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彭吉云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1、风湿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一风湿免疫病一一风湿病。
2、风湿性疾病概念: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组织、肌肉、滑膜、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
3、风湿性疾病包括:
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RA、SLE、PM/DM。
B:脊柱关节病:AS、PSA 。
C:退行性病变:OA。
D:与代谢有关的:痛风
4、结缔组织病(英文缩写:CTD)包括:
(2) DM/PM(皮肌炎/多肌炎
(3) RA(类风湿关节炎
(4) SS(干燥综合征
(7)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
等等。
5、风湿免疫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A:发热一一较为常见。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也可出现高热
B:疼痛一一常见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等。
C:皮肤症状一一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D:雷诺氏现征一一手指端、脚趾端遇冷或者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麻木、疼痛,严重的出现皮肤溃破。
诊断三要素:
1、患者指(趾)对寒冷敏感;
2、指(趾)遇冷变白、变紫;
3、变白一一变紫的顺序性变化或单相过程)。
*按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性病因: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性疾病、神奇经系统疾病、环境因素、药物诱导等。
6、风湿免疫病的诊断:(要重视)
A:临床经验积累和实验诊断技术进步,发病率高。
B:疑难病。
C:累及各系统、组织和器官。
D:临床涉及多专业学科。
E:临床表现复杂。
F:诊断水平的局限。
G:误诊误治发生率高。
7、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一一方法:
a:病史、体征。
b: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自身抗体。
c:影像学检查。
d:病理。
8、根据自身抗体临床意义分类:
A:疾病标记(志)性自身抗:非常少见。
B:疾病特异性自身抗原。
C:疾病相关性自身抗体。
D:疾病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E:生理性自身抗体:低滴度、非特异性。
9、抗核抗体(ANAs )分类:
(1):抗DNA抗体
(2):抗组蛋白抗体
(3):抗非组蛋白抗体
(4):抗核抗体
(5):抗其他细胞成分抗衰老体
10、抗核抗体谱:(略)。
类风湿关节炎(RA)
*RA的概念:
1、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性很高的疾病,是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滑膜慢性炎症增生、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
*RA流行病学:
1、世界上发病率0.5%~1%
2、中国发病率:0.2%~0.4%
3、高峰年龄:30岁~50岁,女性占
70%左右。发病10年后,>50%的患者致残。
4、寿命缩短(10~15年)与疾病活动负相关。
*RA: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
     只有早期治疗,才能减少致残;
*RA病因:
(病毒?/细菌/遗传/内分泌/神经精神/环境)
*RA发病机制:
免疫紊乱被为是RA主要发病机制。
(关节滑膜特殊成份体验内内源性物质)一一自身抗体一一(抗原递呈细胞递呈)一一(T细胞活化)一一(分泌)一一(细胞因子如TNF一a、IL一1、lL一6、趋化因子、粘附因子)一一(关节炎症、血管炎)。
*RA的细胞因子失调:
IL一1:前炎症细胞因子
(1):活化单核/巨筮细胞一一炎症
(2):诱导纤维母细胞增生一一滑膜血管翳形成
(3):活化软骨细胞一一软骨降解
(4):激活破骨细胞一一骨重构
*RA的病理改变:
基本病理改变:滑膜炎
急性期一一滑膜表现:渗出、细胞浸润、滑膜下层小血管扩张。
慢性期一一滑膜表现: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侵犯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韧带、肌腿损伤,最终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的临床表现:
(1):受累关节一一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多见。
(2):关节炎一一对称性、进行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时间>1小时,95%的患者出现晨僵。
(3):关节畸形一一晚期关节畸形、强直、半脱位、"天鹅颈"样改变,关节失去功能。
*RA的临床表现:(关节外的表现)
(1):类风湿结节
(2):心血管一一血管炎、心包炎
(3):肺脏一一肺内结节(风湿结节)、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肺A高压
(4):眼睛一一巩膜炎
(5):神经病变一一外周神经病变
(6):皮肤一一溃疡
(7):血液系统一一粒细胞缺乏(Felty’s综合征)
(8):肝肾:淀粉样改变,肝酶升高
*RA的实验室检查:
A一一必检项目:
1、三大常规(血、尿、大便);
2、肝肾功、血脂、电解质;
3、RF(类风湿因子)、抗CCP(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A(抗核抗体)、CRP(C反应蛋白)、ESR(血沉);
4、X线双手正侧位、胸片;
5、心电图(ECG)、腹部B彩;
B一一类风湿关节炎的化验检查:【RA的实验室检查(1)】
1、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RF、CCP抗体、RA33抗体{靶抗原}】
2、免疫球蛋白相关化验
【血沉ESR、IgG、lgA、IgM,循环复合蛋白CIC、蛋白电泳】
3、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4、遗传标记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一DR4/DRI】
C一一RA的"传统"化险
【RA的实验室检查(2)】
项目         阳性率
*RF           50~70%
*血沉          92%
*抗"〇"       75%
*CRP增高      78%
ESR/CRP升高,与疾病活动有关。
D一一RA的特异性抗体
【RA的实险室检查(2)】
名称        敏感性%  特异性%
*类风湿因子RF 50~70%   89%
*RA33/36抗体 25~45%   99.6%
*SA抗体(靶抗体 )37% 78~97%
*角蛋白抗体   33%      87~95%
*抗核周因子   48~92%  70~90%
*抗CCP抗体   60~70%  98%
*隐性类风湿因子50%    70~90%
*抗P68抗体     70%     92%
E一一类风湿因子(RA)
【RA的实验室检查(3)】
*RF可分为lgM、lgG、lgA三个亚型,临床检测的为lgM型;
*见于70%的RA患者,特异性89%;*滴度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5%的正常人有低滴度阳性;
*可见于病毒感染(如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
F一一抗CCP(环瓜氨酸肽)抗体
【RA的实验室检查(4)】
*RA敏感性70~80%
*RA特异性98%
*早期RA(阳性<年)40~70%
*血清阴性RA 阳性率40%
*预测RA骨侵蚀(是)
*其他风湿病阳性率
SLE5~10%
PSS6%
PSA4%
G一一葡萄糖一6一磷酸异构酶(GPI)
【RA的实验室检查(5)】
*GPI由T细胞分泌
*广存于细胞浆和细胞外液,尤其关节腔内
*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的重要酶类
H一一葡萄糖一6一磷酸异构酶(GPI)
【RA的实验室检查(6)】
*GPI是一种自身抗原,与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是RA关系密切,GPI 抗原对RA的诊断及活动性的判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成为抗CCP抗体以外的一种标志物。
J :一一影像学检查<1>
X线平片:对RA诊断、分期、病变监测很重要
*1期一一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
*2期一一关节间隙变窄
*3期一一关节面而出现虫蚀样改变
*4期一一关节脱位,骨性强直
K:影像学检查<2>
*超声:明确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症
*CT:对关节间隙的分辨率高
*MRI:对早期的病变有帮助,发病2~3个月内可发现关节破坏迹象。
L:选检项目
*(1)心脏彩超、血管彩超;
*(2)ENA(抗可溶性抗原)多肽酶;
*(3)双手增强MR(增强核磁)、肺部HRCT(高分辨率CT,又称蓝光版CT,针对病灶的细微结构);
*(4)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M:2010年ACR与EULAR联合提出的RA诊断标准
*建立新分类标准的目的:
*(1)识别具有持续性(慢性)或者具有侵蚀性的未分化关节炎。
*(2)早期开始DMARDs治疗,阻断其演变为典型的"RA"。
N:2009年ACR与EULAR联合提出的RA诊断标准:
*受累关节数(0一5分) 得分
1中大关节             0
2一10中大关节        1
1一3小关节           2
4一10小关节          3
>10至少一个为小关节  5
*血清学抗体检测(0一3分)得分
RF或抗CCP均阴性          0
RF或抗CCP有一项低滴度阳性2
RF或抗CCP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
*滑膜炎持续时间(0一1分)得分
<6周                      0
>6周                      1
*急性反应物(0一1分)得分
CRP或ESR均正常      0
CRP或ESR增高        1
*以上累计最高评分6分诊断RA。
U:新标准诊断RA必备条件一一未分化关节炎(UA)
*关节炎或者滑膜炎是必备条件:
(1)临床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或压痛(即至少有一个关节明显的滑膜炎);
*排出其他疾病所致的UA。
V:2010年RA分类标准同ACR87年标准区别:
1、排除其他疾病为前提;
2、强调抗CCP抗体和RF;
3、增加了CRP和ESR;
4、废除了晨僵、皮下结节和对称性关节炎;
5、不再把"持续6周"作为必要条件;
W:早期RA的概念:
1、EULAR会议提出了非常早期RA和早期RA的定义:
*非常早期RA:病程<12周;
*早期RA:>12周~2年;
2、我国风湿病专家共识(2010年)将RA病程<1年定为早期RA;
3、下列情况
*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阳性的关节炎应视为eRA;
*持续3个月以上的关节炎应该高度疑似eRA;
X:临床上如何早期诊断RA
(1)正确运用早期分类标准,特别MCP/MlP(撑指、近端指关节)受累者;
(2)晨僵>30分钟;
(3)积极开展抗CCP抗体、RF测定,联合检查葡萄糖一6一磷酸异构酶(GPl);
(4)影像学一一关节骨质破坏的早期识别
1、*普通X线一一首次就诊时80%完成正常;
2、*MR1一一首次就诊时>80%发现异常;
a:(可预测早期RA关节破坏,尤其是骨髓水肿、滑膜增厚);
3、*高分辨超声一一对滑膜炎和骨质破坏的检出率是普通X 线的7倍。
a:能检测滑膜炎和骨侵蚀;
b:能监别滑膜增厚与积液;
c:鉴别活动性与纤维性的滑膜增厚;
Y:RA的治疗原则:
*1、健康教育、物理治疗。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植物药制剂;
*(5)生物制剂;
*3、免费疫净化。
A:非甾体抗炎药物
*具有抗炎、止痛作用。
*应该注意单品种、短疗程。
*布洛芬0.3-0.6g 口服 3-4次/日。
*或双氯酚酸25mg 口服 3-4次/日。
*或吲哚美辛栓50-100mg塞肛/早或早晚各一次。
*症状缓解可逐渐停药。
*副作用:胃肠道损伤。
*减少副作用方法:可用抗酸剂或粘膜保护剂。
*雷尼替丁150mg 口服 一日1-2次。
*或奥美拉唑20mg 口服 一日1-2次。
*和枸橼juyuan酸铋钾0.3g 口服 2-3次/日。
B:慢作用抗风湿药物
*(1)甲胺喋呤(MTX)如果没有合并肺间质病变,为首选药。
*用法用量:7.5-20mg口服,静注均有效,每周一次。
*用药期间适当补充叶酸(因为减少MTX的副作用,长期MTX会导致血液叶酸减少而引起贫血)。
*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
*(2)硫唑嘌呤50-150mg口服,一天一次。
*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常规。
*(3)氯喹0.25g口服,每日一次。
*服用氯喹应注意眼部损害。
*有心脏病史慎用或禁用。
*(4)环孢素A(CysA)每天1-3mg/kg。口服。
*主要用于RA病情较重或者病程长及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
*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常规、肝肾功。
*(5)环磷酰胺(CYC)对重症患者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缓解的可试用。
C:RA目标治疗
*(1)以降低RA疾病活动度达到临床缓解为目标,更加个体化治疗策略。
*来自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成功经验。
*(2)目标治疗的目标:临床缓解或者低度活动(目前主要指DAS28<2.6-3.2)
*说明:DAS28评分是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常用方法。临床常用基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数值计算得出的DAS28-3评分,是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整体评价。得分越高,提示疾病活动度越高。
注: 关节肿胀和压痛共包括肩、肘、腕、膝关节各2个,掌指关节10个和近端指间关节/拇指指间关节10个,共28个。
*(3)目标治疗
早期DMARDs 治疗,每1-3月随访一次。
1、MTX7.5-25mg/w+(皮质激素或者联合HCQ羟氯喹/SSZ柳氮磺胺吡啶):
2、判断是否达标:
a:每次随访改善在20%以上。
b:6-12个月内达到目标。
3、继续,维持缓解6个月以上,逐渐减药。
4、如果无效或者缓解不明显调整治方案。
DMARDs +TNF-@或IL-6拮抗剂
或者DMARDs(CyA,LEF,T2)+(皮质激素)
E:药物选择:MTX首选
*MTX:核心药物
*小剂量7.5-20mg/W每周使用长期最有郊和安全的药物
*大剂量20-30mg/W时有细胞毒和副作用,根据个体差异决定是否使用大剂量
*初始治疗可单用MTX
*快加:5mg/W;慢减:2.5mg/W
*合并使用叶酸明显减少胃肠副作用。
F:药物选择:传统DMARDs
*难治性RA并对生物制剂有禁忌者可以选择上述DMARDs联合或单用下述药药治疗:依木兰(硫唑嘌呤片)、环孢素A(CysA)、CTX(环磷酰胺)等
G:药物选择:皮质激素
*大剂量(40-60mg/d)可作为诱导缓解。
*激素>10mg/d长期使用应避免
*小剂量(<5mg/d)长期维持有争议:预防骨质疏松、无高血压、糖尿病等。
H:药物选择:传统DMARDs 
*MTX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选择SSZ(柳氮磺胺吡啶)、LEF(莱氟米特)、注射金等。
*雷公藤多甙
J:药物选择:生物制剂
*TNF-@抑制剂首选,联合MTX使用
*MTX和其他传统DMARDs治疗不理想者应加用TNF-@抑制剂
*有预后不好因素者可初始使用MTX+TNF-@抑制剂
K:目前的生物制剂有:
(1)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芙夫利昔单抗
(2)白介素1(IL-1)拮抗剂如:阿纳白滞素
(3)白介素6(IL-6)拮抗剂如:雅美罗
(4)抗CD20单抗如:利多昔单抗
(5)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如:阿巴西普
L:生物制剂
(1)依那西普: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次25mg,皮下注射,每周二次。注射前用1ml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后可冷藏72小时。
(2)英夫利西单抗:对RA推荐使用方法是在0、2、6周各使用3mg/kg,以后每8周使用1次相同剂量。
(3)生物制剂适用于中度至重度活动性RA成年患者,对包括MTX(如无禁忌症)在内的DMAR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无效时,可与甲氨碟呤联用治疗。
M:出院标准
1、患者关节疼痛缓解
2、关节外表现得到控制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N:RA出现严重系统损伤,如心脏炎、肺间质病变、严重的血液系统损害、关节严重破坏及畸形需要手术治疗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文章 坎地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首选药

坎地沙坦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首选的药物,因为它在降压强度、不良反应、对心肾血管的保护,都适合老年人群。 因为它能减少中老年过大的脉压差,发挥降低血压的同时,血压很少出现过低的情况,对动脉硬化、心绞痛、心梗、左心室肥大、心律失常都有很好的效果。服用24小时以后依然有很好的拮抗作用,药效持续时间最持久。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10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对糖尿病和阳痿有作用

缬沙坦在1999年就被列入首个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的药物。如果吃普利类出现干咳,可以替换为沙坦类。对轻中度高血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还有对阳痿也有作用。对心率、血糖、血脂都没有影响,而且药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等特点。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二型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厄贝沙坦是药效利用率最高的药物,可以达到60%-80%,半衰期在11-15小时,在服用1小时作用就能达到最大的血药浓度,并且以降压速度快,作用时间长,效果强而被大家青睐。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减少蛋白尿,是高血压合并二型糖尿病肾病首选用药。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7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氯沙坦钾降血压又降尿酸的作用

氯沙坦钾是世界上最早的降压药,特点就是在降压的同时还有一定降尿酸,减少痛风发作的概率,降低微量蛋白尿,从而平稳控压对有轻中度高血压伴有高尿酸的朋友,可以首先考虑服用氯沙坦钾。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1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阿利沙坦降血压又降脂又稳定动脉斑块又治疗阳痿作用

阿利沙坦:通过胃肠酯酶水解代谢,副作用小,是肝病的患者首选用药,而且它具有类似他汀的降脂作用,还有一定稳定动脉斑块的效果,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心梗的发作,同时对于男士阳痿也有改善作用。 长期服用毒性最低,对靶器官还有很好的保护,特别是对老年高血压伴有阳痿适合选择服用。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来氟米特的禁忌症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来氟米特; 严重免疫缺陷者不宜使用来氟米特;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宜使用来氟米特; 严重骨髓抑制者不宜使用来氟米特; 过敏者不宜使用来氟米特;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来氟米特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 肝毒性——来氟米特可导致肝酶升高,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尤其避免过量用药,以免引发严重的肝损害。 心血管反应——来氟米特可引起高血压或血脂升高,使用过程中应监测心血管健康。 肺部损害——来氟米特可增加间质性肺病的风险。 骨髓移植——来氟米特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表现为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其他——来氟米特还可导致皮疹、脱发、头晕、头痛、感觉异常、体重下降、感染倾向等。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

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二、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 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 5~10 年内; 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 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4、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病因: 1、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1 型、2 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 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9、常期使用下列药物: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15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反应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原则: 1、反应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病情程度及复发倾向因人而异; 2、在治疗上应强调个体化及规范化的治疗; 3、从而达到控制症状并治疗疾病的目的。该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二、急性期治疗: 1、对于急性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初始治疗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这通常也是主要疗法; 2、若是患者耐药,则可采用关节内和/或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二、一般治疗: 1、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受累关节活动,但应避免长期用夹板固定关节,以免造成肌肉萎缩和纤维强直; 2、当急性炎症缓解后,应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以便更早恢复关节功能。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1)为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双氯芬酸、萘丁美酮、西乐葆、莫比可、舒林酸、布洛芬等; (2)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转氨酶,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四、抗生素: 1、目的在于控制感染,而不是治疗关节炎本身; 2、对于从尿、便及生殖道分离或培养出细菌的患者,可使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 3、不建议慢性反应性关节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 五、糖皮质激素: 1、一般不主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关节炎; 2、对非甾体抗炎药不能缓解症状的个别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症状缓解后尽快减量; 3、对于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暂时缓解关节肿痛的患者,注射间隔不应少于3个月。 六、慢作用抗风湿药: 1、当非甾体抗炎药不能控制关节炎,关节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存在关节破坏时,可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最常用的是柳氮磺吡啶。对于重症不缓解的反应性关节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2、生物制剂:目前效果可能有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 七、中医治疗: 1、反应性关节炎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类似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痹病、肠痹的范畴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适应证:在感染之后,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伴有发热烦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经通络。 (2)寒湿痹阻证: 适应证:关节肿胀疼痛,皮肤不红,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晨轻暮重,畏寒喜暖,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3)痰瘀互结证: 适应证:关节肿胀日久,活动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晨轻暮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或黄膩,脉细涩或细滑。 治法:化瘀除痰,通络止痛。 (4)肝肾阴虚证: 适应证:关节疼痛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痛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5)气血亏虚证: 适应证:关节疼痛,肿胀麻木,行动不便,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通络止痛。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15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过敏性紫癜并发症和日常护理有哪些?

1、过敏性紫癜是自限性疾病,多数在8周内可以痊愈,但是一年内复发率大约有30%~40%。 2、其中,肾炎患者、有急性炎症指标的患者(如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以及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 3、过敏性紫癜患儿20%~60%发生紫癜性肾炎,远期预后的效果与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总体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小于2%。 一、并发症: 1、紫癜性肾炎 (1)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20%~60%的患者在起病的1~8周内发生紫癜性肾炎。 (2)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及水肿,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紫癜性肾炎多数预后良好,但起病时表现为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 、肾炎型肾病的患者,约5%~20%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 2、肠套叠 (1)肠套叠是过敏性紫癜少见但最严重的并发症,好发于5~6岁的儿童,发生率为1%~5%,多数患者为回肠套叠。 (2)主要表现为突发间歇性、重度腹部绞痛、呕吐和果酱样血便,病情进展可导致肠出血、肠坏死。发病在6小时内的患者,可通过低压空气灌肠或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发病超过24h的患者灌肠复位率低,应及时手术介入治疗。 二、日常护理: 1、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日常管理,应以远离诱发和加重患者病情的致病因素为主,同时加强生活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状。 2、尿液分析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应至少随访半年,6个月后尿液检查仍异常者需继续随访3~5年,防止肾脏功能的进展恶化。 1、家庭护理 (1)严格管理生活,遵循医嘱服药;充分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勤换柔软干净的内衣,不可用肥皂等刺激性洗剂擦洗皮肤,及时修剪指甲,加强感染的预防。 (2)保持家庭卫生和床铺的整洁平整,定期消毒,尽量帮助患者远离致敏原,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同时,耐心、反复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其焦虑和恐惧。 三、日常生活管理 1、休息:过敏性紫癜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紫癜和腹痛消失后才可以下床活动;稳定期仍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劳累。 2、饮食: (1)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2)皮肤紫癜症状消退2个月内禁止接触和食用海鲜、牛奶、鸡蛋等可能致敏的动物蛋白; (3)稳定期饮食逐渐增加蔬菜及水果的种类,注意“少量、递增、不适即停”的原则; (4)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破裂; (5)蛋白尿阳性的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3、运动: (1)过敏性紫癜急性发作时禁止任何体力活动。 (2)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参加运动,运动强度和时间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状态。 四、日常病情监测: 1、每天进行皮肤检查,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和水肿时应警惕疾病的复发; 2、观察尿液和粪便的颜色,出现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血尿和血便时及时就诊; 3、伴有肾脏损害的患者,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 五、特殊注意事项: 1、出院患者如果再次出现皮肤紫癜、关节痛和腹痛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紫癜等症状消失的3~6个月内,尽可能不要接种普通的预防疫苗,如需接种狂犬疫苗则需遵循医嘱; 3、长期禁食海鲜、牛奶、鸡蛋等可能致敏的食物,可能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应营养的均衡补充。 六、预防: 1、尽早筛查过敏因素,远离可能存在的过敏原。 2、预防感染,积极控制口腔和耳鼻喉感染,反复发作的扁桃体感染可行手术切除。 3、日常生活规律,适当休息,避免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5、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6、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避免蚊虫叮咬。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15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痛风发作,尿酸高,肌酐值略有升高,关节无疼痛患者男性29岁

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

总交流次数:41

医生建议:痛风的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如小剂量非布司他。重点在于饮食管控,如吃中低嘌呤食物,忌中高嘌呤食物,并限制果糖和酒精的摄入量。同时,保持理想体重,多饮水,规律休息和运动,不抽烟。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疑似骨关节炎,求诊并咨询相关病情及治疗方案。患者女性52岁

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

总交流次数:55

医生建议:建议进行关节肌骨超声、DR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考虑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可能性,可口服氨糖和噻来缓解症状。平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关节负荷过大。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近期发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指标升高,伴有屁股疼痛、双腿酸胀和抽筋的症状,已服用非甾体药物但效果不明显。患者男性17岁

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

总交流次数:105

医生建议:建议:患者需进一步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认是否感染链球菌,如确诊感染,可注射长效青霉素治疗。同时,尝试服用尪痹片缓解症状,间隔使用塞来昔布。规范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事项:用药需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彭吉云

主治医师

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