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手足口病,需要消毒吗?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由肠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进行复制,在皮肤起的水泡里面也存在着病毒,所以,呼吸道分泌物、口水、大便等都含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等物质接触到玩具等,都有传染性。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家里要注意进行消毒,肠道病毒一般对对75%的酒精敏感性低,对漂白剂(次氯酸钠)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可以灭活,所以不同的物品采用的消毒方法是不同的。容易沾到孩子唾液的玩具、墙面、地面等地方,可以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孩子的餐具、奶瓶等,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温消毒柜进行消毒就可以了。孩子的衣服、被褥单独清洗,使用70摄氏度热水浸泡30分钟,之后再清洗暴晒,不需要把家里等衣服全部消毒一遍。室内注意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通风时,孩子可以去别的房间待一会,避免吹风着凉,加重病情。
向本文作者提问

张璐主治医师自营医生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2034|响应时长8分钟
擅长:擅长小儿呼吸系统、小儿消化系统、小儿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儿童保健。
¥50起
问医生
#手足口病#手足疔疮病#口糜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皮疹、溃疡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合理治疗后多数可在1周内痊愈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皮疹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疼痒,皮疹恢复时结痂、留疤。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甚至出现口唇发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或休克等严重症状。诊断依据[1]:临床诊断:好发于4~7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表现为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脑脊液、疱疹液或血清以及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疾病类型[1]: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1)重型(2)危重型是否具有传染性[3]?本病为国家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播[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怎么预防[2]?预防:重点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间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于儿童用品要做到定期消毒,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是否常见[1]?常见。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轻症病例大多病情温和,具有自限性,水疱、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重症病例需入院严密观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并针对受累器官进行对症治疗。如治疗或治疗及时,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