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止血,立竿见影
临床上常见咯血、呕血、尿血、产后出血、癌性出血等各种出血的病人,经药物止血效果不佳,可采取放射介入的方法局部止血,此方法费用低、效果佳,且比全身用药安全,为临床止血提供了新的方法。尤其是急诊介入止血,可以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的生命。
介入治疗大出血的好处不言而喻,它以其微创、快捷、效果好应更多地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应用。
介入止血治疗方法是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至出血部位先行造影,了解出血情况,然后根据造影的情况,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栓塞出血血管。对于出血血管较小,常规导管难进入者,还可利用同轴导管技术超选择性插入微导管进行栓塞。下消化道大出血者,可将导管尽量超选择插入出血动脉内灌注加压素促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颗粒、弹簧钢圈、PVA颗粒、医用胶、聚桂醇等。
介入止血常用于:急症创伤的全身各部位大出血;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血管畸形、慢性炎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肝、脾、肾等破裂大出血;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动静脉瘘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咯血;妇产科的盆腔大出血;鼻咽部肿瘤或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等。从理论上来说,任何部位的出血,只要导管能进入出血的血管都能止血。只要治疗及时,操作者技术熟练,栓塞细致,都能获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俊杰主治医师自营医生
桓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1259|响应时长5分钟
擅长:肿瘤介入栓塞术、CT引导下微波消融、粒子治疗等、腔道(消化管道、气管、胆道等)狭窄、闭塞病变的球囊支架成形治疗 静脉曲张 血管性疾病等
¥30起
问医生
#预防#日常护理#呼吸内科#咯血#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肺结核病,经未特指的方法所证实
阅读数 1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有长期低热、咳嗽咳痰、咯血需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使用抗痨药物治疗;可治愈、可控制简介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简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肺部传染性疾病。结核菌感染肺部,肺组织出现的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原发病灶可直接或经血流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引起结核病[1]。症状表现[1]: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长期低热,一般从午后或傍晚开始,第二天早晨可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入睡后异常汗出,醒后即止)。其他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诊断依据[1]:对痰液、涂片进行培养,结核菌阳性可确诊疾病。若痰菌阴性,则符合以下4项中至少3项临床诊断成立:①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出现发热)和肺部X线表现;②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③结核菌素试验(简称PPD,5IU)阳性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④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疾病类型[2]:根据病变部位及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及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是否具有传染性[1,2]?肺结核是国家乙类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3]?传染源主要是肺结核杆菌阳性的患者。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传播途径现已罕见。怎么预防[3]?接种卡介苗是未曾患过结核病人群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方式。接受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是高危人群的有效预防方式。是否常见[1-3]?目前估计全球有20亿结核菌感染者,现患结核病例2000万人,年新发病例800万-900万人,其中半数以上为传染性肺结核。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近10年来结核病呈现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耐药率特点。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72万例;菌阴肺结核患者129万例;结核病年死亡人数5.4万例,死亡率4.1/10万。是否可以治愈[1,2]?肺结核是一种可治愈、可控制的疾病。是否遗传[1-3]?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