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眩晕如何治疗?

周围性眩晕是相对于中枢性眩晕而言的,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别,占所有眩晕的70%-80%。周围性眩晕的病变部位是在内耳前庭感受器,包括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从此处到前庭神经的颅外段之间的损害。

周围性的眩晕最常见的疾病如下: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为耳石症,是由于内耳结石脱落引起的,主要是通过手法复位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是不留后遗症;
2、梅尼埃病:是由于膜迷路积水导致,这个症状轻可以通过休息自行恢复;症状重的一般是通过药物治疗也能缓解;另外对于一些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必要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手术治疗;
3、前庭神经炎: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再加上前庭康复的训练,预后比较好;
4、前庭阵发症:由于前庭神经与血管接触密切,导致持续时间很短的眩晕,此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对于少部分严重的病例可以进行微血管的减压术;
5、突发性耳聋:此病可以通过药物和高压氧来治疗;
6、其他疾病:还有部分比较复杂的周围性眩晕疾病,可能是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因此,周围性眩晕因为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当患者出现眩晕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就医,大部分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治好,预后也比较好。
向本文作者提问
于英儒·主治医师
于英儒主治医师可处方
寿光市马店医院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117770|响应时长31分钟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50
问医生
#病因#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迷路性眩晕#发作性眩晕#突发性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头晕、恶心、耳鸣、平衡失调。严重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及前庭重振现象。一般需要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简介前庭周围性眩晕是外周前庭病变,导致的自身与周围物体的位置关系改变的主观错觉,一般包括两个大类,即耳蜗前庭疾患和前庭疾患。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表现为睁眼时视物旋转、闭眼时感自身旋转,伴恶心、呕吐、耳鸣、平衡失调等症状[1]。对于前庭性周围眩晕的治疗,通常包括查找病因及对症处理,可应用前庭功能稳定剂或手法复位等,症状通常可以较快缓解。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头晕、恶心、耳鸣、天旋地转、平衡失调。诊断依据本病诊断应做到定位、定性及查找病因,依据患者天旋地转、头晕、恶心、耳鸣、平衡失调等症状,行前庭功能及听力学检查等方可确诊。前庭周围性眩晕有哪些类型?耳蜗前庭疾患:指内耳病变累及前庭功能引起的眩晕,分为:①迷路内:如梅尼埃病等,②迷路内外:如氨基糖苷类药物耳中毒。前庭疾患:指迷路内外病变引起前庭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眩晕,包括①迷路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②迷路外:如前庭神经元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差异较大,约为7.5~157/10万[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在去除病因后症状可以缓解,一般通过前庭稳定剂的应用及对症处理手法复位即可痊愈,但需要防止复发。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于英儒·主治医师魏凡钦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