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讲:“腹部软如绵,百病不来缠”,腹部这里指的是肝、胆、脾、胃、肠等5个脏腑器官,只要它们软软的,就说明身体健康。
脾胃在中医上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被称之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负责运化水谷,胃主消化。
食物需要通过脾胃的作用,才能被人体消化和运送到全身各处,当脾胃虚弱了。
人的消化和运化都会出现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积”或者“积食”,尤其是儿童和幼童,积食的问题更为常见。
俗话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10个小孩至少有9个有过积食症状的。
孩子因为发育问题,脾胃比较羸弱,当饮食出现不规律的时候,如:暴饮暴食、吃了太多零食等,就会出现积食,厌食的症状。
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如何辨别孩子是否积食了,这样才能够第一时间处理好。
有积食的孩子,身上常会有这5种表现:
1、 口气
口气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如果宝宝有积食了,可以闻闻口气,如果口气是淡淡的发酸、腐臭的味道,那么孩子已经积食了,要尽快处理了。
2、 烦躁夜啼
积食对孩子带来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腹胀、肠胃不适以及情绪烦躁,尤其难以入睡以及夜啼,父母不要以为这是正常现象,要足够重视。
3、面色发黄
健康的孩子,脸色应该是水润有光泽,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
但是当孩子出现积食了,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脸色逐渐就会发黄和干燥。
4、 便秘、腹泻
前面有说到脾胃虚弱,食物无法被正常运化和消化,长期囤积在腹部,就会出现腹胀腹泻以及便秘了。
通常这个期间的大便,也会很臭,而且带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5、鼻梁青筋
中医经络中讲:“鼻头对应脾,鼻翼对应胃”,长期积食的话,鼻梁会出现青筋,鼻翼会发红,这些都是脾胃有热证的表现。
这5个症状,如果孩子都有出现,那孩子一定是积食了,父母们别不当回事。
脾胃不好,爱积食,做好三件事,健脾开胃,胃口越来越好
第一件:均衡膳食
燥热的夏季,孩子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食物。
常喝粥,既能保证肠胃菌群平衡,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和消化能力。脾胃强健了,积食也就自然而然消失。
第二件:捏脊
捏脊很多宝妈应该都知道,脊就是指的“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脊的时候,其实也不需要太注意穴位,脊柱两侧有很多经脉,常给孩子捏一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三件:六种食材泡水喝
脾胃是发育的动力,脾胃强健,孩子才能有一个好体质。
中医上有一个古方,主要由山楂、山药(怀山药)、鸡内金、大枣、麦芽、茯苓等6种食材组成,经过现代工业的改良,加入蜂蜜和冰糖,放入大锅熬制24小时而成。
每天舀两勺泡水喝,强健脾胃、消食化积。
其中,各食材的功效如下:
1、山楂和鸡内金:是消积食的不二选择,可以润肠通便、增强胃液酸度,消积滞、健脾胃。
2、麦芽:主要用来消面食,它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消除腹胀。
4、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5、山药和大枣:是补脾健脾的常用搭配,尤其是怀山药(铁棍山药),跟普通山药相比,含有更多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是健脾胃食物中很好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 脚气和灰指甲怎么办?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舌苔发白,走路出汗多,怎么办?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益母草粉怎么用?例假期间能喝吗?
医者荣耀
文章 黑付片怎么吃?用量和注意事项都在这里!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脚气怎么办?穿不透气的劳保鞋该咋整?
医疗故事汇
文章 黄芪麦门冬能治出汗吗?
健康百科
文章 性生活时间短,龟头敏感,容易射精怎么办?
AI医疗先锋
文章 35岁,脾胃虚湿气重,晚上多梦白天困,中医建议少吃甜的,如何调理?
绿色医疗倡导者
文章 50岁男士如何正确使用益生菌?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舌头肿大,中医科医生帮我分析病情
健康管理专家
宝宝舌头白,食欲正常,大便正常,是否是积食?需要用药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5
两岁孩子舌苔厚白,不爱吃饭,三天左右才大便一次,肚子软的,可能是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和疳积。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3
54岁女性,脾胃虚寒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正在服用中药治疗,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9
赵彤彤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
董齐齐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邯郸市中医院
李颖飞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