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溺水自救

夏天,又到了游泳的季节。但亲们知道吗?每年淹溺导致全球至少50万例死亡,即使有了游泳池的救助人员,有时都难免会发生意外!所以不管是熟悉水性者,还是游泳初学者,都应该了解溺水后的自救方法。此外,如果是外出游玩与水亲近,却不慎跌入水中,大家都要学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急救知识自救保命。
 
一、写给不会游泳者的你
1.切莫惊惶无措!尽量采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2.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
3.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二、写给"泳坛老将"的你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在这样的天气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游泳来解暑降温,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仅希望多一些人在避暑的同时,能够了解一些溺水自救和预防溺水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这个炎炎的夏季健康的拥有清凉哦。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沣·住院医师
曾沣住院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3667|响应时长727分钟
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外妇儿骨科男科等相关疾病,能够给患者提供宝贵的意见!
¥19
问医生
#溺水#溺水(落水)、淹溺#游泳时溺水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及时进行控水、心肺复苏、对症治疗,预后良好简介溺水指人体淹或浸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症状表现:溺水患者症状各异,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水量多少、吸入介质性质和器官损伤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心脏骤停等。诊断依据:医生结合患者病史(如心脏病、癫痫等患者下水或者落水史)、症状(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影像学及器械检查(X线检查显示肺部浸润、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混合性酸中毒)做出诊断。溺水有哪些类型?根据溺水的液体性质,可分为:淡水溺水;海水溺水。根据溺水时肺组织是否有液体可分为:干性溺水;湿性溺水。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首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2]。是否可以治愈?部分可以治愈。溺水时间短,吸入液体少的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可恢复正常呼吸、心跳、神志,预后好;溺水时间稍长、症状较重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大部分患者可获救,但是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一般1小时内获救并治疗恢复神志的患者,预后良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曾沣·住院医师赵海金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