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对小朋友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零食能为孩子提供三餐之外的营养和能量的补充,另一方面,零食也是孩子们休闲时光,和同伴交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很多人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零食有上述作用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孩子们吃的一定要是健康的、合规的零食。
购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多少家长想过:我买的零食可以给孩子吃吗?到底什么样的零食可以叫做儿童零食呢?
其实,以前就算你咨询专家,也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没有标准对“儿童零食”给出定义。2020年5月17日,在全民营养周的第一天,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正式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并计划于6月15日实施,至此,儿童零食终于结束了国内标准“真空”。
儿童零食的定义是什么?
此次新标准首次将“零食”的定义描述为:零食(snack food)是指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营养(或平衡营养)、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此外,这次的新标准首次提出“儿童零食”的定义,区别于普通零食,儿童零食指适合3~12岁儿童食用的零食。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是我国第一项专门关于“零食”的标准,同样也是关于“儿童零食”的第一项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儿童零食市场的规范、认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儿童零食市场健康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填补国家标准的空白,最终推动国标的进程。
首次提出儿童零食营养健康要求
以往的食品相关标准,主要以食品的品质、食品的安全性为主,此次的标准第一次对儿童零食提出了营养健康的要求。那么儿童零食的营养健康标准应该满足哪些要求呢?
1、 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
在自然界天然存在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绝大多数是正式构型存在的,而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造的油脂中——反刍动物,比如牛的脂肪中,有少量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酸。研究显示,人们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主要是人造脂肪。
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估计氢化植物油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还是挺陌生的,那换成“植物奶油”、“起酥油”、“人造黄油”、“植物黄油”、“奶精”这些名字,你们是不是觉得熟悉多了?对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都是氢化植物油在食品配料中的另一个名字。
我们知道植物油是液体的,奶油是固体的。固体的油脂肪饱和度比较高,同时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很多好处:室温下能保持固态形状、可以保持食物外形美观、油炸食品时油烟少、更加稳定不容易变质,因此运输和储存更加便利。此外,它还能够增加食品的口感和美味,成本更加低廉。
氢化植物油就是用化学氢化的方法,让液体油变成固态的油,而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油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从天然构架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了反式不饱和脂肪酸。
许多年以前,“植物奶油”这种东西刚出现的时候,人们都欢欣鼓舞:这下子吃动物脂肪不用担心胆固醇了!但是,随着人们对反式脂肪酸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有更多的健康隐患!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大大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比饱和脂肪更严重。有的研究还认为,反式脂肪酸甚至会阻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还可能引发老年痴呆。
WHO /FAO建议 :饮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总能量的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
所以家长在购买西式糕点、面包、饼干、巧克力、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含乳饮品等的时候都需要特别注意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中,会标明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
2 、所使用原料不应使用辐照或微波处理
这部分我有不同意见,请酌情处理。
辐照工艺大家可能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常见,应用时间也很长的灭菌工艺。辐照工艺和微波处理都能延长产品保质期,也并不会产生放射性危害,对营养成分的损失也比较小。同时,这两种工艺都是绿色高效节能的杀菌工艺。
3、少盐少糖少油
该标准还针对儿童健康饮食,提出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类别自行规定限值)。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针对三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提出要“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脂肪、盐、糖的摄入过量,不但容易造成儿童的龋齿、肥胖等,还会使儿童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口味形成和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养成清淡口味,少吃油、盐、糖含量高的食物,将对孩子将来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次对儿童零食安全性提出要求
1、食品添加剂指标对标婴幼儿辅食,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
此次标准首次提出,儿童零食的食品添加剂指标向婴幼儿辅食标准看齐。仅允许添加GB 2760婴幼儿辅助食品中允许的添加剂种类及使用量,以及GB 2760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的添加剂。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
目前,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为参考而设定的,并没有针对儿童制定添加剂限量标准。如果儿童食用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食品,可能产生急、慢性毒性。比如,国外曾有研究表明,人工色素可能增加儿童多动症的可能性。当然,这些添加剂是否产生急、慢性毒性,都与儿童的体重、身体状态以及最终摄入添加剂的剂量有关。
2、感官包装确保安全,零食不能崩到小牙。
标准还考虑到孩子们吃零食会不会崩到小牙齿,特别提出了产品物理层面食用安全性的感官要求,如规定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的口感不崩牙等,而目前其他食品标准没有针对儿童食用时的安全性有相关的感官标准。
包装结构的设计还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性,在儿童使用过程中不应对其产生伤害,如割伤、误食等风险。产品中添加的非食用附加物,如卡片、小玩具、干燥剂等,不应对儿童造成危害。干燥剂外包装应有警示图案,防止儿童误食。
3、强制标出过敏原信息。
标准强制要求标示过敏原信息,宝贝对食物过敏的家长,在选购的时候就可以放心多了,只要留意查看零食标签标识的致敏物质信息就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 世界糖尿病日:了解糖尿病,保护家人健康


健康百科
文章 河南郑州内分泌科:线上问诊助力糖尿病治疗


生命守护者联盟
文章 河南郑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线上守护


生命守护者联盟
文章 广州中医内分泌科医生:互联网医院的便捷与温暖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分泌科医生与患者间的温暖对话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广东内分泌科:互联网医疗,让健康触手可及


癌症防治先锋
文章 河北保定市糖尿病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获得专业指导


运动与健康
文章 南京患者体验京东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专业服务,健康生活新选择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营口内分泌科专家线上问诊,专业指导助力糖尿病治疗


健康百科
文章 淮安内分泌科医生,线上问诊助力患者找到健康之路


医疗科普小站
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建议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18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询问饮食和用药建议。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1
糖尿病患者咨询糖尿病饮食问题,特别是关于饮料的选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6

石晓智
主治医师
内分泌科
黄石市中心医院


徐萍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师爱香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