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起来能“要命”?能不能治得好?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 | 北京天坛医院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刷牙疼、洗脸疼、吃饭疼、说话疼,甚至清风拂面都会疼;电击痛、针刺痛、烧灼痛,号称有几百种痛法;因为发作时疼痛剧烈,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

什么叫三叉神经痛?真“招惹”上了这“天下第一痛”有什么治疗办法?且听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罗芳细说究竟。

“天下第一痛”到底是个什么痛?

三叉神经痛典型的症状是面部电击样、针刺样的疼痛,有时伴有烧灼感。它还有一个典型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间断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数分钟甚至数小时,而间歇期完全不痛。

彩色部分是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

(图片来源:Cruccu et al, 2016)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原因主要是发作时疼痛非常剧烈,有患者形容发作时的情况是“痛到无法呼吸”;更“悲催”的是,这种疼痛往往由一些无害的刺激诱发,比如刷牙、洗脸、吃饭、面部遇冷空气、轻抚面部甚至说话等,在患者的面部可能会有一个被医生称为“扳机点”的特定的点,只要触碰到这里疼痛就会发作。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的剧烈疼痛,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会越来越剧烈,间歇期逐渐缩短,甚至演变成持续的疼痛。

三叉神经痛到底是怎么得上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三叉神经”是什么。

简单地说,三叉神经是由脑干直接发出的一根神经,支配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疼痛扳机点

(图片来源:Perkin, 2002.)

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是血管压迫神经根部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三叉神经痛没有明确的血管压迫或其他类型损害的证据。另外,颅内的肿瘤多发性硬化等也可以引起三叉神经痛。 

 

“天下第一痛”治得好吗?

 

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只有极少数病例可能自愈。由于三叉神经痛间断发作的特点,一时不疼并不代表痊愈。大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都需要进行医疗干预,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常用的药物是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其他药物如巴氯芬、拉莫三嗪、匹莫齐特等可能有效。许多患者都能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或控制疼痛症状。

药物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大,副作用可能会难以接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无法忍受副作用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开颅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移除或分离。

介入治疗:这类手术通过颅底的自然孔道——卵圆孔,利用脉冲射频、射频热凝、球囊压迫等手段对三叉神经节进行功能调节或破坏,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放射治疗:通过伽马射线对三叉神经根部进行治疗。

这几种术式都能很好的控制三叉神经痛,但也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复发率。

总的来说,微血管减压术针对病因治疗,远期复发率优于其他术式,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低;缺点是创伤相对较大,适用于有明确或高度怀疑血管压迫神经,一般身体情况较好的患者。介入治疗创伤较小,恢复快,主要缺点为术后面部感觉丧失、麻木发生率较高,更适合于高龄、身体条件较差、其他术式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患者。

另外,对于颅内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治疗原发病。如果原发病无法控制或原发病治疗后疼痛仍然存在,也可以考虑介入治疗。

平常生活应该注意哪些?

三叉神经痛病程长,患者要在心理上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三叉神经痛非常痛苦,号称“天下第一痛”“疼痛之王”,且疼痛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心情压抑,家人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不要总觉得患者“娇气”,更不要指责、埋怨。无论何种疾病,家人的关爱、支持和医疗手段同样重要。

小提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三叉神经痛病因可能性较多,而且往往容易与头面部的其他类型的疼痛相混淆或并存(如与牙痛相混淆),且治疗三叉神经的药物为处方药,不良反应较多,所以如果有头面部的疼痛症状,切莫有病乱投医、听信“偏方秘方”,应该到正规医院就医,完善各项检查、遵医嘱服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神经内科#睫部神经痛(鼻睫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阅读数 1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病因多为化脓性中耳炎、硬膜外炎症等常见耳痛、流脓、听力下降、面部疼痛、复视等患者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可以改善症状简介岩尖综合征是因中耳炎、乳突炎、硬膜外炎症等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颞骨岩部位于蝶骨和枕骨之间,呈锥形,构成颅底的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化脓性中耳炎(耳痛、耳鸣、听力减退等)、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面部皮肤、牙、外耳道等部位电击样、刀割样疼痛)、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内斜视,能外展,复视)等。患者经过及时药物及治疗后,通常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误治疗,可并发脑膜炎等[1]。症状表现:患者常见症状有耳痛、耳鸣、听力减退;面部皮肤、牙、外耳道等部位电击样、刀割样疼痛;眼球内斜视、复视等。诊断依据:依据患者有化脓性中耳炎、硬膜外炎症、糖尿病、高类固醇、艾滋病等病史,出现听力减退,耳部流脓、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表现为短暂性的电击样、刀割样疼痛,疼痛部位包括面部皮肤、牙、外耳道等)、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内斜视,能外展,复视)等症状,结合磁共振表现出岩骨岩尖炎的炎症变化;CT显示骨破坏、岩乳突小房透亮度减低,有助于岩尖综合征并发症颅内脓肿等,综合判断后可确诊。岩尖综合征有哪些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较少见,暂具体发病率数据。是否可以治愈?否,通过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否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邱宝珊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