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诊一位腹膜后囊肿的患者,5 年前发现腹膜后囊肿,未予治疗,5 年后,囊肿明显增大,由一个变成 2 个,患者非常紧张,我们对患者精准评估后,实施了微创手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病例:
1、患者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2、患者于 5 年前体检发现腹膜后囊肿,无大汗、恶心、呕吐、左肩背部放射、头晕、头痛、咳嗽、咳痰,起初自诉大小为 3cm,就诊于外院建议观察随访,今年 6 月复查提示囊肿增大,达 6cm,无自觉症状,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以“腹膜后囊肿”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3、查体: T 36.3℃,P 78 次/分,R 20 次/分,Bp 132/82mmHg。
4、辅助检查: CT: 2020-08-11:左侧膈肌角及腹主动脉前方囊状影;脂肪肝;右肾盏结石。
我们术前经过精心的评估、模拟手术,诊断腹膜后囊肿,但肿瘤紧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如果误伤将有大出血的风险。术前我们充分演练,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路径、术中意外情况的处理办法,为患者实施了微创腹腔镜腹膜后囊肿切除。手术比预计的要困难,囊肿与周围粘连非常重,供血的侧支血管非常丰富,我们通过超声刀、止血夹、缝线缝扎等等办法处理出血,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切除了大部分肿瘤,部分囊壁位于腹主动脉前方、侧方,勉强剥离处理会损伤腹主动脉、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残留的部分囊壁我们用双极电凝电烧焚毁上皮细胞,避免将来囊肿复发。
术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一天恢复活动、饮水,第二天恢复正常饮食,术后第六天顺利出院。
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内且在该区域主要脏器之外的腹膜后囊性肿块并不常见。 腹膜后囊肿多发于儿童、青少年, 成年人少见。 腹膜后囊肿大多为良性疾病, 发现率低, 除了创伤性及炎症后囊肿、感染性囊肿等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外, 其他类型的腹膜后囊肿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不易于早期发现。
其中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源于原始前肠的发育异常,由呼吸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组织构成,包括呼吸道上皮、平滑肌、透明软骨及浆液或黏液腺体等。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病率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比例约 1: 1,多见于纵隔内,约 5%位于腹膜后。腹膜后支气管囊肿被发现于胰腺区域及左肾上腺区。这些囊肿体积一般直径不超过 6cm,发展缓慢。本病通常无症状,合并感染或压迫周围脏器时可表现为腹部或背部疼痛,下腹部囊肿可压迫膀胱及尿道出现肉眼血尿,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常需与腹膜后的其他囊性病变如胰腺囊肿、尾肠囊肿、苗勒氏囊肿,囊性畸胎瘤、尿道上皮囊肿等相鉴别。
腹膜后囊肿是否表现出临床症状主要与其位置和大小有关。有的患者存在腹痛症状,有的囊肿体积增大而产生压迫症状。腹膜后囊肿的最终诊断依靠术后病理, 可为淋巴管囊肿、囊腺瘤、系膜囊肿、间皮瘤、畸胎瘤、支气管源性囊肿等。仅有不到 1% 的淋巴管囊肿发生于腹膜后间隙。
随着 B 超和 CT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的普及, 无症状的腹膜后囊肿检出率越来越高。 在腹膜后囊肿定位诊断中, 超声检查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 具有无创、无辐射、价廉等优点, 而且能很好地分辨实质性和液性组织, 常作为腹部疾病首选检查, 亦可以用于术后复查。 腹膜后囊肿在 CT 上主要表现为单房或者多房的薄壁囊肿, 增强无强化。 CT 能明确囊肿来源及其与周围脏器关系, 指导手术的进行,从而降低术中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 恶性的腹膜后肿物, 如恶性间皮瘤, 在 CT 上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囊性、囊实性影, 伴有密度不均匀 。 其余的检查手段还包括 MRI、胃肠道 X 线钡餐造影、腹部 X线平片等。
在确定诊断为腹膜后囊肿以后, 应根据其不同的病理性质、症状及病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 腹膜后囊肿大多数为良性病变, 通过早期发现和切除可以明确诊断, 同时避免恶性转化、破裂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囊肿体积小时多无症状, 当囊肿体积不断增大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 或合并出血、感染、梗阻、高血压、肿瘤等风险时则需要治疗。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注射硬化剂、袋化手术等, 但非手术治疗方法效果较差, 且容易复发。
手术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 不论有无症状均 应手术切除, 以免发生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及泌尿系梗阻等并发症。 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囊肿的部位而决定。 完整切除囊壁是手术治愈的关键,否则可因残余囊壁再生而复发。 不能全切者残余部分可用电刀和碘酊烧灼破坏囊壁黏膜,以防复发。良性肿瘤有包膜者应争取连同包膜完整切除; 恶性的腹膜后肿物( 例如恶性间皮瘤) 则是腹腔镜的禁忌证。 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手术的关键是完整剥离囊壁, 减少复发的可能,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很难避免囊液溢出。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 大部分的腹膜后囊肿都能在腹腔镜下被完整剥除。 腹腔镜下手术视野广泛、清晰, 便于手术完整剥离囊肿, 且腹腔镜下的放大效果能使操作更加精细, 较开腹手术出血量少。 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创伤小、手术风险小, 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患者在术后痛苦少、 康复快。
对于支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可缓解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恶变的发生。因该病术前难以确诊,而且已有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生癌变的报道,手术切除可降低恶变风险。手术方式取决于病变特征,病变局限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者,腹腔镜手术切除可作为首先方法。病变范围较大,或者侵犯周围临近组织,需要开放手术治疗。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预后较好,目前尚无复发的报道。
腹腔镜下腹膜后囊肿切除的技术已经成熟, 在腹腔镜下能完整剥离囊壁, 术后复发率小, 即便其再次复发也能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切除腹膜后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文章 胆囊癌穿透浆膜,临床第三期胆囊癌,如何治疗?能不能获得长期生存?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囊癌腹壁种植结节,根治手术后,无肿瘤健康存活5年。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肝右叶巨大肝癌,右门静脉分支癌栓,能不能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癌栓?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高龄老人,早期胆囊癌通过微创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手术后,存活超过3年。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高龄老人,早期胆囊癌通过微创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手术后,存活超过3年。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肝右叶巨大肝癌,如何保证切除右肝后,剩余的肝脏不会发生肝功能衰竭?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微创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治疗脾脏良性肿瘤,你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胸骨后甲状腺像一把铁钳,紧紧地勒住气管,使你呼吸困难,手术可以解决这种痛苦。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长期慢性肝炎需要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肝癌,早期治疗,获得长期存活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文章 体检发现胰腺囊肿,应该怎么办?都需要手术吗?其实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手术。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我做了胰腺手术,病理报告显示没有胰腺癌,但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患者男性61岁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总交流次数:21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我被诊断出IPMN,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分化异常但无恶性,医生建议手术。请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哪种更适合?患者男性61岁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总交流次数:15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我做了胰腺手术,引流管有出血现象,担心并发症。患者男性61岁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总交流次数:13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