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贪玩又好奇,这些东西家长不注意可能会害了孩子

赵彦鹏医生·首席健康管家
赵彦鹏医生
首席健康管家

今天在耳鼻喉值白班,快到下班的时候,急诊打电话一个小孩把卫生纸塞进了鼻孔里请过去帮忙取出,下去后看见一个5岁的小美女,正在不停地哭闹,自己还捂住自己的小鼻子,一边哭一边说不打针,三个家长着急的劝着,其中的一位是小孩的姥姥,她告诉我们,小孩塞完以后告诉她自己往鼻孔里塞了卫生纸,具体多大她们也不清楚。

医生说先把孩子的情绪控制住,不能让她太激烈的哭闹,孩子的家长把她的手脚都控制住,然后坐姿抱着小孩,让她的脸稍抬起来面向医生,用医用手电筒照到她进异物的鼻孔里,然后用专业的镊子稍扩一点鼻孔,费尽周折才用镊子把卫生纸顺利取出。看似很简单的过程,但如果配合不好的话容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引发窒息。小孩子贪玩,经常会把一些小的东西塞到鼻孔里,如:黄豆、花生豆、瓜子、纽扣、小玩具配件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家长该怎么做?

首先,要清楚孩子进入鼻子异物的形状、大小、位置,用手电筒照射,不要用镊子钳夹异物,以免会把异物推向鼻腔深处,使情况更加不利。如果是小的异物,可以用湿棉签取出,避免用硬的工具,容易引起鼻粘膜及周围神经的损伤。

其次,看孩子的大小,如果大点的孩子可以配合的话,告诉她做擤鼻涕的动作,有时候异物会随鼻涕流出,如果孩子小的话可以用辣椒面等刺激的调料,促使孩子打喷嚏,有可能会将异物喷出。

最后,对于一些无法取出的异物,家长也不要强行取出,以免损伤鼻腔,异物进入呼吸道,形成呼吸道异物,稳定好小孩的情绪,尽量少哭闹,改用口腔呼吸。就近找大的医院,去耳鼻喉科把异物取出,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将自己感到好玩的小东西塞进鼻孔里或者耳朵里,但是有的小孩子事后不会表达,有的害怕家长知道责骂而不敢告诉家长,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话,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平时一定要郑重的告诉宝宝,不要把任何东西塞进鼻孔或者耳朵里,如果塞了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同时,作为家长也要多防范,不让孩子玩耍过于小的玩具或者东西。

#育儿#从鼻夹除管腔异物
阅读数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可见单侧鼻塞、鼻黏膜肿胀、血性、黏脓性鼻涕由内生物质滞留于鼻腔或外来物质进入鼻腔引起手术取出异物即可恢复通气,逐渐痊愈,预后好简介鼻腔异物是指内生物质滞留于鼻腔或外来物质进入鼻腔的情况,主要分为内源性鼻腔异物、外源性鼻腔异物两种,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植物性因素、动物性因素、非生物性因素有关,是一种常见病。鼻腔异物可诱发鼻黏膜炎症性肿胀、局部溃烂、单侧鼻塞,分泌血性、黏脓性鼻涕,鼻腔渗出物及呼气有恶臭,溢泪、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该疾病预后较好,行鼻内异物取出术、切开异物取出术取出异物,即可恢复通气,有炎症者应用抗生素治疗,短期内即可痊愈。症状表现:鼻腔异物的典型症状是单侧鼻塞,分泌血性、黏脓性鼻涕,鼻腔渗出物及呼气有恶臭等。诊断依据:医生结合患者疾病史、症状、鼻镜检查等,可综合做出诊断。鼻腔异物有哪些类型?根据异物来源分为:1.内源性鼻腔异物2.外源性鼻腔异物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多见于儿童[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手术取出异物,即可恢复通气,有炎症者应用抗生素治疗,短期内即可痊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赵彦鹏医生·首席健康管家陈合新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