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位移、水肿、效果维持差”竟都与面部间隙有关
作者 | 韩雪峰
文章首发于 | 八大处韩雪峰博士
- 玻尿酸注射后为何形成持续性水肿?!
- 刚注射完没异常,几天以后突然水肿,又是怎么回事?
- 面中部填充后泪沟、颧颊沟、鼻唇沟反而加重?!
- 相同材料、相同程度适应症,怎么有的人持续时间那么短?!
你是否也在临床过程中存在过上述疑惑,遇到过这些问题?如果是的话,那你很可能将玻尿酸注射到了“软组织间隙”!
那么,什么是软组织间隙?具体位置及毗邻关系如何?可不可以在间隙里注射玻尿酸?临床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系列的问题~
首先,在医疗美容的临床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面部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SMAS、面部间隙、骨膜或深筋膜共计5层组织。
其中,第 4 层的面部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连接不同组织层次形成的,重要组织结构位于间隙外部,大部分间隙内无重要神经、血管跨越分布,其周围有相对固定的韧带,面部间隙被这些韧带隔成了不同的区域。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这些间隙想象成一个个房间,其“房顶”是 SMAS,“地板”是骨膜或者深筋膜,“间隔墙”就是韧带。他们所围成的立体空间就是间隙。
此为间隙示意图:上方为肌肉,两侧树状结构为韧带,下方为骨膜或深筋膜
面中部作为面部衰老过程中结构改变最为明显的区域,存在众多的“房间样”的软组织间隙,今天我们主要讲解其中的3大间隙:颧前间隙、上颌骨前间隙、眶隔前间隙。它们在面部的位置大致分区及解剖结构如下所示:
1、颧前间隙
颧前间隙呈三角形,内容物主要是眼轮匝肌下脂肪垫 (SOOF),上覆颧骨体和提上唇肌群(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的起点,内衬薄膜,位于眼轮匝肌下脂肪和骨膜前脂肪之间,是个滑动的平面:
2、上颌骨前间隙
位于颊中部鼻唇段上颌骨前,与其他面部软组织间隙相似,上颌骨前间隙是一个无血管滑动的平面。其构成为:
3、眶隔前间隙
眶隔前间隙此结构大部分位于下睑眶腔浅面。其构成为:
上述间隙的所在部位是我们实施面部年轻化治疗的常见区域,在行下睑区 、颧颊区以及鼻唇颊区时均会涉及上述间隙,了解其临床意义至关重要。
那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这些间隙在注射微整形中会存在哪些临床问题吧~
1、上述间隙是否可以注射玻尿酸?会不会发生位移?
- 颧前间隙虽然有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和颧皮韧带的阻挡,但是在存在大量未吸收的玻尿酸且被肌肉长时间挤压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渗透过韧带而发生移位,视觉上表现为颧颊沟加深和变长。因此,该间隙注射玻尿酸应使用中短效的玻尿酸,剂量亦应偏少。
- 上颌骨前间隙也不建议注射过多玻尿酸,容易造成玻尿酸位移从而导致鼻唇沟加重。
- 眶隔前间隙提供了一个无血、容易分离、损伤小的下睑整形美容手术入路。此间隙被韧带包绕,玻尿酸注射不易流动,但注射量不宜过多,避免因重力因素出现“眼袋突出”现象。
2、间隙中注射玻尿酸为什会造成水肿?
间隙中淋巴血管较多,例如在颧前间隙中注射过多的玻尿酸或埋线过多可能造成淋巴结堵塞,会形成长久难愈的水肿。
当将玻尿酸注射到颧颊部皮下脂肪层时,存在误注射进颧前间隙的可能,此时钝针可在极为疏松平面内摆动,提示已进入到颧前间隙内了。
3、如何避免将玻尿酸注射到间隙中?
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层次的问题,如何在注射过程中找准层次至关重要。
如在下睑下方区域注射时,为避免进入上颌骨前间隙建议:
- 采用钝针紧贴真皮注射
- 紧贴骨膜层滑动注射
- 避免在紧贴眼轮匝肌的深层注射。
更多避免注射到间隙的操作方法,请戳链接《治疗轻度泪沟 | 如何避免出现下睑水肿?》
4、面部有这么多间隙,到底哪些能注射玻尿酸,哪些不建议注射玻尿酸?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该间隙是否被韧带坚强包绕。
如颞间隙、额间隙、眶隔前间隙,它们被韧带所固定,因此可以注射适量玻尿酸。
而那些周围没有确切的韧带包绕的间隙(如上颌骨前间隙,梨状孔周边间隙)和富含淋巴系统的间隙(如颧前间隙),在注射玻尿酸后易发生移位或长期的水肿,只建议注射极少量的玻尿酸。
另外,要注意间隙的大小。
如果间隙很大,注射量又很多的前提下,玻尿酸会受重力的影响下移,如眶隔前间隙注射过多玻尿酸后会形成“眼袋状”外观。
5、一旦注射到间隙中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如果将大量的玻尿酸注射进间隙中,造成了水肿、玻尿酸位移等现象是很难自行恢复和消退的,需要用透明质酸酶进行溶解,具体注射用量及配置浓度参考《透明质酸酶如何配比?如何注射?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由此可见,在我们进行面中部的年轻化治疗,尤其在涉及到上述间隙的区域(下睑区 、颧颊区以及鼻唇颊区)注射时。要尤为小心谨慎,在了解面部软组织的分层及解剖结构的前提下,也需要切记不能一味的追求效果加大用量,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