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科类动物咬伤

被犬科类患病动物咬伤后,患病动物唾液中携有致病病毒,可引起狂犬病。自咬伤后到发病可有10天到数月的潜伏期,一般为30-60天。发病初起时伤口周围麻木、疼痛,渐渐扩散到整个肢体,继之出现发热、烦躁、易兴奋,乏力、吞咽困难,恐水以及咽喉痉挛、伴流涎水、多汗、心率快,最后出现肌瘫痪、昏迷、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来说,一旦发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因此,在早期注射狂犬疫苗,接受免疫治疗就非常关键。

治疗:1.浅小伤口可常规消毒处理,深大的伤口应立即清创,清创异物及坏死组织,以生理盐水或碘伏冲洗伤口,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应开放引流,不宜做一期缝合;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U,清创术前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注射狂犬疫苗,伤后应以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20U/kg)作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使用动物源性RIG,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如为阳性,应在注射肾上腺素后再注射RIG。人源性制剂的RIG,则不必使用抗过敏药物。采用狂犬病疫苗主动免疫在伤后1、3、7、14、28日各注射一针,共五针。如曾经接受过全过程主动免疫,则咬伤后不需要被动免疫治疗,仅在伤后当天与第三天强化主动免疫各一次。狂犬病愈后差,死亡率高,应当加强预防。
向本文作者提问
符朝程·住院医师
符朝程住院医师不可处方
张家界市中医院中医骨科
好评98%|接诊量59|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擅长骨关节病、四肢骨折创伤、脊柱外伤、手足外伤及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9
问医生
#狂犬病#狂犬病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狂躁、恐水、恐声、怕风、咽肌痉挛等症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急性传染病,接种狂犬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简介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因为感染狂犬病毒,导致病毒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狂躁、恐声、怕风、流涎、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等表现,常有典型的恐水症状,故又称为恐水症。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1]。症状表现[1]:常表现为异常兴奋、极度恐惧,对水声、风声、光等刺激,可出现喉头发紧、讲话清晰、吞咽困难。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疾病发展后期可出现痉挛停止,出现昏迷,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亡,发病过程大概为6~8小时。诊断依据[1]:根据病史:既往有被狂犬/病畜抓伤或咬伤,结合出现了情绪异常、恐水、怕风、怕光、麻木等症状,再加上实验室检查(病毒抗原、病毒核酸或者尸检脑组织检查结果阳性)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1]?是,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怎么预防[1,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伤口、黏膜入侵及含病毒的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预防:首先需要远离病畜,另接种狂犬疫苗(咬伤后24小时以内第一针,在第3、7、14、28天各接种一针)可以有效预防。是否常见[1,2]?常见,全球每年约有60000人死于狂犬病,是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中国2007年疫情高峰时,年报告病例数达3300例。2004-2014年,狂犬病死亡人数一直位居我国传染病死亡数的前3位。是否可以治愈[1-3]?几乎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主要对症治疗。也有国外治愈病例报道(密尔沃基疗法-冬眠疗法曾治愈过一名蝙蝠传播狂犬病毒患者),但风险极大,且涉及一系列伦理问题,至今还存有争议。是否遗传[1,2]?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符朝程·住院医师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