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他汀类药物,服药细节您知道吗?医生为您讲清楚
脑梗死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神经科常见无传染性疾病[1],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为患者脑动脉硬化后出现血流受阻现象,导致患者脑组织供氧、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坏死、缺氧、缺血问题[2],随着近几年临床医疗技术提升,脑梗死病死率得到一定控制,但脑梗死再发风险仍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高脂血症、基础心脏病、精神压力、过量饮酒、糖尿病、运动不足、饮食不当、高血压等有关。该病前驱症状不显,常表现为无力、一时肢体麻木、头昏等症状[3],患者容易忽视,病情进展后致残、致死风险极大,易对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医生对于如何降低首发脑梗患者复发率较为关注,再发脑梗死病因主要包括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等[4]。其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偏高不但会造成患者血小板聚集、血浆黏度增高,还会致使患者脑血管内膜粥样斑块形成[5]。故实际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病因难度较大,有研究表示在干预该病高危因素情况下对患者做阻碍动脉斑块形成、逆转脑动脉粥样硬化、调整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较为关键[6]。
临床预防脑梗死再发问题常应用拜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作相应治疗,拜阿司匹林是一种可长期服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患者血流指标有一定良性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可抑制患者血栓形成的化学药物[7],可有效控制患者炎症因子,调节患者血脂水平。
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肝脏中的胆固醇的合成明显减少。还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使斑块更加稳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血栓与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小动脉斑块面积,对心脏梗死也有相同作用,此类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仍有一些副作用需要重视,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引发大问题。张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您总结出常见的副作用及相关应对办法。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
血糖升高:用药后血糖升高是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一般发生在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但他汀类药物带来的血管方面的益处要远大于血糖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口长期大量口服他汀类药物,需要严密监测血糖,必要时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血糖升高,需密切监测,如只是轻微升高,可以暂时观察,如果升高特别明显,需要到医院进行调整药物,或者加用降糖药物。
-
头痛,头晕:多较轻微,还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多非严重性,为可逆性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
-
便秘,恶心,腹泻:极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均为可逆性反应,停药后即可恢复。
-
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严重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发生率很低。在服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肌肉酸痛,则可能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患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只要出现了肌肉不适的症状,就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
尿蛋白升高:在少数服用他汀类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尿蛋白升高。尿蛋白大多数是来源于肾小管。一般多发生于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在正常剂量的患者中,尿蛋白可以从无到轻度升高。一般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蛋白尿会自动减少或消失。
-
肝功能异常:所有他汀类药物均有可能引起肝脏的转氨酶升高,但发生率很低。单纯的转氨酶升高,并不代表肝脏损害,由于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导致的肝脏衰竭病例特别罕见,如果没有肝肿大,黄疸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等器质性肝脏损害。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只要患者的转氨酶无进行性升高。并且不大于正常值的三倍,可继续服药。
二什么样的患者禁用他汀类药物
-
过敏:少数患者会对他汀类药物过敏,对于过敏患者禁止服用。
-
活动性肝病:由于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对于活动期的肝病患者会加重病情,所以禁止服用。
-
肾功损害:他汀类药物会导致尿蛋白升高,加重肾功能损害,故禁止使用。
-
使用某些药物:使用环孢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患者加用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患者血药浓度产生波动,增加了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服药期间不要大量食用西柚。
-
怀孕或哺乳:由于胆固醇和其他胆固醇生成物对胚胎的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很重要,所以对于孕妇或打算怀孕的妇女,哺乳期妇女他汀类药物是禁用的。
-
不建议儿童使用:对于8周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何服用
大部分他汀类药适合在晚餐后或临睡前服用,这是因为药物主要作用于胆固醇。而肝脏合成胆固醇往往在夜间,睡前用药能使药物作用在午夜达到高峰,从而达到更好的降胆固醇效果,食物可以促进部分他汀类药物的吸收,故晚餐后服用效果较好。
总之,他汀类药物是控制心脑血管病复发的重要药物,适合在晚餐后或临睡前服用,由于需要长时间服用,所以必须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我是神外医生张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点赞,留言加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曹娟,李平,陈方,等.依达拉奉联用阿托伐他汀片干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相关性研究[J]. 当代医学,2016,22(29):129-130.[2] 廖伟数,严国山,陈华,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学,2018,24(2):87-88.
[2] 廖伟数,严国山,陈华,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学,
[3]2018,24(2):87-88.[3] 梁文华,王跃慧.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8):2147-2150.
[4] 杨保华,叶晓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6):1201-1204.
[5] 夏永梅,于玲,李兰君,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37-339.
[6] 毕峰,杨明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他汀类药物作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J].当代医学,2017,23(35):103-104.
[7] 王红,龚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41-44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