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罪魁祸首”找到了,医生提醒:做好6点

陈师兄中医说·致力中医食疗文化,持续分享女性健康,脾胃,皮肤,日常养生
陈师兄中医说
致力中医食疗文化,持续分享女性健康,脾胃,皮肤,日常养生

猝死”听其名令人闻风丧胆,它到底是何方神圣?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即为猝死。很多疾病均可以导致猝死,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中毒等。其中以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中国每年因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男性猝死率高于女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持续而严重的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通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或动脉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导致接受动脉血液供应的心肌缺血、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在春季和冬季发病较多,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有关。发病时大多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部分患者在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饱餐后发病。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高血压,近半数患者以往有心绞痛、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1、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累、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期驱症状,发病时以胸痛最先出现,伴有胸闷及心前区不适,且多发生于清晨,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伴濒死感。

2、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心率大于100次/分钟,体温多在38℃左右。

3、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呃逆等。

4、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可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臂疼痛、咽喉痛或牙痛。

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可考虑心肌梗死,如不及时到医院诊治,可能发生猝死。

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1、职场“忍者”,更易伤“心”

中年人往往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如果长期压抑隐忍,则可能伤“心”。压抑愤怒,会加大对心脏的压力,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男性而言,隐忍不发的人与发泄出坏情绪的人相比,前者心脏病发作甚至致死的概率要比后者高出4倍。心中怨气如果不及时宣泄出来,会导致精神紧张,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如果发泄出来,会使心脏感到舒适,降低心绞痛的概率。

2、“三高”患者要关注“心”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危因素。糖尿病伴发冠心病较非糖尿病患者群高4倍左右,死亡率增加5~6倍。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较正常人高两倍,而且血压越高,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直接相关。经常吃含油脂高的食物,容易导致高脂血症,使动脉越来越狭窄,最后易发生心肌梗死。

3、长期熬夜当“心”吃红牌

长期熬夜易得冠心病,尤其是冬天熬夜,夜间气温较低,冷空气会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如果持续时间长,则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4、烟民的“心”理问题

吸烟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它和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有协同关系。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的死亡率高70%,而且吸烟的支数愈多、年限愈长,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愈大,死亡率愈高。

三、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运动可缓解焦虑、改善睡眠

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采取步行、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但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容易因清晨运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对这些人来说,最好在下午2点以后或晚上进行运动,在清晨只能进行如瑜伽、太极拳等轻缓的运动,不宜做剧烈运动。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尽量不熬夜,不做周末“圣斗士”,保证睡眠充足。

2、合理搭配饮食、管住自己的嘴

1)心脏病患者饮食宜以清淡、低盐、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少吃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2)忌暴饮暴食,三餐进食不宜过饱,一般七八成饱即可,或少食多餐。

3)少吃甜食,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心脏负担;多吃粗纤维和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发猝死。

4)不贪凉,中老年人贪凉吃冰冻食品,易导致血管突然收缩,造成源性猝死。

3、戒烟限酒

4、治疗原发疾病

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者,积极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直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5、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心肌烻死早期症状

当出现有胸痛、胸闷或者心慌等不适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并接受相关治疗。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冬春季节,受冷空气刺激,血管容易发生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诱发心肌梗死,此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防#热门急救#心血管内科#cTnI增高
阅读数 1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左侧牙痛、肩痛、背部疼痛,或是心梗前兆表现为突发持续超过30分钟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发病120分钟内是急性心梗最佳治疗时间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突发且持续超过30分钟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有严重憋闷或濒死感。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即可诊断本病。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类型?通常可以分为5型。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2型: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的心肌梗死。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心肌梗死。首次心肌梗死28天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天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45岁以下人群本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是否可以治愈?本病治疗预后与梗死范围大小、侧支循环产生的情况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如果在发病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的发生。是否遗传?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与后天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是否医保范围?是
陈师兄中医说·致力中医食疗文化,持续分享女性健康,脾胃,皮肤,日常养生刘文玲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