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二)

那么是不是所有怀疑冠心病的病人都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呢?
 
肯定不是,毕竟冠脉造影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且费用不符合社会经济学。对于没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病人即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指的是一级亲属男性在55岁以前诊断冠心病,女性在65岁以前诊断冠心病),这些人有反复胸闷、胸痛,那么这种情况首选无创检查比如运动平板或者运动心肌显像,如果这些检查是可疑的结果,那么可以行冠脉增强CT或者说三维CT。国内目前越来越多的使用冠脉增强CT来评价冠脉血管情况。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冠脉增强CT来评价冠脉血管呢?是不是只要怀疑冠心病就做冠脉CT呢?
 
答案是:NO,因为冠脉CT是一种有辐射的检查,尽管是无创的。对于有明确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的患者,如果有典型的活动时胸闷或者胸痛,这类患者应该直接行导管冠脉造影检查,既可以评价冠脉血管狭窄情况,又可以进行干预(植入心脏支架)。对于此类患者是否可以行冠脉增强CT检查呢,当然是可以的,只是冠脉增强CT只能评价冠脉有无狭窄,具体狭窄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放支架,冠脉增强CT不能准确回答。冠脉增强CT最大的优点在于如果冠脉增强CT提示冠脉血管正常,那么它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至95%。而对于有狭窄的冠脉血管,冠脉增强CT难以准确评估狭窄严重程度。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沣·住院医师
曾沣住院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3667|响应时长727分钟
擅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外妇儿骨科男科等相关疾病,能够给患者提供宝贵的意见!
¥19
问医生
#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
阅读数 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心绞痛、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大多数可生存很多年干预措施包括休息、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简介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简称冠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脉血流量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1-4]。长期心肌缺血会导致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临床上主要通过扩张冠脉、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大多数心肌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生存很多年,但有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症状表现[2]: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疼痛部位位于胸骨体之后,可向左肩、左臂内侧达名指或小指等部位放射。胸痛多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诊断依据[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①心电图:发作时ST段压低,偶有T波倒置;②心电图负荷试验:增加心脏负担激发心肌缺血: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以ST段出现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钟为阳性;③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④有创性检查: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2)隐匿性冠心病:有心绞痛的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3)缺血性心肌病:①有明确的心肌坏死或心肌缺血的证据;②心脏明显扩大;③心功能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依据。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TnI、CK-MB)测定。(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有哪些类型[1-3]?1.慢性冠脉疾病或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缺血性心肌病(3)隐匿型冠心病等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1-3]?是否常见[2]?本病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农村地区心肌缺血致冠心病死亡率明显上升,至2015年已略高于城市水平。是否可以治愈[1-3]?能治愈,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肌功能。是否遗传[1-3]?有遗传倾向,但是遗传病。是否医保范围?是
曾沣·住院医师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