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调养,不能仅靠药物

慢性胃炎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胃病,没有胃病史的人,很难想象胃病是如何折磨人的。胃炎的痛苦只有胃病患者清楚,想要胃健康起来,还是得需要及时调理。但很多患者在调养的过程中,却遇上反复的问题。同时,还会受到来自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干扰,导致整天胡思乱想,什么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肠化生,甚至是胃癌,各种病都往自己身上对号入座。心态越来越不好,肠胃就越来越不舒服,生理跟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事实上,医院的药是没有问题的,没有疗效需要从自身原因去分析,不要单纯把问题归类到药物上面。首先要对于治疗有信心,药物只是多种康复因素之一,达到治愈效果需要提供个比较好的生理环境。康复需要一个过程,治疗的同时注意调节心态,有问题就检查治疗,而不是去查网络,越查越慌,而且现在的大数据大数据精准投放,查得越多看到的越是这方面的信息。另外,情绪焦虑对胃病影响极大,情绪直接影响控制胃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主要控制胃的蠕动跟胃液分泌。中医也说,忧思伤脾胃。慢性胃炎仅靠药物治疗绝非奏效,因此平时保养很重要。

(1)保暖护养。

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2)饮食调养。

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3)忌嘴保养。

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4)平心静养。

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

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5)运动健养。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治疗慢性胃炎一定要做到:心态好+睡眠好+饮食好+药物辅助+长时间持续性的调理,切忌因为期间好转乱吃导致的反复。同时周围的亲朋好友,也定要理解配合,因为很多健康人不能理解胃病的痛苦,很多人认为胃病就是不消化,其实一些症状远远不止这些。有胃病的人,生活质量很低。我们要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和他们起战胜痛苦。

向本文作者提问
刘谦民·主任医师
刘谦民主任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744|响应时长19分钟
擅长: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慢性胃炎,慢性肠炎,便秘,腹泻。
¥50
问医生
#消化内科#胃炎#慢性胃炎#胃脘痛病#慢性胃炎
阅读数 3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药物引起胃的良反应,多为药物副作用反酸、恶心、食欲振、上腹痛等为主要表现治疗以祛除病因、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为主简介药物相关性胃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多是药物副作用引起胃的良反应。许多口服药物均可引起胃部适,有时非口服给药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也可引起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上腹痛等胃部适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表现。治疗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以祛除病因、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为治疗原则。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多可痊愈,若治疗及时或正规,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生胃出血、胃穿孔、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急性出血、休克等急危重症而危及生命。症状表现:药物相关性胃病主要表现为用药后出现上腹部适、消化良、恶心、呕吐、上腹痛等。诊断依据:通过患者有引起胃部适的相关药物使用病史,有用药后出现上腹部适、消化良、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典型症状,结合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广泛充血、多处糜烂、出血点、浅表溃疡,有时见到胃内有活动性渗血表现,病变部位组织活检其他异常即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是消化科常见病。尤其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常见,现有研究表明,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患此类药物相关性胃病的概率为25%[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停服相关药物,经过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刘谦民·主任医师吕富靖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