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虚弱”导致的腹满、腹痛呢?

在临床上,我有时会遇到自述“腹满”、“腹痛”的患者。自我感觉“腹满”、“腹痛”的患者不少,主要是小肠的活动发生了异常。

 

这种异常,粗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胃、小肠中的内容物及气体不能下降到下方的大肠,内容物充满了小肠内部,这种状态,被称为实满。这类患者,你去摸他的腹部,会有压痛,会有肌紧张,以脐部为中心出现了一种膨满状态,患者有时还会出现明显的潮热,呕吐。

 

一类是小肠腑气虚弱,降下功能减退,所以虽然患者小肠内的内容物并不多,但总有一种腹满的感觉。这种“满”是因为小肠腑气的功能减退产生的。这叫虚满。由于小肠功能减退,内容物停滞到一定程度后,则会陷入虚中挟实的状态。

 

前一类情况,属于急腹症的范畴,在急诊科会经常见到。后一类情况,则属于慢性病,中医门诊经常会遇到。

 

针对后一种情况,也就是“虚满”,光使用泻药,理气药是治不好的,需要既使用“肃降”的药物,也使用“补益胃气”的药物,慢慢调理,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日本的大塚敬节先生,使用一个经方来治疗“虚满”,效果很好,我个人觉得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个方子叫“桂枝加芍药汤”。

 

 

大塚敬节先生遇到的奇怪病例

 

我难以忘记先生的一则医案。那是二十七岁的少妇,1950年1月27日就诊于大塚敬节先生诊所。患者于1947年8月剖腹产得一子,但此后,患者总觉得身体不舒服,一直觉得下腹部疼痛。初诊时,患者消瘦,面色土黄,面色无光,脉沉涩,尤其右脉明显。无恶寒发热,无舌苔,无口渴。大便每日一次,小便次数稍多,月经规律。左右腹直肌痉挛。从右下腹到脐下压痛,腹部硬如板状。

 

先生诊断为虚满,遂投以小建中汤,大家知道,小建中汤就是“桂枝加芍药汤”的变方,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患者服用药物十剂,自我感觉腹痛好了十分之五、六。精神恢复了,面色也转现了生机。在服用十日量后,患者腹痛消失了。于是先生叮嘱患者再服十剂,此后患者未再就诊。十月后,先生遇到了患者母亲。患者母亲高兴地告诉他,患者此后没有再出现腹痛,一次痔疮疼痛,去看肛肠外科时,发现有金属性的物件卡在肛门处,扒开来看,原来是一把发黑的剪刀样东西——“止血钳”。此后,患者完全恢复了健康。

 

大塚敬节先生惊讶不已,那可能是患者1947年8月剖腹产时,使用的止血钳留在腹部的某个部位了,这把止血钳导致患者胃肠功能降低,出现了“虚满”。而“桂枝汤倍芍药”后,缓解了患者腹直肌的紧张,其强大的肃降力量,竟然使“止血钳”掉了出来!这是个堪称奇迹的故事,若不是出现在“严谨到近乎变态”的日本医师的医案中,我是不敢相信的。

 

好了,让我们回到这剂治疗“虚满”的经方: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伤寒论 第279条》

 

其中的一两,经考证,可以换算为15.625克,但是治疗慢性腹痛,我喜欢按一两等于3~6克换算。桂枝汤本来是治疗外感病的方子,但把其中芍药的剂量加大一倍,竟然成了一个治疗腹痛的方子,这是什么道理呢?


在“桂枝加芍药汤”中有五味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其中桂枝辛温,能活血和络,温通脾阳,促使脾胃气血外达于肌部。甘草可以守护胃气,生津;大枣能固守胃津;生姜可以补益,鼓舞胃气。

 

 

最重要的是芍药,芍药是个药力方向向下的药物,倍量之后,能够带动这剂药的药力下沉,能把胃气肃降到小肠、膀胱,从而逐渐改善患者“胃、小肠”的功能。

 

当然服用这剂药也要有耐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调理过程,有些时候,还需要加上胃、肠的“清道夫”蒲公英。在慢性结肠炎出现“虚满”的症候时,我觉得也可以从这个方子开始入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腹痛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