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铁性贫血?应该如何防治?

贫血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体内贮存铁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 Hb )含量下降。外周血液中 Hb 含量的测定,是诊断贫血最简便的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标准为: 6 个月至 6 岁的儿童, Hb 小于 110 克/升( g/L ); 6 14 岁儿童,小于 120 克/升;成年男性, Hb 小于 130 克/升;成年女性, Hb 小于 120 克/升;妊娠妇女, Hb 小于 110 克/升。国内诊断标准稍低:成年男性, Hb 小于 120 克/升;成年女性, Hb 小于 110 克/升;妊娠妇女, Hb 小于 100 克/升。

 

近年来因东部沿海及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对贫血的诊断应考虑采用 WHO 制定的标准。

 

铁是身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铁的缺乏或丢失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体内合成 Hb 的主要原料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铁,游离铁约占体内总铁量的 2/3 ,其余约 30 %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肝、脾及单核-巨噬细胞内,少数存在于肌红蛋白及某些重要的代谢辅酶内。

 

铁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反复循环、重复利用的 封闭 过程,极少会丢失。衰老的红细胞及肌红蛋白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可作为原料合成新的 Hb 。若丢失的量不能满足合成所需时,可动员体内贮存铁予以补充。因此,正常成人仅需额外补充很少量的铁。

 

但是,妊娠妇女为供给日长夜大的胎儿所需,产妇因分娩失血而丢失铁,以及婴、幼儿时期快速的生长发育,都要求增加铁的供应。有的儿童有偏食的习惯,例如有的 6 个月以上婴儿仍只饮牛奶,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有的成人因长期只吃些蔬菜及谷类,得不到足量的铁,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此外,某些疾病及药物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息肉肿瘤肝硬化致食管静脉曲张痔疮等,因经常出血而丢失铁;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使胃黏膜发生糜烂或溃疡而出血。此外,月经过多、咯血及血尿等也是缺铁的常见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起病较隐匿,尤其是在一些营养不良或慢性失血者更易被忽视。早期、轻度的贫血者仅感乏力,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心悸及气促。此时如不制止出血和及时补充铁剂,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儿童如发生贫血,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如易哭、易怒及异食癖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

 

贫血病人还可出现食欲减退、头晕眼花、耳鸣、面色苍白、毛发干枯、反甲、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症状,严重贫血者还可出现吞咽困难

 

血常规检查及测定贮存铁、红细胞内及血清内铁的含量,有利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运铁蛋白饱和度也是较有价值的指标。一般并不需要做骨髓检查,但在应用铁剂治疗效果不佳或贫血原因不能确定时,应及时做骨髓穿刺,以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贫血。

 

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首先要去除引起贫血的原发病,如停服某些可能引起出血的药物、治疗月经过多、痔、消化性溃疡及肿瘤等。

 

其次应补充铁剂。硫酸亚铁是传统的药物,但因胃肠道反应较大而难以被病人接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琥珀酸亚铁,其含铁量高,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胃肠道反应小。口服铁剂 3 4 天后 Hb 开始上升, 7 10 天可达高峰, 1 2 个月后恢复正常。此时仍需继续治疗 3 6 个月,以补充体内的贮存铁。

 

需注意的是,口服铁剂不能与碱性药物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少数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或胃、肠切除术后的病人,可肌内注射右旋糖酐铁。对 Hb 小于 60 克/升,症状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病人,可给予成分输血,以缓解症状。

 

多数缺铁性贫血是可以预防的。在贫血的预防方面,应注意不饮浓茶,经常吃含铁量高的瘦肉、猪肝、鱼、蛋、黑木耳、菠菜、红枣、赤豆等食物,提倡用铁锅炒菜。在社区中要加强孕妇产前保健,进行饮食指导,防止早产。尽可能用母乳喂养,给婴儿尽早添加鱼、肉糜等辅食。纠正儿童偏食的不良习惯,注意检查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健康理念的增强,缺铁性贫血一定能得到预防和早期发现。

向本文作者提问
刘元奇·主治医师
刘元奇主治医师可处方
蒙阴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3886|响应时长129分钟
擅长:糖尿病(消渴、消瘦、潮热、五心烦热、手足心热、阴虚、阴虚火旺、肥胖、低血糖、儿童糖尿病、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滋补肺肾、滋阴温阳、止汗、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老年人高血压、妊娠高血压、高血压肾病、平肝熄风)、高血脂(血脂异常、脂浊、化痰去脂,祛瘀降脂)、肥胖症(腹型肥胖)、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病、胃脘痛、痞满、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升清降浊、养胃生津、滋补脾胃、温胃散寒、温中和胃、滋阴益胃、消食导滞、消食止痛、化痰消食、温胃化饮),内分泌失调(甲亢、甲减、甲状腺囊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相关眼病)、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症、全身痛、虚劳、疲乏、营养不良、气血不足、阴虚、肾阳虚、脾虚、温补气血、温补肾精、益气固表、调补气血、补气生津)、盗汗(止汗)。
¥30
问医生
#预防#诊断#常见症状#药物治疗#贫血
阅读数 5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法运输足够的氧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头痛、眩晕、皮肤苍白目前治疗强调“对症”和“对因”简介贫血是一种因血红蛋白破坏过多或者血红蛋白生成足,而导致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而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产生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贫血的治疗应该强调“对症”及“对因”,但其预后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疾病。随着贫血程度的进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包含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等)、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悸等)、消化系统(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大便规律和形状改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急性肾衰竭)等,循环系统受损严重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出现严重心功能全,危及生命安全。症状表现:贫血的典型症状是乏力、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诊断依据: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量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妇女低于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贫血有哪些类型?基于同的临床特点,贫血可分为同的分类。1.按照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按照血红蛋白(Hb)浓度可分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90克/升)、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60~90克/升)、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59克/升)、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克/升)。3.按照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的贫血。4.按照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4.8%,我国孕妇缺乏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9.1%[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贫血属于临床综合征,大多数因营养良导致的贫血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可以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是否遗传?会。少部分先天性红细胞异常所致贫血、血友病及地中海贫血可以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刘元奇·主治医师郑永江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