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前,至少还要经历两个阶段
糖尿病这个词,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翻了两倍。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2015年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4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6.42亿。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
一、糖的代谢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含淀粉类的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食。
食物进入胃做了短暂停留,进入小肠。小肠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血液就像是列车,带着糖运输前往进入每个细胞。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细胞一切活动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糖。
细胞也有自己的算盘,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生活。如果血糖太多,多余的血糖会跑到肝脏中储存起来,就是肝糖原。
最后如果连肝糖原都储存不下了,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也就是我们讨厌的“肥肉”。等饿的时候细胞再吃肝糖原,甚至脂肪动员消耗脂肪。
这差不多就是糖在身体里的活动了,但也不是那么简单。
细胞可是很讲究的,就像疫情期间的小区管理,不是糖想进来就进得来的,只有打开细胞的门,糖才可以进去,而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就是胰岛素。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需要搭上血液列车才能到达各个细胞。就像我们坐火车一样,葡萄糖登上血液列车也需要排队,轮流登上摆渡车,也就是我们说的葡萄糖的运输载体。陪伴葡萄糖们旅行的,是胰腺分泌的列车员胰岛素。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如果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滞留在血液中,血液中的糖就会超标了。
二、胰岛素
胰岛素这么重要,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人类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叫胰腺,那是生产胰岛素的重要厂家。
可能有人就疑惑,为什么体内升血糖的激素这么多,像肾上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都可以升血糖,但是,降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
这个原因很难说清楚,可能和人类进化有关。在人类历史中,遥远的远古时期,都是茹毛饮血,吃生肉为主,很少可以进食到野果、薯类,这些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进食都比较少。为了生存也得经常应对危险,挨饿得升血糖吧,奔跑躲避追捕要升血糖吧。但是人类到了石器时代,突然就掌握了对火的应用,知道吃熟食的好处了,也就突然掌握了农耕技术,一下子进入了种植农作物、谷物的时代,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开始摄入,而人类那个时候可能还没进化出更多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就临阵磨枪,开始投入使用,直到今天。
那现在说回来,胰腺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分泌胰岛素呢?另一个关键的物质要出场了,那就是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它是小肠分解淀粉时产生的,它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报信。GLP-1会第一时间将血糖要升高的消息报告给胰腺:“快快快,起来干活,分泌胰岛素。”于是胰腺的β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生命周期只有5-15分钟,它唯一的使命就是去找到细胞为糖打开大门,让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给能量,这样糖有了出路,血液中的糖含量就会降低了。血液中的糖低了,胰岛α细胞又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升高,就这样两者维持一个血糖的动态平衡。
三、人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呢?
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
人体免疫就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人体内的警察,要攻击体内的坏人。有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误判,把自身组织误以为外来有害的东西,进行攻击,就是所谓的自身免疫,如果自身免疫发生在胰腺,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便可发生糖尿病。
这类人群我们称之为1型糖尿病人,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这类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仅有6%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
除了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占比最多、病情最复杂、隐藏又比较深的2型糖尿病。那么2型糖尿病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代谢的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GLP-1,也就是压根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家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一种2型糖尿病。当然,这是一种很绝对的情况。
更多的情况是,如果你吃吃喝喝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胰岛素的感受,胃肠道吸收太多的葡萄糖,就像过多乘客扎堆来到列车员面前,这个工作量直接把列车员吓懵了,只能消极怠工甚至罢工。
小肠照常分泌了GLP-1,而GLP-1不积极工作,慢悠悠地去报信,胰腺接到指令后也慢悠悠地分泌,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又慢悠悠地去开门。意思就是如果肽君、胰腺、胰岛素这三个家伙有一个患了拖延症,或者是全部患了拖延症,那结果就糟糕了。
血糖进入不了细胞,血糖值就飙高,这个时候,胰岛就只能派更多的胰岛素去救场,但这种做法不一定有效,最后还可能把胰腺总部累死,再也培养不出胰岛素来。所以某些病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这种因为无法识别胰岛素而导致血糖无处可去的情况,我们称为2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发病时间通常较晚,且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类是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前血糖正常,妊娠期突然血糖升高,而分娩后又恢复正常。这一类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内分泌变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功能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妊娠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该立即开始治疗,否则高血糖状态会对母亲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即便分娩后血糖值恢复正常,也应该定期进行血糖测试,及时发现血糖变化,否则有可能会转化成其他类型糖尿病。
最后就是特殊类型糖尿病,比较少见,主要是继发于其他的疾病,病因众多,患者较少。
四、糖尿病前期
这里主要指的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称好发人群,是指容易得糖尿病,但目前血糖还正常的人群。一般来说,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和运动等多种因素相关。
易患糖尿病人群如下: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身体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3、生产过巨婴
生过8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妇女,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4、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
有研究发现,出生时在5斤以下体重较轻的孩子,胰岛发育可能存在问题,长大以后患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5、患有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症(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是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包括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如果具备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则患有代谢综合症。患有代谢综合症的人群,即使血糖不高,也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6、糖耐量受损
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在饮用糖水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超过了正常血糖的水平(≥7.8 mmol/L),但不超过11.1mmol/L。这显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医生却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发现。这个结果表明这些人的血糖调节能力可能已经受损,临床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耐量受损。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未达糖尿病的水平(≥7mmol/L),但介于6.1至6.9 mmol/L之间,也反映了糖代谢的异常,因此也被归类为糖尿病前期。
为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规律监测血糖十分重要。血糖监测频率因人而异,您可与医生详细交流后做决定。每年至少一次血糖测定为常见推荐次数。
推荐医生列表
张建军
宝鸡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0.0 | 接诊量7
擅长: 甲亢,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各种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高脂血症。内分泌相关性高血压。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垂体性疾病。
¥30.0 起
问医生
张立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1.0 | 接诊量3710
擅长: 1、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诊治及管理、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甲状腺癌)、肥胖症、血脂异常、骨质疏松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治。2、性分化异常疾病及青少年矮身材的诊治、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治。 3、2型糖尿病及1型糖尿病长程慢病管理。
¥98.0 起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糖尿病并发症如何预防?
#预防 #患病护理 #常见症状 #内分泌科
聊聊内科知识
患上糖尿病前,至少还要经历两个阶段
#疾病概述 #疾病病因 #内分泌科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如果不是我,那就是......
#内分泌科
京东健康
糖尿病来临前,会有1痒2多2麻!
#疾病检查 #疾病病因 #患病护理
陈晓斌医生
得了糖尿病要一辈子吃药吗?三类糖友可暂时不吃药
#中年 #老年 #内分泌科 #药物治疗
张新华
糖尿病前期无症状,那我该如何预防?
#饮食营养 #运动 #疾病预防 #内分泌科
罗萍艳
身体有4个表现,糖尿病可能发生了,45岁以后,需要做好5件事
#养生知识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丁彬彬
2型糖尿病的要点与预防知识,一定要多了解
#患病护理 #内分泌科
罗萍艳
糖尿病来临前,会出现1痒2多2麻!坚持3事平稳血糖
#概述 #常见症状
陈晓斌医生
糖尿病患者一顿应该吃多少饭?专家提了这两点建议
#饮食 #概述 #患病护理
不药博士
糖尿病人血糖高会导致头晕吗
#血糖控制 #生活方式 #血糖升高 #头晕原因 #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并发症 #头晕 #糖尿病 #并发症 #糖尿病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超2/3药物治疗不达标
#药物治疗 #胰岛素 #药物治疗 #胰岛素 #血糖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 #血糖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控制 #GLP-1受体激动剂 #糖尿病管理 #血糖控制 #GLP-1受体激动剂 #糖尿病管理 #2型糖尿病 #HbA1c #口服降糖药物 #糖尿病预防 #2型糖尿病 #HbA1c #口服降糖药物
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吃南瓜吗
#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 #营养 #孕期饮食 #血糖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 #血糖控制 #南瓜 #南瓜 #营养摄入
全面放开二胎 肥胖成拦路虎
#二胎 #健康 #产后减肥 #备孕健康 #全面二孩政策 #肥胖 #备孕 #妊娠 #肥胖影响 #二胎备孕
倪兆慧: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先减肥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脏病 #肾脏病 #高血压肾病 #肥胖相关性肾病 #高血压 #减肥 #肥胖相关性肾病 #高血压 #减肥 #肥胖与肾脏病 #肥胖相关性肾病治疗
低蛋白饮食和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治疗 #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病 #肾功能衰竭 #血糖控制 #肾功能保护 #糖尿病肾病保养 #糖尿病肾病 #低蛋白饮食效果 #血糖控制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引起发烧吗
#饮食调理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补液 #发热 #感染 #胰岛素治疗 #发热 #感染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人莫忽视血糖监测
#糖尿病 #并发症 #糖尿病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并发症预防 #生活方式调整 #血糖监测 #生活方式 #血糖监测
2019京交会开幕,朗玛信息亮相贵州馆,展现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成果
#朗玛信息 #京交会 #京交会 #朗玛信息 #一带一路 #互联网医疗 #医疗服务 #血糖监测 #互联网医疗 #血糖监测 #医疗服务 #远程问诊 #智能硬件 #远程问诊 #智能硬件 #医疗服务贸易
肺脓肿,糖尿病不能吃什么水果
#治疗 #生活方式 #肺脓肿饮食 #糖尿病 #糖尿病水果禁忌 #糖尿病生活方式 #肺脓肿饮食禁忌 #肺脓肿 #饮食禁忌 #肺脓肿治疗
糖尿病医院推荐专家
糖尿病地区推荐专家
糖尿病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