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高血压预防是高血压慢病管理成功的第一步

 
      务川县人民医院高血压诊疗中心 周义
一、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不可以改变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及气候;
可以改变因素:吸烟、嗜酒、高盐饮食、心理(睡眠)障碍、运动少、肥胖;
可以管理因素:激素类、甘草、避孕药、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可以治疗因素:肾炎血管炎甲亢、甲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尿毒症多囊肾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二、对血压升高危险因素解释与补充。
1.高血压发病中与遗传因素有关不到10%;
2.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在高血压总发病率10%—20%;
3.高血压与不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约占70%。
以下误区:
1.不要把一家人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归咎与遗传。
2.切忌不要把高血压发病年轻就归咎与遗传;
3.二手烟及吸烟导致血压升高不容忽视。
4.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只是遗传、更要重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干预。
三、高血压患者发现。
1.住院或者门诊;
2.有的是体检、义诊、献血、家庭血压测量发现的。
四、重视血压测量史询问。
1.知晓血压成为世界高血压主题之一;
2.血压测量更要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测量开始;
3.确定或推测高血压发病时间;
4.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5.推动高血压慢病管理及高血压防治研究。
五、为什么高血压发病增多?
1.重视健康体检缘故;
2.老年化缘故;
3.不健康生活方式:尤其吸烟、嗜酒、高盐饮食、心理(睡眠)、运动少(静坐)及肥胖等。
六、如何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1.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落实,尤其贫困地区。
低盐低脂饮食;
戒烟限(戒)酒;
适量运动;
心态平和;
控制体重。
2.血压测量规范精准。
建议首次血压测量进行双上肢血压测量,并知晓血压;
血压测量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3.呼吁体检中重视对高血压前期、发展中高血压、高血压1级,低危发现,早期进行有效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并血压监测是最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关键。而不是让体检者等待高血压发生、发展。
向本文作者提问
周义·主治医师
周义主治医师不可处方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1164分钟
擅长:
¥5
问医生
#概述#吸烟#饮酒#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高血压Ⅲ#高血压Ⅱ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周义·主治医师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