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宋煜青

精神心理疾病是怎么诊断出来的

精神心理疾病是怎么诊断出来的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有了许多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比如基因突变的检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PET成像技术,血液化验,体液化验,组织细胞的检测等等。

       精神疾病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是不是也和躯体疾病一样通过这些先进的仪器检测就可以诊断疾病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可靠的仪器检查就可以断定所患疾病。那精神疾病靠什么诊断呢?

 

       精神疾病诊断主要靠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

 

     病史采集就是要向知情人详细询问患者得病过程,得病原因,疾病表现,治疗过程,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生活事件,既往的患病情况,是否患有躯体疾病,目前躯体疾病状况。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疾病病人,是否有特殊的性格特点。

      患者是否使用特殊的物质,比如,是否有长期饮酒史,吸烟时,吸毒史,等。

      另外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是精神检查。也就是和患者本人询问详细的病症,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看法。

      还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现在有许多辅助的心理测查或者仪器检查。比如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严重度的心理测查量表,性格特点检查量表,可以辅助医生或者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严重度。还有一些脑红外成像技术,认为不同精神疾病,或者不同时期的疾病,脑血流动力学等可能存在不同表现。还有眼动检查,从而辅助医生做出诊断,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成熟,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可靠。

 

 

   所以说精神疾病的诊断要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判断,才能得出相对可靠的诊断。所以家属和患者朋友,请不要仅出示一些检查就让医生给做诊断。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精神心理疾病是怎么诊断出来的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有了许多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比如基因突变的检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PET成像技术,血液化验,体液化验,组织细胞的检测等等。 精神疾病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是不是也和躯体疾病一样通过这些先进的仪器检测就可以诊断疾病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可靠的仪器检查就可以断定所患疾病。那精神疾病靠什么诊断呢? 精神疾病诊断主要靠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 病史采集就是要向知情人详细询问患者得病过程,得病原因,疾病表现,治疗过程,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生活事件,既往的患病情况,是否患有躯体疾病,目前躯体疾病状况。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疾病病人,是否有特殊的性格特点。 患者是否使用特殊的物质,比如,是否有长期饮酒史,吸烟时,吸毒史,等。 另外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是精神检查。也就是和患者本人询问详细的病症,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看法。 还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现在有许多辅助的心理测查或者仪器检查。比如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严重度的心理测查量表,性格特点检查量表,可以辅助医生或者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严重度。还有一些脑红外成像技术,认为不同精神疾病,或者不同时期的疾病,脑血流动力学等可能存在不同表现。还有眼动检查,从而辅助医生做出诊断,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成熟,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可靠。 所以说精神疾病的诊断要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判断,才能得出相对可靠的诊断。所以家属和患者朋友,请不要仅出示一些检查就让医生给做诊断。

宋煜青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5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为什么情绪不稳定?

有些孩子的突出表现是进入青春期后,因为某种原因,爆发出情绪的不稳定的情况。 一般从初中或高中时候开始。 常见的诱因: 学习的困难,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失利,自己又不能接受。交友困难,比如不被同伴接受,或者谈恋爱失败。可能在受到同学欺负或者老师批评后出现。 表现出: 1.情绪不稳定,尤其是针对父母发脾气。可以自述心情不好,烦躁等类似抑郁情绪的症状。 2.厌学,拒绝上学,自己解释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学校环境压抑,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等理由。 3. 自我的一套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部分道理,通常与现实情况有差异。 4. 出现不良行为,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接触烟酒毒品,和不良人员接触。做出不符合学生身份的不良行为。 孩子成为这样可能跟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个体生物学特点有关。 首先 要尽快带到精神科,让医生判断是患者了精神科疾病呢,还是因为新的事件导致的适应不良,还是简单的青春期逆反,还是品行障碍? 如果是精神类疾病,那就尽快进行相应的医学治疗,包括必要的药物治疗。 如果是其他问题就要进行相应的其他治疗和调整。

宋煜青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5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