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不想睡?警惕睡眠时相延迟障碍来敲门睡眠时相延迟障碍
睡眠时相延迟障碍(DSWPD)是⻘少年中最常⻅的昼夜节律睡眠-觉醒时相障碍像其他昼夜节律障碍⼀样,DSWPD是身体内部昼夜节律⽆法与环境的光/暗周期同步所致。
DSWPD的核⼼临床特征是:就寝时间和觉醒时间均⽐常规时间或所期望的时间延迟,从⽽导致慢性睡眠不⾜和⽇间功能损害。这⼀障碍最常始于⻘春期,常常合并抑郁:
⼊睡延迟及补偿 — DSWPD可以理解为⼀种明显的“夜猫⼦”昼夜节律倾向。受累个体⽇常就寝及起床时间显著晚于常规或所期望的时间。相对于上学或⼯作时夜间获取⾜够睡眠所需的常规时间或社会认可时间,此类患者的就寝时间通常晚了⾄少2⼩时。
DSWPD患者可能承认有睡眠时相延迟的社会后果,如⻓期迟到或反复缺课。由于睡眠时间缩短以及在⾼睡眠倾向节律期间被唤醒,患者可能称早晨有过度的睡眠惯性(极度难以觉醒和意识模糊)。当个体有机会获得⽆限制睡眠(如周末或假期)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通常恢复正常,虽然睡眠时相延迟仍存在(即他们得晚,醒得晚)。
虽然⻘春期的部分“夜晚型”是正常的,但DSWPD代表⼀种更严重形式,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社交或职业功能。DSWPD个体⽣活在与个⼈义务不符的昼夜节律中。
睡眠不⾜ — 就寝时间延迟,⽽学习或⼯作时间开始较早,将导致每晚总睡眠时间显著减少和⻓期睡眠限制。这些影响在健康⻘少年中很明显,⽽在DSWPD个体中则更为显著。昼夜节律失调也会造成DSWPD患者出现⽇间主诉,这与慢性睡眠限制或睡眠质量差⽆关。DSWPD患者的昼夜节律失调类似于时差,由于他们试图在昼夜警示信号低且睡眠倾向⾼的时候保持觉醒,所以可能出现精⼒不⾜和全身不适。
可能合并精神障碍 — DSWPD患者通常合并抑郁
DSWPD的⾃然病程尚不⼗分清楚。它通常出现于⻘春期,如果不加以治疗,它可能成为⼀种慢性病,持续到成年。年龄相关的昼夜节律变化,包括相位前移,在成年后期可能减轻睡眠时相延迟倾向。
向本文作者提问

孙芸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科
好评99%|接诊量342|响应时长1025分钟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等精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群的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易醒、多梦、恶梦、磨牙、夜惊症、梦游、嗜睡、睡眠节律障碍、不安腿综合征及其他睡眠中异常行为等的诊断及治疗。 出诊时间 周六上午普通精神科专家门诊。
¥80起
问医生
#延迟睡眠阶段综合征
阅读数 5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