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些时候宝宝容易生病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平平稳稳、毫无起伏的,他们要过一个个的“坎儿”,会经历一些特殊的时期——生病的“敏感”期。在这些敏感时期,需要格外小心地看护。
6个月左右宝宝迎来第一次生病
 
 
 
嘟嘟快6个月了,纯母乳喂养,长得很壮实,一直让妈妈很省心。可是,一直健健康康的嘟嘟却发烧了,这让妈妈有点手足无措:“我们一直很小心地护理宝宝啊,也没让他到人多的地方,怎么就生病了呢?”
 
为什么?
 
宝宝6个月以后,体内来自妈妈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统又没有发育完善,这时候正是免疫力最弱的时候,所以很容易感染疾病。
 
大多数宝宝第一次生病是在6个月~1周岁。这一阶段的宝宝正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如果这时候生病,会对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没有完成规定的计划免疫,免疫系统又正在发育中,身体通常难以抵御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尽量延迟宝宝第一次生病的时间,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怎么办?
 
最重要的防范措施,是尽量减少宝宝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这个月龄的宝宝基本上接触的都是家人,所以,要保护宝宝的健康,家人一定要有预防疾病的概念,外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净双手,尤其是在抱宝宝、与宝宝亲近前,一定要洗干净手。家里如果有人生病,要避免与宝宝接触。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尤其是在疾病流行期间等。
 
如果条件允许,6个月以上的宝宝尽可能继续母乳喂养,这对宝宝的健康很重要,因为母乳中含有配方奶所不具备的多种抗病成分,母乳喂养的宝宝明显比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有更强的抗病能力。所以,妈妈应坚持母乳喂养,如果妈妈已经开始上班,也要使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来,保持乳汁的分泌。即使在宝宝添加辅助食品后,继续母乳喂养仍然可以帮助宝宝获得更强的抗病能力。
 
按时给宝宝接种疫苗。虽然接种疫苗可能引起宝宝轻微的不适,但计划免疫可以通过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产生抵抗一些针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疾病的抗体,所以,一定要按约定的时间带宝宝接种,这是防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刚入托时宝宝扎堆生病
 
 
 
小雪入园半个多月了,虽然上幼儿园时每天都要哭一通,但妈妈还是坚持每天把她送到幼儿园。这天妈妈接小雪回家时,发现她的身上有些热,小雪精神也不好,有些发蔫。回去一试表,37.8℃,发烧了。到了晚上,小雪开始呕吐,呼吸也有些急促,爸爸妈妈赶紧将她送到医院,一检查,肺炎!把爸爸妈妈吓着了。
 
为什么?
 
几乎每个宝宝从家居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时,都不可避免地会病上几次,所以,宝宝在刚进入托儿所、幼儿园时,会迎来一个疾病的高发时期,这是因为宝宝在家时接触的人相对较少,接触到的病原微生物也相对有限,而在幼儿园里,宝宝开始过上了与之前居家生活截然不同的集体生活,几十个宝宝吃、睡、玩都在一起,相互之间的接触非常密切,所以容易相互传染所携带的不同的病原微生物。
 
怎么办?
 
要想让宝宝入园时少生病,宝宝入园以前就要开始做防病工作。比如,教会宝宝怎样洗手,并告诉他,在幼儿园里要经常洗手。
 
提前掌握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调整好宝宝的作息时间,尽量与幼儿园同步,这样入园后宝宝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教会宝宝自己吃饭、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宝宝能更容易、更快适应集体生活。
 
入园前和入园后都要利用宝宝在家的时间让他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他的抵抗力。
 
接种疫苗。在宝宝进入幼儿园之前,除了完成规定的计划免疫以外,还可以给宝宝选择接种一些自费疫苗,比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等,在冬季来临前,还要给宝宝接种流感疫苗,这也是预防宝宝入园生病的重要措施。
外出旅行宝宝容易水土不服
 
 
 
豆豆一家去年五一是在巴厘岛度过的,空气很好,景色很美,酒店也很舒适,美中不足的是,豆豆生病了,又吐又拉,让本来打算悠闲度假的爸爸妈妈着实着了一把急。
 
为什么?
 
宝宝随同父母外出旅行,作息不再像平时那么规律,这会使宝宝的免疫力下降。加上旅途的劳累会使机体的自我调整、自我防御能力下降,而目的地气候、餐饮习惯的不同,宝宝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水土不服的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怎么办?
 
尽量保持原有的起居习惯。刚到目的地时,不要急于让宝宝玩得过于兴奋,尽量做到起居有度,生活有序,能够保持或接近原有的起居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
 
让胃肠有个适应的过程。刚刚到达旅游地,不要着急去品尝当地的各色美食,即使要吃,也应该先吃一些原来接触过的食物,再慢慢增长种类、增加量,让肠胃有个适应过程。
 
让宝宝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膳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果宝宝排便不正常,也会容易生病。可以适当多吃水果,但要少吃容易过敏的水果。
 
补充活性益生菌。比如酸奶、乳酸菌饮料、双歧杆菌饮料等,可以保障肠道菌群稳定,缓解胃肠不适。
 
备好旅行用药。比如小儿消食片、大山楂丸、藿香正气水等。
向本文作者提问
冯均愿·主治医师
冯均愿主治医师可处方
恩施州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
好评100%|接诊量18526|响应时长100分钟
擅长:中西医治疗各种常见疾病及多发病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喉炎、腹泻、乳糖不耐受、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湿疹、小儿热性惊厥等的诊治,以及新生儿疾病、儿童保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问题等。
¥19
问医生
#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软甚至水样便按照病程可以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一般腹泻经对症治疗后可彻底治愈简介腹泻俗称“拉肚子”,腹泻的主要病因是肠道出现感染。主要指的是大便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的形状、质地发现改变,以及部分患者出现粘液及脓血情况。严重的腹泻会导致身体脱水、乏力、水电解质失衡。大多数腹泻在数天内可自愈,部分腹泻则需配合药物治疗,及改变良的生活方式来治愈。一般的腹泻经过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会消失,彻底治愈。症状表现腹泻在临床上既多种疾病都可出现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独立的病症,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质地稀薄等。诊断依据依据腹泻的临床表现、再结合粪便检查、血常规、肠镜等,一般可确诊。疾病类型腹泻根据发病病程可分为两类:急性腹泻:是指起病快,持续时间短,通常1至3天,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通常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方可好转。慢性腹泻:是指腹泻持续时间超过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多由肠道感染性疾病所致,治疗取决于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是否具有传染性?部分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具有传染性,比如霍乱、菌痢等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成年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1]。是否可以治愈?由感染引起的腹泻,如果针对病原菌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治愈;一些病因明或者自身免疫病导致腹泻,法治愈。是否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冯均愿·主治医师李俊霞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