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眩晕的原因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常常将眩晕分成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具体如下:
1、前庭周围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疾病,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是由于内耳椭圆囊的一个耳石脱落引起的,主要表现是起床、翻身等等这些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短暂性的眩晕;第二是梅尼埃病,由于膜迷路积水导致的,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有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第三是前庭神经炎,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现的是首次超过24小时的持续性的眩晕,没有听力的损害和耳鸣的症状;第四是前庭阵发症,主要是由于血管压迫前庭神经,导致的持续性时间比较短暂的一个眩晕;第五是突发性耳聋,这个指的是突发性的眩晕伴有耳聋,可以伴有耳鸣、耳胀;
2、前庭中枢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是前庭性偏头痛,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头晕、眩晕,伴或不伴有偏头痛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既往有偏头痛的病史或者是家族史;第二是脑血管病主要是脑干小脑缺血或者是梗死,除眩晕外,还有其它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言语不清、视物重影、吞咽困难、偏瘫、偏身麻木等,这是眩晕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疾病;
3、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包括全身系统性的疾病,比如体位性低血压,表现站立时头晕,卧床缓解;还有药源性眩晕,比如服用某种药物引起的眩晕,停药之后眩晕缓解;还有一种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头晕,这种患者往往表现的是慢性的头晕,一般持续数月。
向本文作者提问

于英儒主治医师
寿光市马店医院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103703|响应时长31分钟
擅长: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50起
问医生
#病因#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中枢性眩晕#发作性眩晕#迷路性眩晕#眩晕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头晕、恶心、耳鸣、平衡失调严重可导致听力下降及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晕厥一般需要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简介前庭性眩晕是因前庭功能部分或全部受损,导致的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主要为旋转性,也可能是上升或下降感,前后或左右摇晃感[1],是一种常见疾病,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本病常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两种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功能紊乱导致的眩晕,一般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前庭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的眩晕,包括肿瘤、外伤性疾患。该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眩晕、头昏、恶心、呕吐、行走稳等。前庭性眩晕的治疗,首先应当查找病因及缓解症状,前庭周围性眩晕可应用前庭功能稳定剂或进行手法复位等,通常症状可以缓解;前庭中枢性眩晕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脑血管急性事件、肿瘤等,通常症状持续时间较周围性长,较难缓解[2]。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眩晕、头昏、恶心、耳鸣、天旋地转、平衡失调。诊断依据:本病诊断应做到定位、定性及查找病因,依据患者天旋地转、头晕、恶心、耳鸣、平衡失调等症状,行头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方可确诊。前庭性眩晕有哪些类型?1.前庭周围性眩晕:指前庭功能紊乱导致的眩晕,一般包括梅尼埃病、氨基糖苷类耳中毒、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等。2.前庭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的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的眩晕,包括血管性、肿瘤、外伤性疾患。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在年轻人(25-34岁)的发病率约为1.8%,老年人(≥65岁)高于30.0%[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在去除病因后症状可以缓解,一般通过前庭稳定剂的应用及对症处理手法复位即可痊愈,但需要防止复发。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