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甲肝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甲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

入院以后要做好隔离工作,安置患者入住单间病房,或者同疾病患者的病房,严格落实手卫生制度,患者的专碗专筷,其他生活用品专用,避免到公共场所就餐,患者的呕吐物,及其吃剩的食物用消毒液消毒。

指导患者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有利于肝脏的恢复,避免饮酒。

住院期间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该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活动,以循序渐进,患者由于胆盐沉着,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引起搔痒症状,以穿着柔软宽松的内衣裤,经常换洗,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擦拭全身皮肤,不用有刺激性的肥皂,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抓伤,防止皮肤损害,如有破损,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可根据喜好转移注意力,减轻瘙痒。对于患者的家属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

(二),对于自身易携带致病的食物,如螃蟹,尤其是毛蚶等容易携带病毒的海产品,使用时一定要煮熟在吃。接触者在医师指导下,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超过接触感染后的7到10天,免疫效果可维持35天。

(三),在医师指导下接种甲肝疫苗,提高机体特异性的免疫力,预防甲型肝炎感染,密切接触患者家属,进行医学观察45天,如出现厌油,食欲下降,皮肤巩膜黄染的,应立即就诊。

向本文作者提问
唐月·主治医师
唐月主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2016|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感染科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肝病和胃肠疾病经验丰富,对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狂犬病也有一定经验
¥49
问医生
#急性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有黄疸、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等甲肝病毒多经粪-口传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病程呈自限性、慢性化病例、可能有多次复发简介甲型肝炎(viralhepatitisA)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潜伏期平均4周,患者多表现为急性黄疸,有畏寒发热、食欲佳、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本病呈自限性,极少有发展为慢性者[1]。症状表现[1]:甲型肝炎潜伏期2~6周,平均4周。常表现为黄疸伴消化道症状,多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适等。少数患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及荨麻疹。诊断依据[1]:根据典型的急性黄疸症状(皮肤、黏膜色黄,尿黄)伴消化道症状(腹胀、厌食、恶心、呕吐),参考当地甲型肝炎流行状况,有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及饮食卫生情况,以及结合异常的肝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基本诊断甲型肝炎。血清学检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发现血清IgM型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可早期明确诊断。疾病类型[1]:根据临床表现,分为:1.急性黄疸型2.急性淤胆型3.急性重型4.急性黄疸型5.亚临床型6.隐性感染是否具有传染性[2]?国家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其中粪-口传播是主要途径,包括男-男同性恋活动方式。怎么预防[1]?及时隔离早期感染者,提高卫生水平、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习惯、进行餐具消毒等;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也可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是否常见[1,3]?甲型肝炎早在8世纪就有记载,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口受到甲型肝炎的威胁。甲型肝炎可获得终身免疫,甲型肝炎有其他类型的肝炎常见。甲型肝炎可能在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由于水源和食物的污染带来暴发流行。是否可以治愈[1]?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可以自愈,大多转为慢性。是否遗传[1]?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唐月·主治医师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