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多动儿童怎么办?
1.自我察觉,做好情绪、压力管理
面对ADHD孩子制造出的各种问题行为,家长们经常游走在情绪爆发的边缘,然而当你在情绪崩溃边缘时很难理智的选择合适的应对管教方法,所以家长们首先需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
认识自己的情绪:
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是取得进步的开心?还是收获成果的自豪?是因为孩子做危险的事情而感到惊恐?孩子又不守约定、制造了麻烦而感到愤怒?还是面对自己对孩子的管理收效不大而感到沮丧?
认识自己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应对模式;
试着花一点时间,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以一个舒适放松的姿势来正视你的情绪,思考在不同情绪状态下自己的应对,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益的?为什么有时适得其反?总结成功的应对经验,思考如何避免无效、适得其反的应对模式,下次也许如何做会更好。
分析压力来源,学习“解压”方法
大部分的ADHD的家长,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养育压力,它来源于社会、家庭成员、老师以及自我期待等等,而每个家长除了做“父母”之外,还有其他家庭、社会层面的不同“角色”,首先需要做好的角色是“自己”,分析自己压力来源,为自己制订一份“安宁计划”,留出一些时间做让自己做快乐,放松的事情来舒缓心情,比如闺蜜聚会,体育运动,夫妻单独约会,陪伴自己的父母,独自旅行,学习进修等等。
2.以身作则,一致性沟通
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习惯开始,做好孩子的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的沟通模式:
全家口径一致:
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及奖惩规则,全体家庭成员需要保持一致的态度,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否则会让孩子认为这些规范是可以商量的,不是一定必须遵守的,学会在父母面前一套,在祖辈面前一套,甚至出现撒谎、不服从等对立违抗的行为;
前后要求一致;
事前指定的行为标准和奖惩原则在事后要按照约定执行,不要随意更改,从而提高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使孩子愿意服从管教;
教养心口一致
有时家长对孩子明明心里是担心、关爱与欣赏,从嘴里表达出来的却是指责与埋怨,吝啬于对孩子表达鼓励,导致孩子无法收到来自父母“爱的信息”,这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增加亲子冲突,不利于自信与自尊的建立;
人格平等一致: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期待,孩子也不例外。积极倾听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和关爱,先处理孩子情绪后处理问题。家长可以在充分了解了事情发生经过和孩子的情绪行为来由之后,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再一起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法。允许孩子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乐意与孩子讨论,做好孩子成长的引领者。和孩子说话时注意语音、语调、用词、语态要与儿童成熟度一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达方式不一。
3.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保持居室整洁,给孩子提供简洁的、专属的学习生活空间,学习用品摆放相对固定,在孩子投身于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时,减少干扰(降低家中电视机、广播的音量,如果希望孩子吃些水果零食补充能量,可以放在任务间隙休息时)。
协助孩子,条理规划
1.新学期,新目标
新学期开始,我们需要给孩子设立一个合适的新目标。和孩子一起回顾上学期学习生活中主要的困难在哪里,如学习经历、社交情况、情绪行为管理、生活作息、时间规划等方面,逐一列出,讨论出最需要改进的几个目标作为本学期攻克的重点,然后家庭成员一起协商解决问题:
明确需要重点改进的问题是什么;
讨论有无解决办法(参与讨论的家庭成员思维风暴);
选择最佳方法(挑出意见一致的,讨论如何做);
执行这个方法,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奖励激励正向行为为主,适度运用科学的惩罚措施,如取消户外游戏时间)。
除了回顾孩子的困难与不足之外,别忘了也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总结成功经验,鼓励孩子在新学期中继续保持。
2.条理化生活,制定任务计划表
ADHD儿童注意持久性,稳定性差,造成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前说后忘,虎头蛇尾等问题。 家长的行动目标是,帮助建立孩子时间观念,克服漫无目的,无序化,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落到具体任务上,协助孩子自我管理,使生活条理化、结构化。具体操作如下:
1
做好时间日志,全面记录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每项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
2
对任务进行评估,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3
对任务进行排序,先安排做紧急的、重要的任务,合理安排学习量和学习内容,保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和一定的自主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交友等,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不要替代孩子做力所能及的自我管理,比如检查作业,整理书包,文具用品及玩具的归置等等;
4
列出任务清单,如果孩子能提前完成--节省时间,剩余的时间都将成为他的自主时间,不会有更多的任务等着他,让孩子觉得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是值得的,从而增加儿童自我掌控感,自觉摆脱拖拉行为;
5
总结回顾任务清单执行情况,鼓励肯定完成的时刻,总结成功经验,改善不足,建立与执行好奖惩机制,调整更新任务清单
1.家长怎么做?
目标:携手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管制孩子。
具体方法:
和老师联系,了解教学进程、每天作业,学习情况;
了解孩子的日程表,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熟悉任课老师,表达感谢与配合意愿;
与老师分享交流家庭内有效互动的经验;
相互交流孩子的特点,重点不是疾病,而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孩子的优点,用药前后的改变;
制定孩子、老师、家长都认可的行为约定;出席家长会,多与家长交流,取长补短。
2.建议老师怎么做?
目标:与老师深入沟通,说服老师与家长配合,从而最大可能的帮助ADHD儿童。
具体方法:
建立共同的目标,根据不同患儿的症状表现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即最大可能的帮助ADHD儿童;
监督ADHD儿童在校期间的服药;
与家长沟通,共同评估ADHD儿童的症状及治疗后的改善;对ADHD儿童的学习共同监督。
最后,给ADHD家长的十项建议:
接受现状,树立信心;
调整情绪与态度;
重塑家庭环境,改善亲子关系;
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力;
协助孩子学会任务时间管理;
学习并实践科学适用的行为矫正方法;
注重儿童全面发展;
规律生活,科学饮食,保证睡眠;
加强与老师和医生沟通与合作;
及时总结孩子成功的经验,反思改进不足,分享孩子的进步。
向本文作者提问

赵继华主治医师
恩施州民族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64|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呕吐腹泻、过敏性紫癜、川崎病、营养不良、过敏症、婴幼儿发育、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喂养、新生儿行为评估、各种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对临床知识家庭转化、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有独到的见解!
¥49起
问医生
#多动特指的临床表现伴运动过度(综合征)#ADHD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