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风湿性疾病概念: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组织、肌肉、滑膜、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
3、风湿性疾病包括:
(7)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
等等。
5、风湿免疫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A:
发热一一较为常见。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也可出现
高热。
D:雷诺氏现征一一手指端、脚趾端遇冷或者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
麻木、疼痛,严重的出现皮肤溃破。
诊断三要素:
1、患者指(趾)对寒冷敏感;
2、指(趾)遇冷变白、变紫;
3、变白一一变紫的顺序性变化或单相过程)。
*按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继发性病因: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血管性疾病、神奇经系统疾病、环境因素、药物诱导等。
6、风湿免疫病的诊断:(要重视)
A:临床经验积累和实验诊断技术进步,发病率高。
B:疑难病。
C:累及各系统、组织和器官。
D:临床涉及多专业学科。
E:临床表现复杂。
F:诊断水平的局限。
G:误诊误治发生率高。
7、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一一方法:
a:病史、体征。
b: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自身抗体。
c:影像学检查。
d:病理。
8、根据自身抗体临床意义分类:
A:疾病标记(志)性自身抗:非常少见。
B:疾病特异性自身抗原。
C:疾病相关性自身抗体。
D:疾病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E:生理性自身抗体:低滴度、非特异性。
9、抗核抗体(ANAs )分类:
(1):抗DNA抗体
(2):抗组蛋白抗体
(3):抗非组蛋白抗体
(4):抗核抗体
(5):抗其他细胞成分抗衰老体
10、抗核抗体谱:(略)。
*RA的概念:
1、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性很高的疾病,是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RA流行病学:
1、世界上发病率0.5%~1%
2、中国发病率:0.2%~0.4%
3、高峰年龄:30岁~50岁,女性占
70%左右。发病10年后,>50%的患者致残。
4、寿命缩短(10~15年)与疾病活动负相关。
*RA: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
只有早期治疗,才能减少致残;
*RA病因:
(病毒?/细菌/遗传/内分泌/神经精神/环境)
*RA发病机制:
免疫紊乱被为是RA主要发病机制。
(关节滑膜特殊成份体验内内源性物质)一一自身抗体一一(抗原递呈细胞递呈)一一(T细胞活化)一一(分泌)一一(细胞因子如TNF一a、IL一1、lL一6、趋化因子、粘附因子)一一(关节炎症、
血管炎)。
*RA的细胞因子失调:
IL一1:前炎症细胞因子
(1):活化单核/巨筮细胞一一炎症
(2):诱导纤维母细胞增生一一滑膜血管翳形成
(3):活化软骨细胞一一软骨降解
(4):激活破骨细胞一一骨重构
*RA的病理改变:
急性期一一滑膜表现:渗出、细胞浸润、滑膜下层小血管扩张。
慢性期一一滑膜表现: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侵犯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韧带、肌腿损伤,最终
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的临床表现:
(1):受累关节一一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多见。
(2):关节炎一一对称性、进行性、持续性
肿胀和压痛。
晨僵时间>1小时,95%的患者出现晨僵。
(3):关节畸形一一晚期关节畸形、强直、半脱位、"天鹅颈"样改变,关节失去功能。
*RA的临床表现:(关节外的表现)
(6):皮肤一一溃疡
(7):血液系统一一粒细胞缺乏(Felty’s综合征)
(8):肝肾:淀粉样改变,肝酶升高
*RA的实验室检查:
A一一必检项目:
1、三大常规(血、尿、大便);
2、肝肾功、血脂、电解质;
3、RF(类风湿因子)、抗CCP(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A(抗核抗体)、CRP(C反应蛋白)、ESR(血沉);
4、X线双手正侧位、胸片;
5、心电图(ECG)、腹部B彩;
B一一类风湿关节炎的化验检查:【RA的实验室检查(1)】
1、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RF、CCP抗体、RA33抗体{靶抗原}】
2、免疫球蛋白相关化验
【血沉ESR、IgG、lgA、IgM,循环复合蛋白CIC、蛋白电泳】
3、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4、遗传标记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一DR4/DRI】
C一一RA的"传统"化险
【RA的实验室检查(2)】
项目 阳性率
*RF 50~70%
*血沉 92%
*抗"〇" 75%
*CRP增高 78%
ESR/CRP升高,与疾病活动有关。
D一一RA的特异性抗体
【RA的实险室检查(2)】
名称 敏感性% 特异性%
*类风湿因子RF 50~70% 89%
*RA33/36抗体 25~45% 99.6%
*SA抗体(靶抗体 )37% 78~97%
*角蛋白抗体 33% 87~95%
*抗核周因子 48~92% 70~90%
*抗CCP抗体 60~70% 98%
*隐性类风湿因子50% 70~90%
*抗P68抗体 70% 92%
E一一类风湿因子(RA)
【RA的实验室检查(3)】
*RF可分为lgM、lgG、lgA三个亚型,临床检测的为lgM型;
*见于70%的RA患者,特异性89%;*滴度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5%的正常人有低滴度阳性;
F一一抗CCP(环瓜氨酸肽)抗体
【RA的实验室检查(4)】
*RA敏感性70~80%
*RA特异性98%
*早期RA(阳性<年)40~70%
*血清阴性RA 阳性率40%
*预测RA骨侵蚀(是)
*其他风湿病阳性率
SLE5~10%
PSS6%
PSA4%
G一一葡萄糖一6一磷酸异构酶(GPI)
【RA的实验室检查(5)】
*GPI由T细胞分泌
*广存于细胞浆和细胞外液,尤其关节腔内
*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的重要酶类
H一一葡萄糖一6一磷酸异构酶(GPI)
【RA的实验室检查(6)】
*GPI是一种自身抗原,与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是RA关系密切,GPI 抗原对RA的诊断及活动性的判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成为抗CCP抗体以外的一种标志物。
J :一一影像学检查<1>
X线平片:对RA诊断、分期、病变监测很重要
*2期一一关节间隙变窄
*3期一一关节面而出现虫蚀样改变
K:影像学检查<2>
*CT:对关节间隙的分辨率高
*MRI:对早期的病变有帮助,发病2~3个月内可发现关节破坏迹象。
L:选检项目
*(1)心脏彩超、血管彩超;
*(2)ENA(抗可溶性抗原)多肽酶;
*(3)双手增强MR(增强核磁)、肺部HRCT(高分辨率CT,又称蓝光版CT,针对病灶的细微结构);
M:2010年ACR与EULAR联合提出的RA诊断标准
*建立新分类标准的目的:
*(1)识别具有持续性(慢性)或者具有侵蚀性的未分化关节炎。
*(2)早期开始DMARDs治疗,阻断其演变为典型的"RA"。
N:2009年ACR与EULAR联合提出的RA诊断标准:
*受累关节数(0一5分) 得分
1中大关节 0
2一10中大关节 1
1一3小关节 2
4一10小关节 3
>10至少一个为小关节 5
*血清学抗体检测(0一3分)得分
RF或抗CCP均阴性 0
RF或抗CCP有一项低滴度阳性2
RF或抗CCP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
*滑膜炎持续时间(0一1分)得分
<6周 0
>6周 1
*急性反应物(0一1分)得分
CRP或ESR均正常 0
CRP或ESR增高 1
*以上累计最高评分6分诊断RA。
U:新标准诊断RA必备条件一一未分化关节炎(UA)
*关节炎或者滑膜炎是必备条件:
(1)临床至少有一个
关节肿胀或压痛(即至少有一个关节明显的滑膜炎);
*排出其他疾病所致的UA。
V:2010年RA分类标准同ACR87年标准区别:
1、排除其他疾病为前提;
2、强调抗CCP抗体和RF;
3、增加了CRP和ESR;
5、不再把"持续6周"作为必要条件;
W:早期RA的概念:
1、EULAR会议提出了非常早期RA和早期RA的定义:
*非常早期RA:病程<12周;
*早期RA:>12周~2年;
2、我国风湿病专家共识(2010年)将RA病程<1年定为早期RA;
3、下列情况
*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阳性的关节炎应视为eRA;
*持续3个月以上的关节炎应该高度疑似eRA;
X:临床上如何早期诊断RA
(1)正确运用早期分类标准,特别MCP/MlP(撑指、近端指关节)受累者;
(2)晨僵>30分钟;
(3)积极开展抗CCP抗体、RF测定,联合检查葡萄糖一6一磷酸异构酶(GPl);
(4)影像学一一关节骨质破坏的早期识别
1、*普通X线一一首次就诊时80%完成正常;
2、*MR1一一首次就诊时>80%发现异常;
a:(可预测早期RA关节破坏,尤其是骨髓
水肿、滑膜增厚);
3、*高分辨超声一一对滑膜炎和骨质破坏的检出率是普通X 线的7倍。
a:能检测滑膜炎和骨侵蚀;
b:能监别滑膜增厚与积液;
c:鉴别活动性与纤维性的滑膜增厚;
Y:RA的治疗原则:
*1、健康教育、物理治疗。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植物药制剂;
*(5)生物制剂;
*3、免费疫净化。
A:非甾体抗炎药物
*具有抗炎、止痛作用。
*应该注意单品种、短疗程。
*布洛芬0.3-0.6g 口服 3-4次/日。
*或双氯酚酸25mg 口服 3-4次/日。
*或
吲哚美辛栓50-100mg塞肛/早或早晚各一次。
*症状缓解可逐渐停药。
*副作用:胃肠道损伤。
*减少副作用方法:可用抗酸剂或粘膜保护剂。
*雷尼替丁150mg 口服 一日1-2次。
*或奥美拉唑20mg 口服 一日1-2次。
*和枸橼juyuan酸铋钾0.3g 口服 2-3次/日。
B:慢作用抗风湿药物
*(1)甲胺喋呤(MTX)如果没有合并肺间质病变,为首选药。
*用法用量:7.5-20mg口服,静注均有效,每周一次。
*用药期间适当补充叶酸(因为减少MTX的副作用,长期MTX会导致血液叶酸减少而引起
贫血)。
*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
*(2)硫唑嘌呤50-150mg口服,一天一次。
*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常规。
*(3)氯喹0.25g口服,每日一次。
*服用氯喹应注意眼部损害。
*(4)环孢素A(CysA)每天1-3mg/kg。口服。
*主要用于RA病情较重或者病程长及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
*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常规、肝肾功。
*(5)环磷酰胺(CYC)对重症患者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缓解的可试用。
C:RA目标治疗
*(1)以降低RA疾病活动度达到临床缓解为目标,更加个体化治疗策略。
*(2)目标治疗的目标:临床缓解或者低度活动(目前主要指DAS28<2.6-3.2)
*说明:DAS28评分是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常用方法。临床常用基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数值计算得出的DAS28-3评分,是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整体评价。得分越高,提示疾病活动度越高。
注: 关节肿胀和压痛共包括肩、肘、腕、膝关节各2个,掌指关节10个和近端指间关节/拇指指间关节10个,共28个。
*(3)目标治疗
早期DMARDs 治疗,每1-3月随访一次。
1、MTX7.5-25mg/w+(皮质激素或者联合HCQ羟氯喹/SSZ柳氮磺胺吡啶):
2、判断是否达标:
a:每次随访改善在20%以上。
b:6-12个月内达到目标。
3、继续,维持缓解6个月以上,逐渐减药。
4、如果无效或者缓解不明显调整治方案。
DMARDs +TNF-@或IL-6拮抗剂
或者DMARDs(CyA,LEF,T2)+(皮质激素)
E:药物选择:MTX首选
*MTX:核心药物
*小剂量7.5-20mg/W每周使用长期最有郊和安全的药物
*大剂量20-30mg/W时有细胞毒和副作用,根据个体差异决定是否使用大剂量
*初始治疗可单用MTX
*快加:5mg/W;慢减:2.5mg/W
*合并使用叶酸明显减少胃肠副作用。
F:药物选择:传统DMARDs
*难治性RA并对生物制剂有禁忌者可以选择上述DMARDs联合或单用下述药药治疗:依木兰(
硫唑嘌呤片)、环孢素A(CysA)、CTX(环磷酰胺)等
G:药物选择:皮质激素
*大剂量(40-60mg/d)可作为诱导缓解。
*激素>10mg/d长期使用应避免
*小剂量(<5mg/d)长期维持有争议:预防骨质疏松、无高血压、糖尿病等。
H:药物选择:传统DMARDs
*MTX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选择SSZ(柳氮磺胺吡啶)、LEF(莱氟米特)、注射金等。
*雷公藤多甙
J:药物选择:生物制剂
*TNF-@抑制剂首选,联合MTX使用
*MTX和其他传统DMARDs治疗不理想者应加用TNF-@抑制剂
*有预后不好因素者可初始使用MTX+TNF-@抑制剂
K:目前的生物制剂有:
(1)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芙夫利昔单抗
(2)白介素1(IL-1)拮抗剂如:阿纳白滞素
(3)白介素6(IL-6)拮抗剂如:雅美罗
(4)抗CD20单抗如:利多昔单抗
(5)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如:阿巴西普
L:生物制剂
(1)依那西普: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次25mg,皮下注射,每周二次。注射前用1ml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后可冷藏72小时。
(2)英夫利西单抗:对RA推荐使用方法是在0、2、6周各使用3mg/kg,以后每8周使用1次相同剂量。
(3)生物制剂适用于中度至重度活动性RA成年患者,对包括MTX(如无禁忌症)在内的DMAR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无效时,可与甲氨碟呤联用治疗。
M:出院标准
2、关节外表现得到控制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N:RA出现严重系统损伤,如心脏炎、肺间质病变、严重的血液系统损害、关节严重破坏及畸形需要手术治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