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指向障碍(2)
同性恋一般被看做是未满足与异性双亲认同的一种表现,来源于
未解决的阴性恋母情结。童年时期过多与异性成人接触,感染、陶冶了
过多的异性气质,影响到个性发育中阳刚、阴柔成分配比,或者家长出
于性别偏爱,给孩子异性装扮,使孩子出现性别认同障碍与“异性化”
长大后容易引发同性恋。另外,在性心理发育中,气质与性态度对性指
向形成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某些青春期男女由于异性恋爱受挫,对异性
产生泛化的厌憎,因而转向同性恋的例子也不少见。
(三)社会学固素
在两性相处比较宽松的社会,同性恋行为较少受到指责、唾骂,使
同性恋流行,在难以接触到异性的场所(如军队、监狱)同性恋行为会
显著增多,说明社会人文条件与同性恋的发生是有联系的。但是受社
会因素影响的主要是境遇性同性恋,生活条件改变后,他们很可能会成
为异性恋或双性恋者。
三、临床表现
(一)同性恋
系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对同性持续表现性爱
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可伴有或不伴有性行为;对异性毫
无性爱倾向,或虽可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
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的婚姻关系。同性恋可分为素质性同性恋和
境遇性同性恋,素质性同性恋属真性同性恋。对同性持续表现性爱倾
向,同时对异性毫无性爱倾向者称素质性同性恋。
(二)双性恋
系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和异性均持续
表现性爱的迷恋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因此难以建立和维
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男性同性恋者偏重于性乐趣的追求,性伙伴关系一般持续时间不
长,中年期后较难获取性伙伴,因此难以维持关系。女性同性恋者偏重
于情感的追求,常可形成旷日持久的同性恋关系。多数女性同性恋者
在她们生活的某个时候,可从事异性恋活动并由此取得少量性满足
有些还可与异性结婚。
向本文作者提问

刘庆雨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精神科
好评98%|接诊量644|响应时长2分钟
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等
¥19.9起
问医生
#诊断#两性#常见症状#性角色障碍#其他性身份障碍
阅读数 2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