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医院看病之前应该准备什么呢?

医院看病之前应该准备什么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去医院就医的频率也随之增加。那么,在前往医院之前,我们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身份证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身份证都是证明身份的重要证件。许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会遇到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等信息错误的情况,而携带身份证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麻烦。现在很多医院都配备了刷身份证获取信息的设备,方便快捷。

其次,就诊卡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医院已经实现了就诊卡与身份证的合并,但是仍有一部分医院仍然使用独立的就诊卡。就诊卡中包含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诊断、用药信息等重要信息,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既往的化验检查结果也非常重要。许多患者认为每次就医都需要重新进行检查,因此不带既往的检查结果。实际上,这些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几点,以下是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穿着舒适:就医时穿着舒适的衣服和鞋子,方便进行检查和治疗。

2. 带好随身物品:如手机、钱包、水杯等,避免在就医过程中出现不便。

3. 提前了解就诊流程:了解就诊科室、挂号方式、检查项目等信息,节省就诊时间。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总之,在去医院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就医过程,提高就医效率。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嗜睡症: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

嗜睡症是一类罕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日间嗜睡,以及可能伴随的猝倒、入睡前幻觉、醒来后动弹不得等。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嗜睡症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2型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和Kleine-Levin综合征。尽管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部分研究指出可能与食欲素信号缺失、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诊断通常依赖于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和脑脊液食欲素A检测。治疗方面,由于嗜睡症无法治愈,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并辅以心理治疗。患者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及谨慎用药。对于高危职业如驾驶、高空作业等,需特别注意安全。预防方面,保持充足睡眠、戒酒、适当解压和预防感染可能有助于预防嗜睡症。

老年健康守护者

1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嗜睡症:罕见但可管理的症状

嗜睡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患者可能无法抑制地入睡,甚至发生猝倒。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嗜睡症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2型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和Kleine-Levin综合征。尽管病因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但研究表明可能与食欲素信号缺失、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和脑脊液食欲素A检测。治疗方面,虽然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自行缓解。建议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监测。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等,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跨界医疗探索者

1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北京全力保障奥运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周六日全开诊

北京市卫生局党组书记金大鹏表示,为确保奥运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3223名医务人员已全部进驻奥运场馆,导致医疗机构人手紧张。市卫生局要求各医疗机构在夏季就诊高峰期,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满足城市卫生服务需求。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除急诊24小时开放外,周六、日增设全天门诊,并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值班。同时,各大医院实施十项便民措施,包括多渠道挂号、检验结果互认等。全市13家三级甲等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已进入战时状态,可接收伤病员,其中积水潭医院投资改造成拥有100个床位的创伤、烧伤应急救治基地。

医疗数据守护者

3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医改方案8500亿投入解读及发布会要点

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数易其稿,于4月6日正式出台。国务院随后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作为新医改方案的首个配套文件。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发布会上详细解读了新医改的8500亿投入,指出这是未来三年各级政府投入的增量总计,中央与地方的投入比例为4:6,显著加大了中央政府的医改投入。王军还提到,除8500亿的投入外,政府还将继续安排和增加支持其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发布会还介绍了新医改方案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医者荣耀

3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清肌酐(Crea)偏高时的饮食注意事项

血清肌酐(Crea)是一种由肾脏过滤产生的代谢产物,它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时,可能意味着肾脏的过滤功能出现异常。以下将详细介绍血清肌酐偏高时的饮食注意事项。 ### 1.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高血清肌酐水平可能与蛋白质代谢异常有关。因此,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关键。建议选择低蛋白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米饭和全谷物等。同时,应避免高蛋白食物,如红肉、家禽和海鲜等。 ### 2. 保持低盐饮食 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可能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因此,保持低盐饮食对于控制血清肌酐水平至关重要。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并尽量减少腌制、加工食品的摄入。 ### 3. 多饮水 适量饮水有助于肾脏排泄废物和毒素,从而降低血清肌酐水平。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以维持正常的尿量。但需注意,喝水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 4. 限制钾的摄入 钾是肾脏排泄的重要物质之一,但高血清肌酐水平可能导致肾脏排泄钾的能力下降。因此,限制钾的摄入对于控制血清肌酐水平也很重要。建议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 ### 5. 保持适当的体重 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可能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控制血清肌酐水平非常重要。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 6. 避免饮酒和吸烟 饮酒和吸烟都会加重肾脏负担,可能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因此,避免饮酒和吸烟对于控制血清肌酐水平非常重要。

医疗之窗

3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清肌酐(Crea)偏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 什么是血清肌酐(Crea) 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ea)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肌酐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时,肌酐的排泄能力下降,血液中的肌酐浓度会升高。 2. 血清肌酐(Crea)偏高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肌酐的排泄能力减弱,血清肌酐水平可能升高。 2.2 性别:女性由于肌肉量相对较少,血清肌酐水平通常低于男性。 2.3 饮食: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血液中的肌酐浓度。此外,长期饮酒也可能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2.4 运动:剧烈运动后,由于肌肉代谢增加,血液中的肌酐浓度可能会暂时升高。 2.5 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2.6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是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如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衰竭等。 2.7 其他疾病:如心力衰竭、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健康解码专家

3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清肌酐偏高怎么回事?

段落1: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a)是人体内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经过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血清肌酐水平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段落2:血清肌酐水平偏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段落3:1.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清除体内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受损,可能无法正常过滤肌酐,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引起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段落4:2. 肌肉损伤:剧烈运动、肌肉损伤或某些疾病(如多发性肌炎)可能导致肌肉代谢增加,从而增加肌酐的产生,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段落5:3.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肌酐的排泄,导致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段落6: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对肾脏产生毒性,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影响肌酐的排泄。 段落7:5. 体内水分不足:脱水可能导致血液浓缩,从而使肌酐浓度相对升高。 段落8:为了评估血清肌酐水平是否正常,我们需要参考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男性(20-59岁)血清肌酐参考区间在57-97μmol/l,男性(60-79岁)血清肌酐参考区间在57-111μmol/l,女性(20-59岁)血清肌酐参考区间在41-73μmol/l,女性(60-79岁)血清肌酐参考区间在41-81μmol/l。 段落9:如果您的血清肌酐水平超出参考区间,建议您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疗故事汇

3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45岁男性血清肌酐(Crea)57μmol/l是否正常?

## 血清肌酐(Crea)的定义 血清肌酐(Crea)是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肌肉组织产生,通过肾脏过滤排出体外。它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肾脏的过滤能力,从而帮助医生评估肾脏健康状态。 ## 血清肌酐(Crea)的正常参考区间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不同年龄段男性的血清肌酐(Crea)参考区间如下: 男性(20-59岁):57-97μmol/l 男性(60-79岁):57-111μmol/l 这些数值表示在这个范围内,肾脏功能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血清肌酐水平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存在问题。 ## 45岁男性血清肌酐(Crea)57μmol/l的分析 对于45岁男性,其血清肌酐(Crea)值为57μmol/l,根据上述参考区间,这个数值处于正常范围内。这表明该男性的肾脏功能在正常水平,没有明显的肾脏损害迹象。 ## 血清肌酐(Crea)值异常可能的原因 尽管血清肌酐(Crea)值为57μmol/l属于正常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其他相关指标(如血压、尿常规等)出现异常,也可能提示肾脏存在潜在问题。此外,某些药物、剧烈运动、脱水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清肌酐水平暂时性升高。 ## 预防和监测肾脏健康 为了保持肾脏健康,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关注肾脏功能指标。如果出现腰痛、水肿、尿液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

生物医疗创新站

32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30岁男性血清尿素(Urea)2.8偏低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血清尿素(Urea)是血液中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肾脏排泄。它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对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整体代谢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卫生行业规定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男性(20-59岁)血清尿素(Urea)的参考区间为3.1-8.0mmol/l,而男性(60-79岁)的参考区间为3.6-9.5mmol/l。这意味着,对于一个30岁的男性来说,血清尿素(Urea)值为2.8mmol/l是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的。 血清尿素水平偏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血清尿素偏低的原因: 1.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尿素排泄减少,从而使血清尿素水平偏低。 2. 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是尿素的前体物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尿素生成减少,从而使血清尿素水平偏低。 3. 某些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如利尿剂,可能会影响尿素的排泄,导致血清尿素水平偏低。 4. 某些疾病:如尿崩症、肝硬化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血清尿素水平偏低。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尿素水平偏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健康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如果您对体检结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评估和建议。 在评估血清尿素水平时,医生可能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肾功能检查、血液电解质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医者仁心

3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支原体感染:男性健康的隐形杀手

支原体感染,一种隐匿而危险的疾病,其危害之大,不容忽视。这种感染不仅传染性强,且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首先,支原体感染会导致小便排尿不适,患者常感尿道灼热或刺痛,伴有尿频、尿不尽等症状。这种不适感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终末血尿。 对于男性而言,支原体感染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它可能引发性功能障碍,导致性神经对有效刺激不敏感,从而引起性欲和反应减弱,甚至可能最终导致阳痿。此外,支原体感染还可能引发男性不育症,影响精子和精液的质量。 更严重的是,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性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加重了病情,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因此,预防支原体感染至关重要。男性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抽烟、饮酒,保持充足的休息。一旦发现感染,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对于支原体感染,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提高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避免这种疾病的侵扰。

医疗趋势观察站

3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一周内出现头晕乏力,睡眠质量差,未确诊,寻求帮助。患者男性35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25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可能存在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如贫血、低血压或是慢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建议您尽快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血压测量及血糖检测等,以便明确诊断。在此期间,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以及保持心情愉快,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您的症状。请勿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影响诊断。

查看详情

患者未确诊过任何疾病,近期感觉身体不适,询问如何安全用药。患者男性24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5

医生建议:对于未确诊的疾病,建议患者先进行线下就医,确诊后再根据医生建议用药。用药前需评估当前身体状况,确保用药安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一周内反复出现头晕、乏力和胸闷,未确诊,寻求帮助。患者男性52岁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3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可能存在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贫血或是压力过大等。建议您尽快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确诊后,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根据具体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用药方面,务必遵医嘱,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