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绞痛常见原因有哪些?
婴儿肠绞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参与婴儿肠绞痛的发生,但均无确切的证据。此外,婴儿肠绞痛还可能与胃食管反流、食物过敏、肠激素失调、睡眠问题、烟草暴露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5,6,7]。尚无研究报道婴儿肠绞痛的发生与性别相关。此外,婴儿肠绞痛的发生无明显的家族史,也与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无关。
1.胃肠动力异常:
胃肠动力异常可能是婴儿肠绞痛的病因之一。婴儿发育中的肠道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婴儿肠道运动增强,导致肠道痉挛,尤其是在生命最初几周[6]。胃肠道中含有多种参与肠道蠕动的调节激素,如血管活性肽、胃泌素、胃动素和胃饥饿素等。以往研究显示,在肠绞痛婴儿中这些激素可能存在异常,如促进胃排空,增加小肠蠕动和减少运输时间的胃动素浓度显著增加。
2.肠道菌群失调:
人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新生儿期肠道定植菌群与宿主细胞间存在双向沟通,并可塑造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8]。研究表明,肠绞痛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肠道菌群不同[9]。Meta分析表明,较高水平的变形菌和较低的菌群多样化与婴儿哭闹症状成正相关[10];而放线菌科的双歧杆菌和厚壁菌门乳酸杆菌水平与婴儿哭闹和烦躁症状的次数成负相关[11,12]。肠道菌群失调或肠道内非共生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如何引起婴儿肠绞痛症状的发生尚不清楚。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也是婴儿肠绞痛的诱发因素[13]。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乳糖酶缺乏或不足,使乳糖未能在小肠完全分解和吸收,当乳糖进入结肠后,由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发酵,产生乳酸和氢气等,从而使结肠迅速扩张,并引起疼痛;而结肠中的乳糖和乳酸产生的渗透压可造成水分的大量渗入,导致肠道进一步扩张。肠绞痛婴儿的症状类似有肠胀气和胀痛。然而,一项Meta分析显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对减少婴儿哭闹并没有明显的效果[14],乳糖不耐受与婴儿肠绞痛可能并无直接关系。
4.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目前普遍认可的假说认为,婴儿肠绞痛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平衡密切相关[15]。神经系统受损如猫叫综合征患儿往往有异常哭闹的表现;此外,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发生过度哭闹的风险明显增加[16] ,都为该假说提供支持。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心理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亲子互动缺乏或父母的焦虑,在婴儿肠绞痛的发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7,18]。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婴儿肠绞痛与各种围生期因素有关,包括母亲的教育程度、吸烟习惯、家庭暴露等[19]。一项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指出,母亲或父亲在孕期存在抑郁症状,会大大增加婴儿生后过度哭闹的发生[15]。患肠绞痛的婴儿通常较为急躁和敏感,有着"难养"的气质[20]。然而,这种气质并不能解释婴儿持续长时间哭闹的原因,只能认为是一个驱动因素。儿童行为发育学者认为,婴儿肠绞痛可能预示着该婴儿存在人格障碍问题。婴儿肠绞痛似乎更容易发生在无喂养经验且焦虑(尤其是母亲)的家庭中。婴儿的行为问题与母亲的焦虑相互作用,导致父母与婴儿之间的正常互动受影响,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正常互动受干扰可能是加重婴儿肠绞痛的因素[17]。另有研究指出,肠绞痛婴儿母亲较健康婴儿母亲更敏感。亲子间互动质量较差与婴儿过度哭闹明显相关[21]。
6.喂养障碍:
向本文作者提问

赵继华主治医师
恩施州民族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64|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呕吐腹泻、过敏性紫癜、川崎病、营养不良、过敏症、婴幼儿发育、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喂养、新生儿行为评估、各种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对临床知识家庭转化、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有独到的见解!
¥49起
问医生
#婴幼儿和童年喂食障碍#胫前肌痉挛#乳糖耐受不良[乳糖不耐(症)]
阅读数 1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饮用含乳糖的乳品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主要是遗传相关的先天性因素所导致可食用零乳糖、低乳糖乳品或添加乳糖酶治疗简介乳糖耐受是指乳糖酶的相对或绝对缺乏,宠儿导致摄入的乳糖能或能完全被分解吸收,而产生的消化道症状。乳糖耐受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如若引起重视可导致慢性腹泻、营养良、贫血、骨质疏松等长期危害,可通过改用乳糖配方奶粉或加用乳糖酶等方法进行治疗,虽能治愈,但一般预后良好。症状表现:乳糖耐受的典型表现是饮用含乳糖的乳品(母乳或牛乳)后,产生腹胀、腹痛、腹泻的症状;腹泻后,腹胀、腹痛减轻。诊断依据: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去乳糖治疗或添加乳糖酶治疗后症状好转即可确诊,也可通过检测大便对乳糖耐受进行检查确诊。乳糖耐受有哪些类型?根据引发乳糖耐受的乳糖酶缺乏的原因同,乳糖耐受可分为4个类型:1.发育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2.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3.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4.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耐受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乳糖耐受在我国是常见病,在中国婴幼儿中发病率极高,可46.9%~70.0%,在成人中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甚至可达100%[1]。是否可以治愈?乳糖耐受可以通过食用零乳糖乳品或添加乳糖酶等方式而治愈;但乳糖酶缺乏则可治愈。是否遗传?会,乳糖耐受主要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