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患者怎么吃最健康?
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胆囊炎吧。
胆囊炎怎么来的?
胆囊是一个囊状结构,主要功能就是贮存胆汁,而胆汁的主要作用是消化脂肪。当有食物,尤其是油腻食物刺激的时候,胆囊就会收缩,排出胆汁以消化食物。
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如果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形成结石。胆囊结石的存在,会加重胆汁排出不畅。胆囊里的胆汁越积越多,胆囊的压力随之越来越大,加上结石对胆囊壁的反复摩擦,胆囊壁就会出现炎症。
2.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正常胆汁里是没有细菌的,当胆囊梗阻、胆汁排出不畅时,肠道里的细菌就可能进入到胆囊,引起胆囊发炎。如果胆囊内压力剧增或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引起急性胆囊炎发作。
此外,胆囊缺血(全身性疾病、使用缩血管药物)、饮食不当(大量摄入油腻食物、暴饮暴食、过度节食)也可引起胆囊功能异常,诱发慢性胆囊炎出现。
不吃脂肪,可不可行?
了解了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后,一些患者就理解为了「吃脂肪 = 排胆汁 = 诱发胆囊炎发作」,因此就会吃类似「清水煮白菜」这类无脂饮食。
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虽然高脂饮食会明显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腹痛,但平时适量进食脂肪不会诱发或者加重胆囊炎。相反,适量的脂肪摄入会刺激胆囊正常的收缩,使胆囊内的胆汁及时排空,减少胆汁瘀积,避免形成胆结石、加重胆囊炎。
此外,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缺少脂肪的摄入,会逐渐出现乏力、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
如果慢性胆囊炎病人因饮食不当、劳累、细菌感染等原因,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出现明显腹痛、发热甚至皮肤变黄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慢性胆囊炎患者该如何吃?
1. 蛋白质量要适量
适量的蛋白质可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胆汁的排出及疾病的恢复。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对蛋白的要求,与正常人群相当或稍高,每天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 80~100 g。
2. 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要少
脂肪和胆固醇越多,越容易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腹痛;而且,脂肪和胆固醇会让胆汁变得粘稠,更容易形成结石。
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 40~50 g,胆固醇摄入量每天应少于 300 mg。
3.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除了能补充维生素外,还能减少胆结石的形成、减少胆固醇吸收、减轻胆囊炎的症状。
4. 适量增加饮水量
多喝水,可稀释胆汁,促进胆汁排出,减少胆结石形成机会。
5. 合理烹调
宜采用煮、蒸、炖、焖等方法,减少煎、炸、烤等烹饪方式。
烹饪用油选用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
6. 其他
少吃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慢性胆囊炎的饮食常见问题
1. 哪些食物要少吃?
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蛋黄、蟹黄、动物内脏等。
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及调味料,如辣椒、花椒、芥末、咖喱等。
油炸、膨化食品。
酒、浓茶和咖啡。
2. 鸡蛋、牛奶、瘦肉还能不能吃?
一个鸡蛋中的蛋白质大概有 7 g,一盒 250 mL 牛奶的蛋白质大概是 7.5 g,1 两瘦肉的蛋白质大概 5 g 左右。因此,按照慢性胆囊炎要求每天蛋白质供应量为 80~100 g 来计算,其实慢性胆囊炎的病人可以像常人一样,甚至比常人摄入更多的蛋白质。
但这里要提醒一下,大米、面粉这类平常食物中也是含有蛋白质的,所以,胆囊炎病人也不能拼命补充蛋白质,增加肠胃负担。
然而,鸡蛋中还有一个问题:胆固醇。
一个鸡蛋中大概含胆固醇 200 mg,而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在 300 mg 以下,因此,每天一个鸡蛋的摄入量对于大多数人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一个鸡蛋吃下去,就会引起腹痛,那么还是建议少吃。
3. 炒菜可不可以放油?
平时我们用的植物油,油比水轻,所以 1 mL 植物油也就含脂肪 0.9~1 g。慢性胆囊炎患者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 40~50 g,因此,胆囊炎不吃油明显是错误的!
炒菜可以放油,只是要注意要少放一些,而且要注意平均分配至三餐,避免单次摄入过多的脂肪,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沣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3667|响应时长727分钟
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外妇儿骨科男科等相关疾病,能够给患者提供宝贵的意见!
¥100起
问医生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阅读数 24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出现嗳气、饱胀、恶心等消化良症状或者腹痛症状明显、保守效果佳及重症患者需手术治疗简介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胆囊结石是最主要的病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也断升高。本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腹胀、恶心、腹部隐痛等症,患者会误判为消化良而未引起重视;也有少数患者明显临床症状,多由体检发现;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剧烈疼痛、大汗等症状。慢性胆囊炎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良好,但是若一直未引起重视,病情会持续发展,导致胆结石产生或加重,少数引起胆囊坏疽、穿孔,甚至胆囊癌,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症状表现:症状表现很少,疾病初期大多数患者有嗳气、饱胀、恶心等消化良症状,发展阶段患者会出现右上腹或中上腹的隐痛,一旦有结石嵌顿会引起较为剧烈的胆绞痛。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腹部隐痛等。体格检查:一般腹部有明显体征,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部压痛或叩痛。腹部超声:胆囊壁增厚(≥3mm)、毛糙、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或者胆囊收缩功能欠佳等。其他检查:腹部超声结果明确的患者需要进行MRI、内镜超声或CT检查确诊[2]。慢性胆囊炎有哪些类型?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可分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人慢性胆囊炎患病率为0.78%~3.91%,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慢性胆囊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症状患者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较难治愈,容易反复发作;反复发作疼痛、胆结石增多增大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愈的主要手段。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1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