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秋冻”真的靠谱吗

陈师兄中医说·首席健康管家
陈师兄中医说
首席健康管家

2020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不知不觉间,春天和夏天都过去了,秋天也已经来临,即使是在广东,很多人也开始穿起来长裤和外套。说起秋天,一般人认为秋天养生要讲究一个“冻”字,以符合“春捂捂,秋冻冻”的养生原则。

“秋冻”养生靠谱吗?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像广东等南方地区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

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

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

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会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旦到了三九严冬,真正的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

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在春捂秋冻的“非常”时期,人们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第一,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第四,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

第五,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总而言之,中医养生,是讲究辨证法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必然的,不同的个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秋天里科学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衣#预防#中医#养生知识#感冒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飞沫传播常见病,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发热、呕吐多可治愈,部分患者可并发肺炎、休克而致命简介乙型流感,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伴头咳嗽、流涕、鼻塞、发热、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以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表现为主,单纯型起病急,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可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胃肠型以腹痛、腹泻、呕吐症状为主,肺炎型可出现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中毒型可有全身毒血症、神经系统受损、心血管系统受损等表现。主要通过接触及飞沫传播,传染性强,轻症患者病程短,常呈自限性,有的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本病多数可以治愈。部分患者治疗也可自愈,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周期为1~2周,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且加重,应该引起重视,以免引起肺炎、心脏损伤、休克等。症状表现:乙型流感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嗽、流涕、鼻塞、发热、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有咳嗽、流涕、鼻塞、发热、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如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乙型流感和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乙型流感有哪些类型?乙型流感根据的临床症状分为:1.单纯型2.胃肠型3.肺炎型4.中毒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乙型流感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怎么预防?养好良好的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习惯,经常接触的东西进行清洁消毒,应少去人群集聚的地方,避免接触传染源。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应该佩戴口罩。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具体流行病学统计数据。主要患病人群是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部分患者治疗也可自愈,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药物治疗,一般需手术治疗。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且加重,可能引起肺炎、心脏损伤、休克等。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陈师兄中医说·首席健康管家王珍珍主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