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进入秋季,暑气退散,气温回落转凉本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早晚的温度落差大,也悄然迎来了一年一度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心功能下降及血管硬化问题,使得老年人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就是老年人的专属。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快、生活和心理压力增大,年轻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让他们也会提前“邂逅”心血管疾病。那么秋季里,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
夏虚——秋乏
因为夏季阳气生发的同时也会有过多的耗损,加之很多人在夏季有饮食贪凉、熬夜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身体受到湿寒的入侵。俗话说得好:“一夏无病三分虚”,这样的身体状态到了秋季就很容易会出现倦怠、乏力、抵抗力弱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风险
如果是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在受到多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加重血管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各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过量进食,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及不规律服药等等因素,更会增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而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也容易加重或诱发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有哪些因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呢?
一、气温低。气温降低变冷,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
二、血压波动大 。进入秋季,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室内外的温度等都有明显变化,这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尤其是老年人。血压上下波动会加速形成动脉硬化,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问题。
三、血胆固醇升高。天气转凉后,人们会更多的摄入高热量食物,这就会使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如果不能控制好,会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
四、体力活动减少。天气变冷后,许多人容易犯懒,不愿多动,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五、血液粘度增高。秋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所以入秋后,一定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的补充,避免过度疲劳,尤其是本身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更应做好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可能。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视频 诺特兰德高纯度鱼油贾乃亮代言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偏瘫患者如何通过饮食助力康复?


康复之路
视频 情人节特制玫瑰海盐芝士饮品


中医养生之道
视频 丹参的神奇健康功效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心源性哮喘的识别与治疗


医疗趋势观察站
视频 揭秘血压自测的实用技巧


医者荣耀
视频 奔跑中的喜悦与热情


药事通
视频 选购DHA产品前必看:关注这三要素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冠心病:从威胁到可控,了解现代治疗手段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阳痿:了解成因、治疗与日常保养


智慧医疗先锋者
患者血脂偏高,询问是否适合饮用骆驼奶粉。同时,患者还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15
用药建议:无特定用药建议。
治疗建议: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过多高糖高脂的食物。
生活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血脂水平。
55岁女性,精神不足,胸口闷,有糖尿病和冠心病,想补气血。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1
用药建议:口服黄芪精,一次10ml(1支),一日2次,早晚服用。
生活建议:平时注意饮食规律、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同时,购买时选择无糖款的黄芪精,确保正品。
我最近经常感到胸闷和心悸,担心自己可能患了心脏病,想知道应该怎么办?患者男性53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46


方国虎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宁波鄞州中医院

蔡丽娥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王昊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