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张光绪

惊厥的辨别与治疗

惊厥的辨别与治疗

定义:惊厥(convulsion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惊厥是指全身性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是由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而引起的,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和大小便失禁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 如极度烦躁,精神紧张, 神情惊恐。

(二)惊厥发作表现

  • 典型表现
  • 不典型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病史

2.体检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一)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

2.控制惊厥

(二)对症处理

1.降温

2.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脱水剂

(三)病因治疗

1.癫痫

2.感染性疾病

3.低钙、低镁和低血糖症

4.维生素 B;缺乏症

5.颅内占位性病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新生儿黄疸这些事

一、黄疸的定义指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称之为黄疽。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在 1.7-17.lumol/L。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 34.2μmol/L 时,临床上可见黄疸。如浓度超出正常,但肉眼看不到黄痘,称为隐性黄疸。 二、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 50% ~60%的足月儿和 80%以上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疽。其特点为: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 早产儿黄疽多于生后 3~5 天出现,5~7 天达高峰,7~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4 周;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 );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 ),早产儿<257umol/L(15mg/dl )。有资料表明,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pmol/L(10mg/dl )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早产儿生理性黄疽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病理性黄疸: 常有以下特点: 黄疸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 重症黄疽,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μmol/L(12. 9mg/dl ),早产儿> 257pmol/L(15mg/dl ),或每日上升超过 85μmol/L(5mg/dD );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 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 >34μmol/L(2mg/dl )。 (三)母乳性黄疸: 大约 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痘,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 342pmol/L(20mg/dl ),婴儿一般状态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发现。黄疸多于生后 3~8 天出现,1~3 周达高峰,6~12 周消退,停止母乳喂哺后 3~5 天,如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目前认为是因为此种母乳内 B 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母乳性黄疸。 三、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几种主要疾病 (一)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EB 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娩出时被感染。常在生后 1~3 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者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 新生儿败血症: 指细菌进入血液,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蔓延到全身,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即为败血症(septicemia )。患者除具有毒血症时的高热寒战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还常出现皮肤或粘膜的多发性出血点或瘀斑,脾脏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严重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临床上,败血症常由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时血液中常能培养出细菌。因此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75%医用酒精新生儿脐部消毒,每日二次,注意新生儿口腔卫生,尽量少吃夜奶,勤换尿片,便后擦洗干净。 (二)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 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至今发现的人类 26 血型系统中,以 ABO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 Rh 血型系统。 2.胆道闭锁: 目前已证实多数由于子宫内病毒感染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多在出生后 2 周始显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 个月后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疽同前述。 4.遗传性疾病: 红细胞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化等。 5.药物性黄疽: 如由维生素 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防治要点: 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基础疾病。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提早喂养诱导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肠肝循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 保护肝脏,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黄疸的药物。 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

张光绪

主治医师

息县人民医院

15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惊厥的辨别与治疗

定义:惊厥(convulsion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惊厥是指全身性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是由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而引起的,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和大小便失禁。 二、病因 非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 如极度烦躁,精神紧张, 神情惊恐。 (二)惊厥发作表现 典型表现 不典型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病史 2.体检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高热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毒性脑病 手足搐搦症 低血糖症 癫痫 中毒 其他 (一)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 2.控制惊厥 (二)对症处理 1.降温 2.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脱水剂 (三)病因治疗 1.癫痫 2.感染性疾病 3.低钙、低镁和低血糖症 4.维生素 B;缺乏症 5.颅内占位性病变

张光绪

主治医师

息县人民医院

15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指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简单说就是声带周围发炎了,引起的以发声障碍和喉头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病变。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都可导致,多在冬春季发病,婴幼儿尤为多见。 小儿急性喉炎与感染、用声过度、过敏反应、外伤、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吸入有害物质等因素有关。 (1)犬吠样咳嗽 宝宝突然出现“空空空”的咳嗽声,像是狗叫。在国外,还有一个更生动地形容,“像海豹叫声”。 (2)声音嘶哑 宝宝没有哭闹或声嘶力竭,声音突然变得嘶哑,甚至失声。 (3)吸气性喉鸣 宝宝在吸气时,会出现公鸡打鸣般的声音。还可能出现发烧、呼吸困难,半夜睡觉被憋醒等情况。严重时脸色青紫、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加快,或者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按照气体进入喉腔的难易程度,喉梗阻被分为四度: I度:安静时如常,只有活动后才出现吸气性喉鸣。 Ⅱ度:安静时也出现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但是心率没有改变,也没有缺氧的表现。 Ⅲ度:除了2度喉梗阻的症状外,患儿因缺氧出现了阵发性哭闹,烦躁不安,恐惧、出汗、面部发青等症状,同时因缺氧,心率也会明显增快,一般在140-160次/分之上。这时,治疗要争分夺秒,及时逆转。 Ⅳ度:严重缺氧导致多脏器损害,呼吸衰竭,大脑受损、心脏受损,发展到这一期脏器损伤不可避免,甚至死亡。 04 发现孩子有轻症喉炎,该怎么办? 喉炎治疗的关键,是缓解喉部水肿的炎症,保持宝宝气道通畅。症状较轻常在门诊治疗,不需要住院。 治疗过程中: ✎做好安抚,避免哭闹 尽可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哭闹可加重呼吸窘迫和气道梗阻的程度。 ✎ 不要盲目拒绝使用激素 短期小剂量使用激素有利于迅速控制病情,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 雾化治疗时注意异常 雾化吸入治疗时,要注意观察孩子面色、神志、反应。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 不要滥用止咳药 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止咳药物。发烧时合理应用退烧药物,补充足够的液体。 ✎ 多通风多喝水 保持孩子房间空气湿润、清新通畅。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 如果治疗及时有效,喉梗阻常在半天至一天后逐渐减轻,并多在三天左右消失。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情况,并不多见。 小儿急性喉炎的预防 01勤洗手多通风 预防急性喉炎,和预防其他的呼吸道疾病没有什么区别。勤洗手,是防病的不二王道。家里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02避免交叉感染 在感冒流行期间,少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让孩子接触患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如果孩子有长咳不止的症状,应当及时就诊。 03注意营养均衡 保持营养均衡。可以让宝宝少量多次的喝温水,不吃生冷食物。少吃甚至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容易引起黏膜过敏的食物。 04注意天气变化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寒受热。平时要加强孩子的户外活动,多见阳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张光绪

主治医师

息县人民医院

7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