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林汛格

心衰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心衰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食盐控制 饮食宜低盐, 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 筋、梨、西瓜等 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 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已知肥胖不论对循环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因素。 过多摄入食盐易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荷。 轻度心衰病人每日摄入食盐量约5克,中度心衰患者为2.5克,重度患者为1克,可选用硒加碘盐代替钠盐。 蛋白质摄入量的控制 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控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每天50~70克,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减少蛋白质的供给,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控制。 宜食易消化食物 心衰患者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肥胖者应控制脂肪摄入量 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宜按(40克~60克)/天。因脂肪产热能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过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可能包绕心脏、压迫心肌;或腹部脂肪过多使横膈上升,压迫心脏感到闷胀不适。 不宜进食过饱 进食过饱,尤其是大量难以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腹部膨胀、膈肌升高,心脏及肺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导致病情加重。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戴墨镜可以保护眼睛吗?

民间的传言是这些的:白天出门戴墨镜,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那么真相是这些的:确实可以,但要选择具有防晒功能的墨镜。 紫外线具有穿透性,虽然角膜可以过滤掉相当一部分紫外线,但仍然有一部分会达到眼球内部。 长期接受紫外线的慢性照射,会增加眼睛白内障、翼状胬肉、视网膜黄斑病变的发病几率。 墨镜是减少紫外线对眼睛伤害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墨镜都能防紫外线。 有些墨镜只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透光度,这样一来瞳孔可能会放松警惕而扩张,反倒让紫外线更多地进入眼睛。 在挑墨镜的时候,看它是否有标注「100% UV 吸收」或者「UV 400」字样,这样的墨镜才能起到比较好的防紫外线作用。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慢性咽炎怎么回事,可以治疗吗

嗓子不舒服?感觉喉咙有痰,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吃了很多治嗓子的药还是不见效?一刷牙就干呕? 于是你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老咽炎了,治不好~,于是成了慢性疾病。 慢性咽炎是咽炎中的一种,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导致的一种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生活中很常见,不致命却很烦恼。能不能治好?答案是~能治疗。 急性咽炎:大部分是和病原体(病毒、细菌)的感染有关,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这种病变大部分是可以通过抗感染治疗后完全恢复的。 慢性咽炎 :是由长期的非生物因素刺激所致,不能完全根治,会反复发作。 慢性咽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咽部有粘液吐不净; 时不时干咳和清嗓子; 咳嗽无痰有粘液; 咽喉干燥需要不断地喝水来缓解; 喉咙有异物阻塞,闷胀,紧绷感,但进食不受影响; 晨起刷牙恶心; 以上这些症状其中一条两条或者多条符合你的症状吗? 还会反反复复,经久不愈,特别是食用刺激性食物、疲劳、情绪不好或天气变化时还会加重。 很多人以为慢性咽炎就仅仅是咽喉部病变,这是不全面的!很多人吃了很多药都治不好,是因为你没用对药! 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原因会导致慢性咽炎。 1.来自上气道的炎症刺激 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牙龈炎等。 慢性鼻窦炎、鼻咽部炎症等,其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至咽后壁刺激咽部黏膜,同时鼻部疾病可以造成鼻阻塞,患者长期张口呼吸,引起黏膜过度干燥导致慢性咽炎。 2.胃 食 管 反 流 近年来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咽炎患者越来越多。 当各种原因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和胃液等就可能反流到食管,甚至到达咽喉、气管等部位,刺激咽部、气管,从而出现咽部不适、异物感、慢性咳嗽等,尤其在饭后、平躺等情况下,胃酸反流机会明显增加,胃食管反流性咽炎的症状就更加明显。 除了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外,常伴有程度不同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如胸痛、烧心、泛酸、嗳气、胃胀、胃痛等。 3.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 长期烟酒过度,受粉尘、有害气体刺激,教师、歌唱者长期过度用嗓等。 4.过 敏 性 因 素 特别是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患者。 5.全 身 因 素 某些慢性病,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等也会引发慢性咽炎。 6.此外,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失调、维生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素乱等也会引起。 7.情 绪 因 素 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长期急躁、焦虑、紧张患者更容易出现慢性咽炎。 中医也称之为“梅核气”,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优甲乐什么时候服用最好?

在门诊,一直有甲友问:医生,优甲乐是在早饭前吃还是早饭后吃?可以改到晚上吃吗?一天吃几顿啊? 这三问,每一问代表了病友的疑惑、不解,相信每一个门诊医生都要直面这“三问”。那么,优甲乐到底该怎么服用?哪种服用方法更好呢? 翻阅了左甲状腺素钠片(商品名优甲乐)的药品说明书,试着寻找一种标准答案: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半小时空腹将一日剂量一次性用适当液体(如半杯水)送服。 在这里,划三个重点: 第一,早餐前半小时; 第二,空腹; 第三,一日剂量一次性用适当液体(如半杯水)送服。 空腹早饭前30分钟服药,此刻上消化道内食物基本没有,有利于药物在胃壁、小肠壁被充分吸收,快速地发挥效能。服药半小时后再吃早饭,对药物的药效影响就很小了。而如果和食物同时服用或饭后服用,药物的吸收率会减少20%左右。 左甲状腺素钠片是一种长效激素,半衰期在七天左右,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分成二顿服用没有意义,况且晚上一顿也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病友依从性会减弱。 合理科学的选择服用药物的时间,调节用药的剂量,从而维持最佳的甲状腺功能。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肺动脉高压和高血压之区别

高血压很多人都不陌生,看到肺动脉高压可能会联想到会不会也是高血压的一种。肺动脉高压和高血压并不是一种疾病,如果发现需要格外重视。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以导致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会导致患者缺氧,使他们的嘴唇呈现出乌紫色或者蓝紫色,因此也被称为“蓝嘴唇”。 肺动脉高压和高血压的区别 人们的循环系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高血压指的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而肺动脉高压则是指肺循环系统发生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有何症状? 肺动脉和人们的呼吸关系密切,当肺动脉压力逐步升高时会出现缺氧、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衰竭的情况。常见的早期症状有气短、疲倦、头晕等,当疾病进展时会有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合并严重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双下肢浮肿、腹胀、胸水、腹水等症状。 肺动脉高压的危害 我国目前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因为先心病及结缔组织病,受累人群多为青少年及育龄妇女。长期的慢性缺氧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发育滞后,出现营养不良和容易感染。 成人女性患者常因心肺功能不全、体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正常工作,妊娠妇女还可以出现畸胎、死胎。 如果不及时治疗,劳累、感染、情绪激动、发热、疼痛、妊娠等原因均可以诱发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痉挛,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而猝死。 肺动脉高压的预防 1. 普通人群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避免使用减肥药物等措施能够帮助我们远离肺动脉高压。 2. 高危易感人群 尤其是患有如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病毒感染等容易诱发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患者,应当注意检查监测,积极地控制以及治疗原有疾病。 3. 已经患有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患者 应当积极地进行相关治疗,并且尽量避免感冒、怀孕以及避免从事重体力的活动,这些都有可能会使肺动脉高压的病情更为严重。 肺动脉高压的早诊早治十分重要,生活中如果发现呼吸困难、嘴唇发乌、脚肿等症状,而且休息后也没有得到明显缓解,那么就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3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带你了解哮喘

哮喘以呼吸急促和喘息反复发作为特征。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初步估计,世界上约有3亿多人患有哮喘,国内患者在2000万人以上,并且其发病率、死亡率正呈不断上升趋势。 哮喘发作时诱因多样,不同病人诱发因素可能不同,常见的诱因包括感冒、雾霾、花粉、动物皮毛等,每年季节变迁,都是哮喘较为高发的时节。 哮喘发病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但平时症状轻甚至无症状。控制好哮喘病,平时积极自我管理很重要。提出几点防治哮喘病的建议。 避免和控制哮喘的诱发因素 1、避免接触明确的过敏原;哮喘儿童床上用品不要用毛毯;家中不要养猫、狗、兔等;家人不要用香味浓郁的化妆品,避免接触浓郁的化学物品:油漆、汽油、杀虫剂等;避免选择毛绒绒的玩具; 2、流感高发季节减少外出,忌着凉感冒,必要时去公共场所戴口罩; 3、不必刻意限制哮喘儿童的饮食,除非有已经确认的过敏性食物,但亦少吃过酸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4、适量的运动也会增强儿童的体质,增强儿童的呼吸道抗感染能力,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加肺活量。像慢跑、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夏季的游泳等体育项目比较适合哮喘儿童。 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1.应戒烟多茶,许多食物如鱼虾芝麻、贝壳类、坚果类奶制品甚至小麦制品等,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有明确过敏原,可以通过饮食调控来尽量避免进食相应的食品。 2.科学的饮食方法,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荤腥。在哮喘发作时,应避开鱼腥等发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3.多吃含有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蛋黄、鱼肝油、胡萝卜、南瓜、杏等,有润肺、保护气管之功效;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抗炎、抗癌、防感冒的功能,如大枣、柚、番茄、青椒等,含钙食物能增强气管抗过敏能力,如猪骨、青菜、豆腐、芝麻酱等。 04食物中位于前五位的易致敏食物是芝麻、花生、玉米、豆类及大米,其次是鱼虾类、牛奶、鸡蛋类等异体蛋白质食物。 劳逸结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哮喘患者情绪紧张、激动或恐惧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故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哮喘患者病情的稳定及康复。 哮喘病人病情复发或有先兆症状时,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恐惧等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加重呼吸困难。因此,要耐心安慰病人,以消除恐惧心理,再送医治疗。 精神因素又可以诱发哮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向病人解释,说明情绪稳定的重要性,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的运动,避免大笑、大哭、大喊大叫等过度换气的动作。 哮喘病人缓解期无任何症状,应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体质较好的病人可参加一般体育活动,体质较差的老人可到户外散步,做呼吸操、气功、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增加心肌的储备力,锻炼与保护心脏,提高人体新陈代谢能力,增强全身抵抗力。 日常生活中避免劳累、淋雨、受凉等强烈的不良刺激,避免工作紧张及过度的精神压力,适度休息,劳逸结合,放松躯体。 规范使用哮喘药物 哮喘的药物包括控制症状的短效吸入药物(快速缓解药物)和控制导致哮喘炎症的日常维持药物(包括吸入和口服药物)。 当然,哮喘的诱因和治疗药物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互相套用。最重要的是,哮喘的药物控制越早越好,并且一定要坚持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 未经治疗或没有进行持续规范治疗的病人常常比正常人缺乏精力,或需要拒绝体育锻炼来避免咳嗽或喘息,如果控制得不好,极端情况下,哮喘还会产生生命危险。 但是,通常在使用了合理药物的情况下,哮喘得到控制,哮喘病人也能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会做得很好。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其实都是哮喘患者,持续规范的治疗让他们与正常人无异。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哮喘的方法,但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用药,可完全控制哮喘,使绝大多数哮喘病人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因此,哮喘病人按照哮喘防治指南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并且要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热就用退烧药?我赌你又用错药了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如果你认为“发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那就错了。发热就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人体之所以会出现发烧症状是当病毒侵袭人体之后,破坏到了脑袋中的体温恒定机制,这时候来了中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从而引发发烧后果。 一定程度上讲,发烧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主动发起的一场“自卫战”,是人体免疫力的反应。体温偏高时会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同时体温持续过高也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先说说人体正常体温。 正常范围一般为 36~37 ℃ ,波动不超过 1 ℃。 成人、儿童有何体温差异。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会略低。测量值因方法不同会略有差异。 腋测法正常值为 36~37 ℃,口测法正常值为 36.3~37.2 ℃,肛测法正常值为 36.5~37.7 ℃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 4 个等级: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以上 同时,建议儿童年龄 <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测量腋温;年龄 ≥ 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或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腋温 体温过高则是机体稳态紊乱的表现,此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呈现皮肤干燥发烫、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特征。 体温过高应及时处理,当体温高于 40 ℃ 的时候,与发热相关的不良结局风险将上升 。 什么情况才是退热的时机? 肛温 ≥ 39.0℃ (口温 38.5℃,腋温 38.2℃),或因发热出现不舒适、情绪低落,可使用药物退热;危重症患者体温>40 ℃ 需要使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降温和/或物理降温。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目前我们觉得体温≥ 38.5℃就使用退热处理了。 长时间的发热,会使身体能量消耗大幅增加,身体比较虚弱,或是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可能会承受不住。如果发生超高热(体温大于41℃)的情况,可能会使病人的神经系统受损。所以通常以38.5℃作为一个分界点,体温高于此温度,有明显不适的病人可以服用降温药物,必要时可以同时采用物理降温。 退热有什么方式 (1)物理降温 减少穿着衣物和保持所处环境凉爽是治疗发热的良好的非药物方法。同时还需补充足够的水分。温水擦浴可以降低体温 。 (2)药物退热 成人退热药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用于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或病情严重者,非常规用药)。 儿童退热药:仅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且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进行儿童退热 。 不推荐退热药联合或交替使用,不推荐药物退热基础上联合擦浴降温。在这里举一个例子,之前有个病人感冒发烧38度自己使用退烧药,同时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和感康,现在很多感冒的对症处理药很多都是复方制剂,每片感康里面含有25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这样就是重复用药了,副作用可能大大增加,这是不推荐的,所以要弄清楚药的成分。 退热是对症治疗,临床更应着重查找致热源,进行对因治疗。 对于儿童,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 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很多人一发热或者感冒了就用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抗生素无限度的滥用,不仅会造成耐药,还会影响后续的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 不要孩子或者大人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阿莫西林和头孢、阿奇霉素。特别提醒,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退热药物可以降低病毒感染所致的体温升高。但退热药并不能帮助机体杀灭病毒,只能缓解发热产生的不舒服。现在有发热症状的人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戴好口罩,去定点医院做筛查,找出发热原因所在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4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X线和CT对我们的辐射有多大?

临床工作中遇到过不少患者对这些X线和CT检查心存戒备,觉得它们有辐射,对身体有伤害。其实合理适度的上述检查对人体是安全的,怎么说呢? 其实,辐射,无处不在。 知否?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各种辐射。辐射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地壳陆地辐射、室内外环境中的氡等,它遍布于我们的整个生活环境中,空气、食物和饮料中都存在着天然放射性。 而人工辐射主要来源于医疗照射(也就是我们平时做的X线、CT)、矿物开采、核动力生产、射线装置、核爆炸及核试验等,其中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源。 在人类接受的各种辐射中,天然辐射所占比例最高,其所致公众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约2.4mSv,而医疗照射仅约0.4mSv。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辐射作用于人体,可能造成器官或组织的损伤,我们可以把它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两类。 导致确定性效应通常受到的辐射是有最低值的,在这个值以下就不会出现有害效应,而高于这个值则损害肯定发生且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 这个最低值在不同器官组织以及个人存在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随机性效应是指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受照剂量成正比,但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它没有最低值,不管受照剂量的大小,都有可能会发生。 比如辐射有致癌效应,接受辐射越多癌症发生概率越高,但最终是否得癌症是随机的,有的人接受的辐射量很低却得了癌症,而有的人挨了不少辐射却可以健康终老。 个人剂量限值 根据GB11871-2002标准,国家对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规定如下: · 年有效剂量:1mSv · 特殊情况下,如果连续5年内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的剂量可为5mSv · 眼晶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 ·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但是需要注意,上述剂量限值不包括职业照射、天然照射和医疗照射。不能将上述标准套用到医疗照射的评判中哦! 医疗照射的剂量与安全 下面咱们回归正题,看看X线和CT检查的射线剂量究竟有多大。 由于射线剂量受个体因素、医疗设备、检查方法/部位、投照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预知具体某一次检查的剂量。不过咱们可以参考国家给出的一些剂量指导水平(下表),对X线和CT检查的射线剂量有个初步了解。 从上表可以看出,X线和CT检查的照射剂量远低于产生确定性效应的最低值,其对人体的影响一般属于随机性效应的范畴。 同样会产生随机性效应,很多人并不惧怕乘飞机高空飞行时受到的辐射,却对X线和CT检查谈虎色变,这种过度的担心真的是没必要的。 上文曾经提到,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受照剂量成正比,因此医疗活动也在努力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照射、在不影响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照射剂量,以降低有害效应的发生率。 比如,大夫会根据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检查和具体的检查方法;检查时会对受检者的非检查部位进行屏蔽防护(比如保护性腺);医生会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操作检查设备等,而检查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参数在不断优化,比如低剂量CT的发展就明显降低了CT的辐射剂量。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营养补充剂的真相三

真相三 哪些人可能需要吃营养补充剂? 对于服用营养补充剂,现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是:以平衡膳食为基础,再根据自身需要,按照合理剂量服用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 只有某些特殊状态下的人或病人,他们由于营养吸收少、营养消耗或者丢失过多,一般饮食很难满足其需求,应当重点考虑使用营养补充剂。 常见的有以下 10 种: 1. 有时维生素或矿物质被用于满足营养素需要或治疗目的。 2. 准备怀孕的女性:需要每天补充 400~800 微克的叶酸,以降低胎儿出现某些严重先天性缺陷的危险性。 3. 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需要增加某些营养,尤其是叶酸和铁;如果含钙食物摄入不丰富,也要补钙。 4. 更年期女性:此时骨骼中钙的流失,靠膳食补充钙和维生素 D 有些困难,除了继续食用含钙、维生素 D 丰富的食物,还可以适量服用钙及维生素 D 补充剂。 5. 节食者(一天的热量摄入少于 1200 千卡):由于过度控制饮食会导致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不足,建议服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品。不过原则上除非在医生监督下,否则不应选择热量非常低的饮食方案。 6. 素食者:如果日常饮食中几乎不摄入奶制品及动物食品,则需要额外补充钙、铁、维生素 B12 和维生素 D。 7. 新生儿:在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维生素 D 常常不足。 8. 老年人和很少暴露于日光的成人可能需要维生素 D 补充剂。此外建议 50 岁以上成人从来源丰富的食物或补充剂中摄取维生素 B12。 9. 营养吸收不良患者。 10. 经常喝酒、抽烟,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的人:这类人不仅容易罹患某些疾病,应激条件下体内的养分也很容易流失。不过除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根本之道还是要戒掉这些不良习惯。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哮喘怎么治疗?(二)

缓释茶碱对于哮喘疗效较低,并且在高剂量下,副作用常见,甚至是可以是威胁生命的。色酮类(奈多罗米钠和色甘酸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疗效低。 第3步:一个或两个控制器加上按需缓解药物 首选方案(成人/青少年):联合低剂量ICS/LABA维持治疗加按需SABA或联合低剂量ICS 莫特罗(布地奈德或倍氯米松)作为维持和缓解治疗。 首选方案(6~11岁儿童):中等剂量ICS加按需SABA。 考虑升级之前,检查常见的问题,如不正确吸入技术,依从性差,和环境暴露,并确认该症状是由于哮喘引起的 这一步的选项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成年人和青少年,有两个“最佳”第3步选择:联合低剂量ICS/LABA维持治疗与按需SABA作为缓解,低剂量ICS 莫特罗作为维持和缓解治疗。目前批准的ICS/ LABA组合吸入器的第3步治疗哮喘的包括丙酸氟替卡松莫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倍氯米松莫特罗,布地奈德莫特罗和莫米他松莫特罗。维持和缓解方案可以是处方用低剂量倍氯米松莫特罗或布地奈德莫特罗。添加LABA到相同剂量的ICS提供了症状和肺功能与降低发作的风险。在高危患者中,ICS莫特罗维持和缓解方案能显著减少发作,提供哮喘控制相似水平在相对低剂量的ICS,用固定剂量的ICS/ LABA作为维持治疗或高剂量ICS的,都与按需SABA同用。对于过敏性鼻炎和对房尘螨过敏的成人患者,尽管使用低剂量ICS,但病情仍发作,考虑添加舌下过敏原免疫治疗(SLIT)。 在儿童中,优先选择是增加ICS至中等剂量,而且在这个年龄组,其效果可能与增加的LABA类似或比其更有效。 对于成人和青少年的另一种选择是增加的ICS到中等剂量,但这不如添加LABA有效。其他疗效稍差的选项是低剂量ICS加LTRA或低剂量缓释茶碱。 第4步:两种或多种控制器加上按需缓解药物 首选方案(成人/青少年):联合低剂量ICS莫特罗作为维持和缓解治疗,或联合中剂量ICS/LABA加上按需SABA。 首选方案(儿童6~11岁):参考专家评估和建议。 第4步治疗选择在取决于之前第3步的选择,在加强之前,检查常见问题如不正确吸入技术,依从性差,和环境暴露,并确认症状是因哮喘引起的。 对于6~11岁儿童,如果中等剂量的ICS对于哮喘没有很好的控制,建议儿童应参照专家评估和建议。 噻托溴铵由软雾吸入器可以用作辅助治疗有病情发作史的患者;但不适用于<12岁的儿童。 联合大剂量ICS/ LABA可以考虑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但增加ICS剂量一般提供很小的额外获益,且有增加副作用的风险。高剂量仅在推荐作为实验性应用3~6个月当中等剂量ICS加LABA和/或第三控制器不能良好的哮喘控制。茶碱不应用于儿童。 对于中等或高剂量布地奈德,每日四次的给药剂量可增加疗效,但长期坚持可能是一个问题。对于其他ICS,每日两次给药是合适的(证据D)。成人或青少年的其他选项可以加入到中或高剂量的ICS,但比添加LABA的有效性低,包括LTRA,或低剂量缓释茶碱。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哮喘的方法,但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用药,可完全控制哮喘,使绝大多数哮喘病人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因此,哮喘病人按照哮喘防治指南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并且要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营养补充剂的真相一

但事实上,真的如电视上的营养学家所说,每个人都需要营养补充剂吗? 这次,就告诉大家关于营养补充剂的 5 个真相,帮助大家吃得健康,少被忽悠。 真相一 营养剂不能治病 关于营养补充剂,卫生部《关于营养素补充剂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这么写的: 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产品,列入营养素补充剂进行管理; 以膳食纤维、蛋白质或氨基酸等营养素为原料的产品,符合普通食品要求的,按普通食品进行管理; 具有保健功能的,按保健食品有关规定管理。 确实有一部分营养补充剂属于绿色 OTC 的非处方药,但功能也是在于预防和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 总的来说,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能证明大量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能治疗癌症或其他慢性病。

林汛格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