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如若高血压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病的诊断: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安静状态下3次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确诊高血压后不急于口服降压药,在生活方式干预下血压也可降至理想范围。

    生活方式干预分以下几个方面:1.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6g,油脂摄入<25g,减少食用腌制、油腻食品,可以食用海带、紫菜等含钾量较高的海产品;2.尽量不要饮用含糖及高热量饮料;3.戒烟限酒:白酒摄入每天应<50ml(1两),以饮红酒为佳;4.平时适当锻炼,每周5-7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量以微微出汗没有不适为宜;5.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避免易怒、暴躁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6.在家中宜自行监测血压,每周2-3次,以测量安静状态下清晨6-9点、下午4-6点及睡前血压为宜;7.如出现视力突然下降,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肢体乏力、口角歪斜,胸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若经过上述严格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血压仍未降至理想范围(一般老年人血压控制在<150/90mmHg,可耐受者可降至140/90mmHg以下)建议口服降压药治疗。
向本文作者提问
钟岸青·主治医师
钟岸青主治医师不可处方
兴国县人民医院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2267|响应时长84分钟
擅长:擅长痤疮(青春痘)、酒糟鼻、手足癣、体癣、灰指甲、荨麻疹、疥疮、阴虱病、激素依赖性皮炎、银屑病、雄激素性脱发,带状疱疹、寻常疣、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淋病,白癜风等皮肤性病科常见病诊治。擅长对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小儿发热、肺炎、哮喘、腹泻,儿童保健等均有深入了解。
¥5
问医生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高血压Ⅲ#高血压Ⅱ#高血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钟岸青·主治医师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