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正确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什么呢?

正确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什么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疾病,分为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两种,其中缺血性疾病(即脑梗死)约占80%。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造成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偏瘫,失语,偏盲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身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脑梗死患者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众多老年脑梗死患者都选择阿司匹林作为预防脑梗死复发的药物,阿司匹林价格便宜,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相对比较安全,但长期服用,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张医生在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阿司匹林相关的知识。

 

 

 

阿司匹林诞生于1898年德国,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并推广的,下方的图片就是拜耳的标志,所以国内最常见的阿司匹林叫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至今已经应用了120余年,最初作为解热镇痛药应用于临床,喜欢看欧美电影的朋友可能会发现阿司匹林会出现在很多的电影桥段中。由于阿司匹林应用比较广泛,所以给我的感觉,阿司匹林是外国朋友家中的常备药,不管身体哪里不舒服,先吃一片阿司匹林再说。随着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发现它还有抗血小板的作用,所以慢慢开始应用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二级预防的主要用药。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张医生在介绍药品的时候喜欢先介绍副作用和禁忌症,这样在后面介绍具体用法的时候读者会自然领悟到用药的窍门。

 

不良反应

 

过敏:部分患者会对阿司匹林过敏,主要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等,极少数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喉头水肿,鼻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鼻炎加重。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也会过敏。

 

胃黏膜刺激:阿司匹林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从而引起胃黏膜被破坏出血,造成溃疡,大剂量服用数天即可能出现,因此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时需要密切观察排便情况,一旦出现黑便,立即停止服用。

 

肝损害:极少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国外学者认为和过敏反应,肝细胞中毒有关,停药后可以自行缓解。

 

肾损害: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造成肾损害,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肾功和尿液分析,每年2-3次即可,如有异常需要停药。

 

神经精神症状:即所谓的水杨酸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减退等,短期大量服用甚至可能出现精神错乱,甚至昏迷。

 

出血:是临床最为重视的不良反应,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功能,所以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出血倾向,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的甚至出血脑出血。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如果刷牙时出现牙龈出血或非外伤性鼻出血,需要立即停药。

 

 

 

什么人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禁用:阿司匹林可以通过胎盘,也可进入乳汁,从而对胎儿和婴幼儿造成不利影响。

 

儿童慎用:阿司匹林可以引起雷氏综合症,这是一种致命的儿童疾病,所以儿童用药一定要慎重。

 

有出血倾向患者,近期打算手术患者,胃溃疡患者,有怀孕计划的妇女禁用。

 

痛风患者慎用:阿司匹林可以加重痛风,因为阿司匹林也是“酸”。

 

肝功或肾功衰竭患者禁用。

 

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此类患者服药容易引起心衰和肺水肿。

 

 

脑梗死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在我国临床上脑梗死患者服用最多的还是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为0.1g/片,用法为一片一日一次,剂型比较适应亚洲人体质,副反应少,药效明确。

 

 

服用阿司匹林注意事项

 

不要压碎,咀嚼,打碎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缓释片。

 

酒后不要服药,容易造成眼球出血。

 

如果嗅到药片有醋味,说明药已经失效。

 

如果您有近期手术打算,建议术前一周停药。

 

如果由于疏忽错过一次服药,在下次服药时不要用额外的药补上漏服的剂量。

 

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阿司匹林,服用感冒药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总之: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心脑血管保护,作为一种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可获得和负担得起的药物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1]。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复发率很高,抗血小板药物尤其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卒中的二级预防[2]。阿司匹林可以使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显著降低了6%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100 mg/d) 使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显著降低 14%[3-4]。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和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必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所以,即使像阿司匹林这样常用的药物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长期服用,如果您同意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点赞或留言。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KISHORE SP,BLANK E,HELLER DJ,et al. Moderniz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8,71( 5) : 564-574.

[2] BAIGENT C,BLACKWELL L,COLLINS R,et al. 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The Lancet,2009,373( 9678) : 1849-1860.

[3] MPRA S,MANSON JE.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176 ( 8 ) : 1195-1204.

[4] BIBBINS-DPMINGO KIRSTEN. Aspirin Use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lorectal Cancer: U. 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6,164( 12) : 826-845.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机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脑梗后吃什么药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由于大脑动脉血管被栓子堵塞,导致血流受阻,进而引发脑细胞缺血、坏死,形成缺血性病灶,最终导致大脑功能受损,临床上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神志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脑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肥胖、睡眠不足等,也是诱发因素。此外,房颤、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导致的血栓栓子脱落,也可能引发脑梗塞。 针对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2. 降低血粘度,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3. 长期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营养神经的药物。 4. 间断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沙班类药物,主要用于合并有心脏病房颤或传导阻滞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则适用于除过敏之外的所有患者,如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食物,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g以内。同时,积极预防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药事通

3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后遗症是什么原因

脑梗后遗症,顾名思义,是指脑梗塞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脑梗塞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坏死的疾病。那么,脑梗后遗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脑梗塞的发生原因。脑梗塞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血脂异常:血脂过高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脑部血管。 2. 血糖异常:血糖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血管壁上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 血压异常: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受损,促使血管壁上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会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 5.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从而降低脑部血流量。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脑部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脑梗塞。脑梗塞发生后,由于脑部组织受损,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 脑梗后遗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取决于脑梗塞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常见的脑梗后遗症包括: 1. 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肢体无力、行走困难等。 2. 语言功能障碍:如失语、语言表达不清等。 3. 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 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情绪不稳等。 5.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进食困难、穿衣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脑梗后遗症,患者需要积极进行以下措施: 1.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控制相关疾病。 2.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 3. 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5. 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病友互助家园

3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脑梗多久能恢复

小脑梗塞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小脑部位。由于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因此小脑梗塞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等症状。 小脑梗塞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在半年内可以恢复。这主要取决于梗塞的大小、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因素。 小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他汀类药物等,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康复训练则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其次,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小脑梗塞患者在选择医院和科室时,应选择具有专业神经内科和康复科设备的医院,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总之,小脑梗塞是一种可治之症,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

医疗星辰探秘

3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患脑梗可以吃蜂蜜吗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组织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根据阻塞血管的不同,脑梗死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两大类。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的滋补食品,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益处。蜂蜜中含有果糖、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能够提供能量,促进细胞代谢,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适量食用蜂蜜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便秘症状,并有助于脑部血液循环。 然而,蜂蜜并非适合所有脑梗死患者。对于血糖较高的患者,过量食用蜂蜜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此外,蜂蜜中的糖分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 除了蜂蜜,脑梗死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并发症。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运动,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以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血脂药物等,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患者还需定期进行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加强自我管理,积极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生物医疗创新站

3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人容易脑梗

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迅速且后果严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了解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脑梗塞,对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梗塞。 二、吸烟人群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同时还会引发动脉硬化,这些都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心肌梗塞等,都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患有房颤的心脏病患者,其脑梗塞风险更高。 四、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增加脑梗塞的发病率。 五、高脂血症患者 高脂血症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梗塞。 六、饮酒人群 适量饮酒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过量饮酒则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七、有脑血管病史的人群 有中风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脑梗塞。因此,这类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预防和保健。 为了预防脑梗塞,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2. 适量运动:保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脑梗塞风险。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是预防脑梗塞的重要措施。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医者仁心

3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会导致突然摔倒吗

脑梗塞,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组织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 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脑血管内的血栓形成,这些血栓可能来源于心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其他部位。 脑梗塞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表情不对称、偏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突然摔倒的症状。 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降血压药物等。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脑梗塞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以及积极治疗心脏疾病等。 总之,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绿色医疗倡导者

3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怎么判断轻重

脑梗塞,也称为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因各种原因发生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判断脑梗塞的轻重程度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脑梗塞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梗塞发生的部位和面积。小脑和脑干是脑部较为重要的结构,一旦发生梗塞,往往病情较为严重。脑干是人体呼吸和循环的中枢,梗塞后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昏迷、四肢瘫痪、高热、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小脑梗塞容易引起占位效应,压迫脑干,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根据梗塞面积的大小,脑梗塞可分为腔隙性脑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的梗塞直径通常在2cm以内,病情相对较轻。而大面积脑梗塞,累及2个以上脑叶或半个大脑半球,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引起脑水肿和脑疝。 导致脑梗塞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壁动脉硬化,进而引起血管狭窄。心脏病,尤其是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容易形成动脉血栓,随血流流入脑血管内造成脑栓塞。 脑梗塞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分期进行。急性期治疗目的为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保护大脑。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颅压治疗,以及早期康复治疗。建议在发病6-8小时内及时就诊,通过医院脑血管病绿色通道进行溶栓治疗,以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期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定期门诊随访。 脑梗塞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等。合理膳食应以低脂肪、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原则。同时,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降低脑梗塞的复发风险。

老年健康守护者

37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急性脑梗的征兆

急性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脑血管突然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细胞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急性脑梗的典型征兆包括:口角歪斜、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流涎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突然,并且迅速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除了上述典型征兆外,急性脑梗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头晕、头痛、说话含糊不清、肢体活动不灵、麻木、喝水呛咳、吞咽困难、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 急性脑梗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此外,心脏内栓子脱落、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脂肪栓塞或肿瘤栓子的脱落也可能引发急性脑梗。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急性脑梗,临床上常用“卒中120”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脑血管事件。其中,1代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是否对称,2代表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是否正常,0代表聆听患者的言语是否清晰。如果“卒中120”出现阳性,应立即就医。 预防急性脑梗,应采取以下措施:低盐、低脂饮食,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按时作息等。同时,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如果出现急性脑梗的征兆,请立即就医,争取早期治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医疗数据守护者

3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吃出来”的脑梗?这些饮食习惯赶紧改改、文章描述油、盐、糖,能少吃就少吃!

  近年来,脑梗塞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为了提高人们对脑梗塞的认识,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本文将从脑梗塞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脑梗塞的病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容易形成血栓。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容易形成血栓。   3.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形成血栓。   4.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二、脑梗塞的症状   1. 突发性头痛:头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神经功能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   3. 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三、脑梗塞的诊断   1. 血液检查:检查血脂、血糖、血常规等指标。   2.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明确脑梗塞的部位和程度。   3. 神经功能检查: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      四、脑梗塞的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等。   3. 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治疗:如ACEI、ARB、他汀类等。   4. 神经保护治疗:如胞磷胆碱、神经节苷脂等。   5. 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等。      五、脑梗塞的预防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3.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5.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总之,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AI医疗先锋

3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后癫痫的治疗方法

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治疗方法探讨 脑梗后遗症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本文将围绕脑梗后遗症癫痫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脑梗后遗症癫痫的发病原因 1. 脑梗后遗症:脑梗后遗症是指脑梗塞后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脑梗后遗症可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2. 脑组织损伤:脑梗后遗症癫痫的发生与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脑组织损伤后,神经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异常电活动,引发癫痫发作。 3. 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是脑梗后遗症癫痫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脑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二、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治疗方法 1. 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是治疗脑梗后遗症癫痫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大脑半球切除术、脑皮层切除术等。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三、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日常保养 1. 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癫痫发作。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癫痫发作。 3.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病情。 4.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预防癫痫发作。 四、医院和科室选择 治疗脑梗后遗症癫痫的患者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医院和科室。神经内科、癫痫科、康复科等科室均可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健康知多少

3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