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眩晕的元凶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患者会无缘无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症状,特别是在身体位置改变的时候非常明显,一会儿便有所减轻,一般时间较短,但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恐惧感。这些病人常常会就诊于神经内科,殊不知这种眩晕可能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耳石症”。

耳石症可不是耳朵里面阻塞“耳屎”所致。那到底“耳石”是什么?耳朵里又怎么会有石头呢?其实“耳石”是人类重要的位置感受器,跟我们平时所见的石头,其成分基本一样,主要是碳酸钙结晶。正常情况下耳石位于内耳的前庭器里,当一些致病因素(比如炎症、外伤、供血不足等)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会在内耳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脱落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眩晕。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有什么主要的临床表现呢?这个病的特点:“良性”意味着疾病不严重,没有多大危险;“阵发性”是指这个病的头晕是阵发性的,最严重的状态一般仅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而已;“位置性”是指头晕的发作与身体位置改变相关,不活动还好,一活动就出现头晕或头晕加重。所以“耳石症”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头位的变动而出现剧烈眩晕,比如低头、抬头、弯腰、躺下、坐起及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左右翻身,这些动作都可能诱发头晕,而直立位活动却不怎么受影响。同时因为前庭迷走反射的原因,头晕会引起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继发的表现,并不是这些内脏器官同时得病了。

根据“耳石症”的特点,目前医学上主要根据体位诱发试验来判断是不是耳石症,哪侧的耳石症,哪个部位的耳石症。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耳石症,针对性的给予手法复位,往往收到奇迹般的效果,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再结合一些药物的治疗,基本都能好转。部分患者即便未经治疗也有自行治愈的。

所以,遇见眩晕不一定都是脑袋出了问题,也可能是耳朵的疾患。在排除头部疾患的同时,不妨咨询下耳鼻咽喉的医生,或许会有奇效哦。

向本文作者提问
徐杨斌·副主任医师
徐杨斌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宁德市医院耳鼻咽喉科
好评100%|接诊量1475|响应时长18分钟
擅长:擅长鼻内窥镜下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肿物的微创手术、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成人鼾症、声带小结、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癌、过敏性鼻炎、鼻出血、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肿瘤等疾病诊治。
¥30
问医生
#概述#耳鼻喉头颈外科#头晕#BPPV-L-HSC#发作性眩晕#耳眩晕病#耳石综合征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及女性常由头位改变诱发,表现为短暂眩晕和眼球震颤具有自限性但可反复发病,治疗以耳石复位为主简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通俗来说,眩晕就是指天旋地转、站立稳的感觉。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在特定头位改变姿势下诱发眩晕以及眼球震颤,常反复发作。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由耳石(是一种存在于耳内的结晶体,能够帮助控制身体平衡)脱落引起,目前比较认可的学说有管结石症学说和嵴帽结石症学说。多见于老年人及女性,具有自限性,即有自愈可能,故被称作“良性眩晕”,但可反复发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还可辅以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患者预后情况大多良好,眩晕情况大多可以减轻或消失,但有复发可能[1]。症状表现:患者常在头位改变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指眼球由自主、有节律地跳动,可简称眼震),可因头位改变而反复发作。诊断依据: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如眩晕前体位情况、眩晕时间等),结合变位试验、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疾病类型1.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原发病可分为:(1)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根据病变累及的具体位置可分为:(1)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混合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在所有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据粗略估计,2.4%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曾发作过本病。通常高发于40岁以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1.5~1:2[1][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患者经过规范有效的耳石复位治疗,一般可减轻或消除眩晕,必要时需辅以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是否遗传?可能会。有研究表示,家族遗传性可能为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罕见病因[3]。是否医保范围?是
徐杨斌·副主任医师马晓波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