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会随着继续服药而一直下降吗?

王老师讲中医·中医学博士,擅长治疗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呼吸、消化等各科疾病
王老师讲中医
中医学博士,擅长治疗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呼吸、消化等各科疾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高血压按发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高血压指的是原发性的,主要表现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升高,是一种心脑血管综合征。

高血压的划分是根据流行病学的资料作为依据,没有明确的分界限,在临床诊断中未应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可以将其诊断为高血压,再依据高血压的程度,将血压分为1-3级。

为了容易理解高血压的降压过程,我们将血压及降压药物看做杠杆的两侧,当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时候,血压侧明显抬高,这时杠杆失去平衡,为了将血压侧降到正常的高度,就要在另一侧加用降压药物,来达到杠杆的再次平衡。从小剂量的降压药物开始,随着剂量的逐渐增大,血压侧会逐渐下降,直到杠杆再次达到平衡。

这时维持当前剂量的降压药物,血压能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如果你停止服用降压药物,就好比杠杆的另一侧失去了和血压对抗的力,血压会再次升高,在降压药物不加量的前提下,血压是不会继续下降的,但是随着你们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善,血压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的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来维持血压在理想的范围内。

高血压一般病程较长,好发于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是多因素的。研究发现:高血压与环境及遗传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是具体是通过什么途径导致的,目前尚不明确。关于高血压的医治中,药物治疗可选择较多,降压药的应用基本原则是先选择小剂量的用药、优先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联合多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及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降压药物。从小剂量的降压药开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当血压控制理想时。以此剂量的降压药物维持治疗。

#概述#预防#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高血压
阅读数 1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老师讲中医·中医学博士,擅长治疗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呼吸、消化等各科疾病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