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一般指由于接触火、开水、热油等高热物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皮肤损伤。在众多原因所致的烧伤中,以热力烧伤多见,占85%~90%。在日常生活中烧烫伤主要是因热水、热汤、热油、热粥、炉火、电熨斗、蒸汽、爆竹、强碱、强酸等造成。
根据烧伤的不同类型,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清除致伤因素,使伤员脱离致伤现场。当衣服着火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尽快地灭火,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千万不可直立奔跑或站立呼喊,以免助长燃烧,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烧伤。灭火后伤员应立即将衣服脱去,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可在救护人员的帮助下把未粘的部分剪去,并对创面进行包扎。伤口范围占整体面积的10%~20%左右时,都有入院治疗的必要。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安慰患者,以减少其恐慌。 可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创面或将其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冷却局部并减轻疼痛或者用冷毛巾敷在伤处至少10分钟。不可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使皮肤组织受伤。
(2)防止休克、感染。为防止伤员休克和创面发生感染,应给伤员口服止痛片(有颅脑或重度呼吸道烧伤时,禁用吗啡)和磺胺类药,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并给口服烧伤饮料,或饮淡盐茶水、淡盐水等。一般以多次喝少量为宜,如发生呕吐、腹胀等,应停止口服。要禁止伤员单纯喝白开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保护创面。在火场,对于烧伤创面一般可不做特殊处理,为防止创面继续污染,避免加重感染和加深创面,对创面应立即用三角巾、大纱布块、清洁的衣眼和被单等,给予简单而确实的包扎。尽量不要弄破水泡,不能涂龙胆紫、红药水、紫药水、酱油、牙膏等有色的外用药,以免影响烧伤创面深度及严重程度的判断,避免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手足被烧伤时,应将各个指、趾分开包扎,以防粘连。合并有骨折者应予以固定;有出血时应紧急止血;有颅脑、胸腹部损伤者,必须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3)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伤员经火场简易急救后,应尽快送往临近医院救治。护送前及护送途中要注意防止休克。搬运时动作要轻柔,行动要平稳,以尽量减少伤员痛苦。最好到设有烧伤专科的医院求诊。对于深度烧伤患者,应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切勿将其创面直接浸入冷水中,以免引起体温和
血压急剧降低,造成休克,可以使用透气湿润的无菌绷带,洁净的湿布或湿毛巾覆盖烧伤创面。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情况和 脉搏,做好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备,如监测呼吸次数和脉搏,应抬高烧伤肢体,尽可能高于心脏水平。
(4)注射破伤风疫苗:烧伤病人是否并发破伤风,不在于烧伤面积的大小,而在于烧伤深度、受伤的情况,凡有深度烧伤或受伤时污染严重者必须采取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应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个家庭成员掌握基本的烧烫伤防护知识,能够进行自救和互救。
(1)有幼儿的家庭,厨房和餐厅尽量分隔开。烹调时,不要让幼儿在厨房玩耍。家里的热水瓶不要放在幼儿可能拿到的地方,以防被不慎碰翻而导致烫伤。餐桌上最好不要铺桌布,以免幼儿好奇拉扯,热的菜、汤等被拉下导致烫伤
(2)刚从火上端下来的热锅、开水壶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3)当煮火锅、泡咖啡或泡茶时,注意不要绊到电线而弄翻茶壶、热锅或热水瓶等。
(4)进食时饭菜温度要适宜。
(5)不要用空饮料瓶装危险溶液,以免家人误食。家中最好不要放强酸、强碱等危险物品。
(6)家中使用的电熨斗、电炉、电取暖器等电器设备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7)洗澡时,应该先放冷水后再兑热水,以防引起烫伤。水温约38℃~40℃,以热而不烫为宜。
(8)如果家中的暖气片没有包,应用毛巾盖好,或者用家具挡好;如果家中有火炉,要用档板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