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秋燥之燥热犯肺
曾经我们谈到过银翘散,风、热、燥三邪此消彼长,当风燥长而热象较轻时,即我们说的风燥犯卫。其虽有热象,但身热不甚。其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燥邪侵袭,津液亏损之象较为明显。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温病条辨》云:“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喻嘉言曾说:“燥其先伤上焦华盖”燥热相结,好伤津液,其初期邪在肺卫时,无论热、燥,均有津液干燥见症,所以此时治疗原则当以清热润燥并举,应用辛凉甘润,清透肺卫。除吴鞠通外,叶天士也赞同,并提到“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
桑杏汤证里最关键的在于燥伤肺津、肺气失宣,甚至燥伤肺胃津液,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咳声嘶哑,口渴鼻燥,提示上中焦俱受燥邪之累。
桑杏汤君药为桑叶与杏仁,其较桑菊饮比,去菊花、连翘、薄荷,以减辛凉轻透之力。加象贝,既能清泄肺气而辛散,又能苦泄清金而降逆,与清上焦邪热之栀皮相须为用。沙参在《药性论》里描述为:“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别录》记载为:“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此方中,沙参既可防燥热化火,上扰清窍引起的头痛,又可宣发肺卫,还可补中焦阴液。沙参、桑叶作为沙参麦冬汤与桑杏汤共有药物,两方均有重补津液的思路,相较之下,桑杏汤兼有肺气上逆与风热表象。
临证运用时,若咽喉红肿干痛,加牛蒡子、桔梗、玄参以加大疏风清热生津之效,干咳少痰者,加海蛤壳、瓜蒌皮、枇杷叶润燥化痰,发热较重,加银花、连翘清透表热,鼻燥而衄或痰中带血,可加白茅根、茜草、侧柏叶、旱莲草等凉血润燥止血。
在非主流的观点里,沈目南在《燥病论》里提到,“燥病属凉,谓之次寒。”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大概因为燥邪与其它邪气相互影响,变化多端,吴鞠通认为燥邪之寒热属性与六气胜复气化有关。
浅谈温病秋燥之凉燥犯卫
上篇我们谈到桑杏汤,风、热、燥三邪此消彼长,当风寒长而燥消时,即我们说的凉燥犯卫。因燥邪受五运六气影响,当凉燥结合,便出现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温病条辨·上焦篇·补秋燥胜气论》云:“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并指出“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方中多用辛温之品,对于治燥,方中反而无一药可及。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对于凉燥的治疗截然有别于对于温燥的治疗,初秋有夏热之余气,或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温热结合侵入人体,则成温燥;深秋近冬,西风肃杀,。燥与寒邪结合侵入人体,则成凉燥。上篇末尾我们也提到沈目南指出:“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此时,凉燥不可不考虑表证及风寒,一味滋阴生津,并非明智。
如果说温燥是典型的“火就燥”,夏秋之交,湿气渐衰,阳热之气尚旺,燥热邪气乃胜,肺为华盖,喜润勿燥,稚嫩之肺首先受邪,这时,没有争议,应当以辛凉生津之药,凉之润之养之。治疗时,一方面既要去其炎热之性,另一方面则又当补充因热而耗散的津液。故桑杏汤中不仅清热,而且养阴。由于凉燥产生的原因与温燥有异,病机中,不乏与风寒相结合,甚至多有表证,如果治疗时以解表与滋润并举,则会有邪结难解,闭门留寇之弊。
杏苏散证的病因病机可以这么理解,虽然机体受秋燥气候的影响,津液受到部分损伤,但更主要的是因为阳气不能温煦、推动津液正常输布,因凉而干,或者是外感风寒,卫阳被阻遏,加之寒凝气滞,气为血之帅,津血同源,所以气无力推津运行。其证,津液虽然受损,但更重要的是津液输布不均,一面是燥邪致口鼻咽喉干燥,一方面又是水湿内停所致咳嗽咳痰,痰稀。
所以在治疗上,若单纯应用滋润之品,乃为治其标而非治其本。此时的治疗,应当以辛温之剂,辛合肺性,温可抵凉,辅助阳气恢复其推动、温煦作用,使津液的输布渐趋正常,则燥证自可缓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 汗少且关节疼痛该用什么方?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脉虚浮,手足冷该用什么方子?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女性体质寒凉,易产生经期疼痛,什么食物能调理?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缓解孕期焦虑有方法,快速告别胡思乱想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颈肩腰腿痛通过病灶位置调整药势的方向?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漫谈治疗“胃脘胀痛,痛窜两胁”的两个经典方药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中秋节香喷喷的螃蟹,也可以是治疗骨折的好药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用中药治疗胃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疏肝、止痛、理气——陈皮,佛手,枳壳,青皮谁更合适?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
文章 为什么要建立基于证据的中医学?从一例腹泻病例谈起
黄继斌
副主任医师
黔南州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