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宝宝出生体重和未来身高的关系

宝宝出生体重和未来身高的关系

作者 | 沈鉴东

文章首发于 |  蒲荷孕育

 

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和未来身高有关系吗?想知道您的宝宝未来能长多高吗?遗传因素当然是最重要的,但要想孩子长高,还有30%的努力空间哦。

 

宝宝出生体重和未来身高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着刚刚出生的小婴儿说:“这小孩长不高,他爸妈的个子在那里!”言下之意是他爸妈个子不高,他也长不高。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常常会看到另外一种现象,身材并不高大的父母养出一个1米8的帅小伙,或者娇小的妈妈带了一位婷婷玉立、身高1米65以上的女儿。

 

 

有些身材矮小的孕妇在孕期不停的增加营养,希望能在胎儿期就为孩子的未来身高、体能做好打算,一扫多年因为身材矮小带来的苦闷,圆心中的高大伟岸帅哥哥或长发飘飘的筷子腿美少女梦。可惜的是不知以后孩子能否长高,现实是生出一个重实实的小胖墩。

 

孩子的身高究竟和那些因素有关系呢?

 

我们还是来看看现实的、有点残酷的数据:孩子的身高70%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其中父亲、母亲各占35%。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比较高的话,他的孩子一般也很高。那么我们这一生难道从生下来就被打上烙印了吗?就像《我的中国心》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还有一些身高因素就需要我们从遗传之外的30%说起了,也就是说我们有30%改变命运的机会,这30%包含哪些因素呢?

 

1均衡营养

 

身高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高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孩子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现在孩子普遍个儿高。

 

2睡眠

 

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一天24小时的分泌量是不平衡的,晚上入睡后分泌速度是白天的2-3倍。所以要想宝宝长高必须保持充足的睡眠,能吃能睡的宝宝生长快,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 !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高的增长。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性别

 

在性别方面,男孩身高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总之,非高大父母应该注意给孩子摄取合理的营养,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适当的体育运动的话,仍然是有30%的努力空间的。

 

 

综上所述:身高和出生时的体重没有关系,所以孕期不需要目进补,以免胎儿过重,人为增加难产的风险,对母儿不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视频 探索备孕新路径:叶酸之旅体验记

医疗之窗

1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婚礼背后隐藏惊人真相

中医养生之道

1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婚礼现场新娘发现惊人秘密

健康饮食指南

1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猫咪掉毛问题

绿色医疗倡导者

1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秘卵巢癌的潜在风险因素,如何降低患病风险?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多种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导致卵巢癌的发生。以下是一些与卵巢癌相关的风险因素: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据统计,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2. 未育:未生育或生育较晚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生育过程中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 3. 高脂肪饮食: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4. 促排卵药物:使用促排卵药物可能增加卵巢癌的风险,尤其是长期使用或剂量较大的情况。 5. 家族史: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6. 遗传因素:携带有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高达65%。 7.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广大女性朋友应注意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卵巢癌的风险。

生命之光传递者

1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罕见病解析:嗜睡症的症状、原因与治疗

嗜睡症是一类罕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根据疾病分型不同,患者还可能出现猝倒、入睡前幻觉、醒来后无法动弹等症状。目前,嗜睡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但部分类型的嗜睡症与食欲素信号缺失、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治疗方面,多数情况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自行缓解。对于这类疾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适当锻炼以及避免从事高风险活动如驾驶等,都是重要的管理措施。由于嗜睡症可能引发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精神问题,因此心理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就医方面,建议就诊于睡眠医学中心或精神科、神经内科进行专业诊治。

老年健康守护者

1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揭秘罕见病:嗜睡症的症状、原因与治疗

嗜睡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且无法治愈,只能对症治疗。 根据ICSD-3,嗜睡症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2型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和Kleine-Levin综合征。其中,1型发作性睡病由食欲素水平低导致,而2型发作性睡病的原因则尚不明确。特发性嗜睡症和Kleine-Levin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也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嗜睡症的诊断依据包括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脑脊液食欲素A检测等。虽然本病不可治愈,但多数情况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自行缓解。此外,部分病例与遗传相关,且感染、疫苗接种等因素可能诱发嗜睡症。对于嗜睡症患者,建议就诊于睡眠医学中心、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长期治疗。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等

健康饮食指南

1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嗜睡症:罕见睡眠障碍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嗜睡症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其病因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典型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患者可能无法抑制地陷入睡眠,甚至猝倒。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嗜睡症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2型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和Kleine-Levin综合征。这些疾病多数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自行缓解。然而,由于这些疾病均属于罕见病,其患病率较低,且部分类型与遗传有关。对于普通人来说,保持充足睡眠、戒酒、适当纾解压力以及预防感染性疾病,可能对预防嗜睡症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出现白天无法抑制的睡眠需求或陷入睡眠,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医学奇迹见证者

1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口吃:成因、症状、治疗与预防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表现为不可控地拉长声音、重复或阻断声音,包括言语前的反复犹豫,可伴有肢体和面部肌肉紧张。 口吃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环境和个人性格有关。大多数学龄前口吃儿童能够自行恢复,但部分成人也可通过后期治疗获得康复。治疗口吃的方法包括早期干预、言语治疗和心理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镇静剂缓解紧张情绪。此外,发音法、呼吸法、突破法、森田疗法和沉默疗法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口吃的治疗中。对于儿童口吃,如果在较早的阶段就接受专业的言语治疗,治愈率确实不低。然而,成人口吃难以治愈,治疗效果注重于改善口吃症状,减少对生活的影响。预防口吃需要从孩童时期抓起,家长应耐心诱导孩子进行语言表达,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进行语言训练,营造放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多跟孩子交流沟通,避免孩子接触口吃患者。对于口吃患者来说,正确认识口吃很重要,不可因为口吃而拒绝讲话,平时应多进行语言交流,建立自信

健康驿站

1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口吃: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通常表现为不可控拉长声音、重复或阻断声音,包括言语前反复犹豫,可伴有肢体和面部肌肉紧张。 口吃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环境和个人性格有关。口吃的治疗主要通过早期干预、言语治疗、心理疗法等,大多数学龄前儿童能够自行恢复,但部分成人也可通过后期治疗获得康复。口吃的症状包括非自愿的言语重复、停顿、拖长声音,以及肢体和面部动作,还伴有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症状。预防口吃从孩童时期抓起,家长应耐心诱导孩子进行语言表达,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进行语言训练,营造放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对于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心理,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陷入自卑自闭,可达到预防口吃的效果。口吃患者平时应多进行语言交流,在人群中讲话,建立自信。如口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行无法调整,应当及时寻求家人的疏导或专业人士的指导

医疗星辰探秘

1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