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真的致癌么?

牛奶是很多家庭常喝的饮品,人类从 7000 多年前开始,就开始喝牛奶了。然而,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食品,近日也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与可怕的癌症扯到了一起。传言说,牛奶中含有两种促癌物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1) 和酪氨酸,它们会导致癌细胞的增殖、发展。那实情真的是这样吗?
 
IGF-1 致癌?
不错,牛奶中的确含有 IGF-1。但 IGF-1 本质不是「坏蛋」,它就是人体正常调控的因子,只要不过量,它可以一直与我们的人体相安无事,还可以促进生长。
 
IGF-1 本身是一段蛋白,喝下去后进入肠道,大部分会被人体的消化酶分解;同时,在牛奶出厂前的加工过程也会导致内源性的 IGF-1 失活。已经有研究表明,日常饮用含有 IGF-1 的牛奶,不会导致人体血液中 IGF-1 的浓度发生变化,也就不会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
 
酪氨酸致癌?
同时,牛奶致癌的说法,也来源于人们对于一位叫做坎贝尔的科学家所做实验的一个误解。他用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喂养大鼠,在大鼠产生癌症后,再分别用两种饲料喂养大鼠,一种饲料中蛋白质的 20% 为谷蛋白,另一种 20% 为酪氨酸,结果发现服用含有 20% 酪氨酸饲料的大鼠体内的癌细胞生长更快。
 
于是乎,就有人解读为牛奶能够促进癌症的发生。
 
其实不然!该实验之所以会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实验中,实验者用致癌物黄曲霉素已经诱发了癌症,不能认为是酪氨酸导致的大鼠患癌;
 
第二、坎贝尔本人也指出,实验中只能证明酪氨酸与癌症的发展可能有关,但不能证明,酪氨酸能直接导致癌症;
 
第三、实验中,酪氨酸的含量占据饲料总蛋白量的 20%,而根据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的数据,每 100 g 牛奶中仅含有 0.159 g 酪氨酸,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饮用 300 g 奶制品,则其中含有 0.477 g 蛋白质,而我国居民每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总量约为 70 g,其中牛奶中酪氨酸的量仅占蛋白质总量的 7‰,也就是每人每天需要饮用约 9 升的牛奶,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酪氨酸比重。
 
牛奶致癌只是谣言
2014 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utrition》上的研究,也指出,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饮用牛奶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牛奶致癌只是谣言,科学饮用才是王道。过与不及都不可取,要让牛奶成为你维护健康的「大白」。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沣·住院医师
曾沣住院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3667|响应时长727分钟
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外妇儿骨科男科等相关疾病,能够给患者提供宝贵的意见!
¥100
问医生
#咖啡牛奶斑#癌症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明原因的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癌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治疗简介癌症,是指以异常细胞的发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这种异常细胞受控制地分裂,并具有浸润和破坏正常人体组织的能力。癌症多表现为身体明原因的出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异常。癌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基因、环境污染、辐射、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癌症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基本可实现临床治愈;而中晚期患者、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治疗也法治愈,只能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症状表现:根据癌变部位同症状表现同,常见的癌症症状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出现肿块、结节;皮肤变化或伤口难愈合;食欲振、排泄异常;异常出血;明原因的虚弱等等。诊断依据: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由癌症引起的各项异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通过必要的病理活检进行确诊及明确癌症类型。病理活检为癌症诊断的“金标准”。癌症有哪些类型?癌症类型很多,以下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胃癌肺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有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约以3.9%的幅度增长,且癌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在常见癌症中,肺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一[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部分可治愈。大部分的癌症目前并特效的治疗方法,难以彻底治愈,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方式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周期。病情较轻且发现较早的部分癌症,经过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曾沣·住院医师杨宏副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