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曾沣

父母为啥不愿意体检?

父母为啥不愿意体检?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体检的重要性。

不少人在工作单位例行体检的时候,也常会劝说父母去医院体检一下。在父母感觉身体不舒服时,更会试图劝说父母去医院检查。

但有些父母却总抗拒去医院做检查。让做子女的觉得,爸妈怎么这么执拗呢?为什么不愿意去体检、去医院?

其实我们又是否真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呢?

想法一:我是家长,你说了不算!

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但这样的观点若从子女口中说出,似乎总不够分量,不足以让父母们认真对待。

不少分析老年体检者心理及护理的文章都提到,老年人对「权威人士」——比如医生、信得过的老友——的话非常敏感。相较于儿女劝说,出自权威人士之口的话,对他们更有说服力。

对策:选择信得过的信息渠道——比如靠谱的健康网站和公众号,选择准确科学的内容推荐给父母,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观念。

如果家中有另外一个长辈或者同辈的人接受了体检,可以请他们来劝说不愿意体检的父母,效果往往也不错。

想法二:专家都说了,没必要再去医院!

正因为父母习惯于听从他们心目中的「权威」说法,因此,作为儿女,帮助他们甄别真假权威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几年张悟本、李一、胡万林等大师火极一时,骗人无数,现已被纷纷拉下神坛。但是,那些秘方治癌症、古法治瘫痪、养生窍门、神奇秘方等「养生保健理论」仍甚嚣尘上,活跃在电视荧屏、朋友圈和熟人闲聊之中。

可悲可怕的是,为了牟利,这些理论经常出现在公共媒体上,依然有「专家教授」出现在各种访谈节目中。这让对媒体深信不疑的上一辈人对这些自相矛盾、错误百出的内容毫不怀疑。

对策:我们要做的是给爸妈推荐科学报道健康咨询的媒体,并耐心向他们讲解,让他们了解真相,用科学驳斥谬论。

想法三:万一得了重病,就是拖累儿女!

曾有调查表明,不愿意去体检的老年人中,两类人群的比例最高:一是特别贫困的老人,一是社会地位较高的老人。

前者担心查出病后没钱治疗,或者检查花费太多,拖累儿女及亲人。因此宁愿一拖再拖,甚至在自己罹患重疾后立即选择放弃治疗。

后者则是因为,身为「一家之主」「老领导」的他们,不愿意直面可能的疾病,既希望别人关心,又生怕患病以后需要儿女和他人的照顾,从而体现出自己的「无能」。

对策:温柔且坚定地哄、劝、说理。所谓「老小孩儿」嘛,子女不妨用对待孩子的方式来对待父母。

其实在平时就要多考虑和保护父母的自尊心,「我也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可不是用来挂在嘴上的。用行动让他们体会到了儿女真切的关心,他们也能放下在儿女面前的「故意」树立的威严,愿意和你平和地交流。

想法四:与其在医院受折磨,不如痛快活几天!

这种想法很常见。

尽管知道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但惧怕死亡仍然是人之常情。随着年纪的增长,离死亡越近,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选择避而不见的「鸵鸟精神」却有不少。

看到自己同龄的亲友和同事在医院插着维持生命的管子,消瘦和衰老的容颜,老年人总会下意识地逃避去医院,认为治疗过程是「受折磨」。于是讳疾忌医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策:平时就要给予父母充分但不过度的关怀,让他们知道儿女在关心惦念。同时通过时常耐心科学地解释,让父母了解体检的必要性,让父母大致了解治疗手段,让父母了解疾病越早发现、越好治疗,越不用在医院受折磨。

想法五:亚健康注意养生就好,生病才去医院!

这又是一种典型的观念。

有些说法认为,无病保健,生病食疗,亚健康状态则需要注意养生。在真真假假冗杂繁多的信息中,不少中老年人认为:只有出现了严重的症状才算是「生病」,其他一些不适只是「亚健康」,试试偏方即可,不需要去医院。

不少无良商家钻着这个空子,抛出一大堆打着保健养生大旗的产品。一番「专家解读」「买家体验」「现场验证」之后,不明就里的老爸老妈还真就信了,真就买了。

对策:我们需要让父母了解到,一些所谓的「亚健康」症状其实子虚乌有,而另一些「亚健康」症状已经是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出现逆反、否认的心理。善意的鼓励和耐心的劝说效果会更好:

爸,妈,既然您觉得自己身体不错,那就去做做体检吧,反正只是例行检查,也没什么好怕的,对吧?没毛病再好不过,有了小问题,早发现了,也容易应对。

还好这次来体检了,发现得早,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就是需要……

不少中国家庭内部仍是「权威-命令型」的沟通方式,不少做父母的常不愿意示弱,也很抵触子女在某件事上来要求自己。事实上,能良好沟通、有商有量的家庭,父母多半更开明,且亲子关系更融洽。父母子女之间越是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父母越愿意考虑和接受子女的观点。

一些老人家不愿意体检的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可能有经济上、心理上、家庭中等等各方面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别想着一两句话就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还是那句话,耐心和对家人的关心很重要。离家较远出门在外的子女,记得时常打个电话。

重要的不是聊什么,也不是有没有得聊,而是你拨出一个电话,那边铃声响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慢性咽炎喝胖大海好吗

慢性咽炎,从中医角度讲,属于“梅核气”的范畴,主要病机是的气郁痰阻,这种病人,平时心情大多是郁闷的,总是高兴不起来,而且容易着急上火。这种人,平时运动量也不足,而且喜欢吃油腻的东西。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最终导致痰湿的产生,然后再加上气郁,也就出现了气郁痰阻型的慢性咽炎。 针对气郁痰阻的病机,咱们中药的处方以行气解郁,化痰为治则。中药包括: 柴胡 香附 白芍 赤芍 枳实 厚朴 姜半夏 郁金 石菖蒲 白芷 炒白术 苍术 金银花 连翘 炙甘草 苏梗 茯苓 乌药 陈皮 服药期间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海鲜,尽量不要熬夜哦。 然后,咱们还可以通过艾灸来辅助治疗慢性咽炎的,主要穴位可以选用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神阙穴等。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 10 分钟左右就行,一般半个月为一个疗程。再者,咱们可以用中药泡水喝的,来作为平时的调养,首选的中药就是胖大海哦。

曾沣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58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牙线知识二

1. 选择你喜欢的牙线。 2. 取大约 45 cm 的牙线,两段分别缠绕在你的左右手食指上。 缠绕在食指上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和使用牙线,也可根据个人喜好缠绕在中指上。 3. 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紧紧捏住牙线,中间留出 5-9 cm 左右的长度。 4. 将牙线嵌入两颗牙齿的中间,轻轻地来回拉动。 a. 从哪颗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覆盖每一颗牙齿; b. 一定要轻,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害牙龈; c. 来回拉动过程不要用力磨牙龈。 5. 清洁靠近牙龈的地方时,将牙线绷成 「C」 形,将牙线上下刮动。 6. 中间的牙线用脏了,你可以放出两边卷在手指上的牙线,继续使用牙线两边的部分。重复以上步骤清洁所有牙齿间隙。 不要忘记清洁口腔后部的臼齿。 特别说明: a. 牙线的来回运动有助于去除牙菌斑及食物残渣; b. 可能会出血,这说明你确实需要使用牙线了,当你持续使用下去的时候,出血和肿胀就会减轻或消失; c. 建议每天使用牙线清洁口腔一次,美国牙科协会建议每次使用牙线时间为 2-3 分钟; d. 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水牙线能够替代传统牙线; e. 牙线是一次性的,因为使用后会有细菌滋生,所以不要重复利用。

曾沣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5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便血怎么办

大便时有血,是什么情况? 中年人: 如果中年朋友在腹泻时又便血,首先考虑的是胃肠炎症(包括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导致的肠管内部粘膜损伤,进而引发出血。 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 肚子不痛,但是大便时有鲜血应该高度警惕。 老年人容易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没有肚子痛,但时可出现便血。 此时,应及时行结直肠镜检查明确便血原因,排除痔疮、肛裂等良性疾病导致的便血。 突然大量便血是什么情况? (1)大量便血伴有肛门撕裂样疼痛的时,可能是肛裂导致的大量便血,其血液鲜红色,偶有滴血发生。 (2)也可能是胃肠道肿物破裂出血,或是胃肠道急性坏死出血。 总的来说,肛裂出血可自行缓解,而胃肠道肿物破裂出血及胃肠道急性坏死出血危险性较大,不能自行止血,一旦发生,必须积极治疗,否则会对病人生命构成威胁。 便血怎么办? 便血有两种不同的表现:鲜血和黑便。 两种形态的便血都可能有严重的问题,建议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该先就医。最起码请医生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以探寻病因,排除严重的问题。

曾沣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50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