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病因

1、基因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都有家族性。患有进食障碍的年轻女性,其亲属中环进食障碍的可能性是平均水平的5倍。
2、设定点理论(set-point theory)by Garner (1997),认为我们身体有自己设定好了的体重正常值范围,并且拒绝大幅度的改变。当个体想达到或维持远远低于设定点的体重时,就会遭到内部生理机能的反对。
可以用来解释贪食症病人的暴食现象:当我们体重越来越轻时,饥饿的感觉可能变得极端难以忍受,这就会刺激我们去吃东西、变胖,恢复到一种平衡状态。因而,长期饥饿时可能会是个体出现不可遏止的吃食物的冲动,对于贪食症病人来说,这种饥饿冲动引发了不可遏止的暴食。
3、进食障碍与脑
动物实验表明,下丘脑外侧损伤会使动物没有食欲及体重减轻,有研究者因此假设下丘脑在神经性厌食症中起着某种作用。但与下丘脑外侧损伤导致没有饥饿感和食欲的动物不同,厌食症病人时尽管很饿却不吃东西。
 
 
向本文作者提问
金莲玉·副主任医师
金莲玉副主任医师可处方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29282|响应时长63分钟
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强迫,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青少年儿童,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问题。
¥49
问医生
#概述#精神心理科#神经性厌食#进食障碍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