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皮肤表现有哪些?
(一)手足口病是有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躅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者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二)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通常是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经肠道传播,也请也可经过呼吸道,也可以因为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粘膜疱疹液及及被污染的手机起物品等造成传染。
易感性,人对手足口病毒普遍易感,但以五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其以三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三)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润泡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者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HEV7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病情凶险可导致死亡或者后遗症!
(四)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2.对症治疗发热的症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
向本文作者提问

唐月主治医师自营医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2024|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感染科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肝病和胃肠疾病经验丰富,对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狂犬病也有一定经验
¥49起
问医生
#手足口病#手足疔疮病#口糜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皮疹、溃疡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合理治疗后多数可在1周内痊愈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1]: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皮疹周围有炎症引起的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疼痒,皮疹恢复时结痂、留疤。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甚至出现口唇发紫、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或休克等严重症状。诊断依据[1]:临床诊断:好发于4~7月,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表现为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脑脊液、疱疹液或血清以及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疾病类型[1]: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1)重型(2)危重型是否具有传染性[3]?本病为国家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播[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怎么预防[2]?预防:重点是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间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于儿童用品要做到定期消毒,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是否常见[1]?常见。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轻症病例大多病情温和,具有自限性,水疱、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重症病例需入院严密观察,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并针对受累器官进行对症治疗。如治疗或治疗及时,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