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没有4种变化,恭喜你,长寿机会大

美珍健康课堂·营养师
美珍健康课堂
营养师

一直以来,我们对长寿就有着无限的憧憬,而这种憧憬,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之后,会转化成一种动力,鞭策着我们改掉不良习惯,走向养生的道路。但有的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人就应该及时行乐,好好享受现有的生活,不错过任何一个享乐的机会。不知道你是哪一种呢?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是个人的选择,但若想长寿,就要深思熟虑,不能为了一时的享乐而损耗自己的健康。

在这个时代,我国人均寿命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和一些长寿国家对比的时候,就会发现我国人均寿命还是比较低的,这也导致越来越多人重视养生,想要养成长寿体质。

50岁后,身上若没有4种变化,说明长寿的机会很大

1、脖子变粗

其实脖子这个部位是人身上至关紧要的一个部位,不能受冻,不能劳累过度,因为脖子上连头部,下接心脏,存在许多重要的血管,如果脖子发生“意外”,可能会直接危及生命健康。

  
通过脖子的粗细我们也可以预测健康状况,成年男性的颈围在38cm以内,女性在35cm以内,算是正常,若脖子有变粗的迹象,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

2、记忆力下降

现在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记忆力下降了,其实如果记忆力真的有减退的迹象,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症状一般会发生在上了年纪的中老年朋友身上,因为他们的新陈代谢减缓,血液循环变慢,脑细胞衰亡,导致大脑越来越退化。

而有些疾病也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像老年痴呆、血管堵塞、脑梗塞等疾病,也会造成记忆力衰退、反应力迟钝。过了50岁以后,中老年人群一定要多动脑,多思考,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

 

3、牙齿不好

很多中老年人在吃东西的时候,都会后悔自己没有保养好自己的牙齿,有的人已经早早用上了假牙。牙齿是咀嚼食物的工具,牙口好,食欲也会提高,在进食方面没有困难,才能保证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

但很多人的牙齿却早已松动,甚至长期疼痛,患有牙周病,这些现象都会影响进食的心情,也会导致中老年人不敢吃硬物,只能吃一些软烂的粥、糕点等,营养比较单一。

4、腰围大

相比于年轻的时候,到了中老年,我们的腰围或多或少都有增加,除了皮肉松弛以外,新陈代谢降低,容易发胖,也是造成腰围增加的原因。而且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大吃大喝的机会越来越多,面对美食,很多人都无法拒绝。

  
但这样的生活过久了,身体也会越来越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脂肪肝、脑梗塞也很难避免。所以,在控制饮食方面,中老年人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这些“变化”大多与我们的血管有关,而造成血管硬化、堵塞、变窄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

血管干净,才能避免“三高”的发生,也能预防脑梗、心梗等疾病,延长人的寿命。

  
老中医推荐一个清理血管的方子:决明子菊花茶

决明子:疏通经脉,预防堵塞;菊花:清理血管中的垃圾,排出毒素;金银花: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牛蒡根: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枸杞子:保养血管,修复受损的血管壁。

准备:菊花、决明子、金银花、牛蒡根、枸杞子等植物,用开水冲泡几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杯,血脂悄悄降,血管越来越干净,“三高”不再打扰。

为了降低三高的患病风险,还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科学饮食

很多中老年人不会科学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构,其实饮食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学会荤素搭配,少吃油腻食物,做菜的时候少放盐、少放糖、少放油,让血管和肠胃喘口气,身体会感谢你的。

  
2、加强锻炼

有的人不爱动弹,往往也会成为“三高人群”的候选人,运动可以降低体脂,减少血液里的脂肪含量,代谢血管中的垃圾,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对预防三高有好处。

#老年#中医#养生知识#高血压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主要有药物、介入治疗等,随病因同有差异若早期干预,死亡率高,3年病死率达50%以上简介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症状表现:本病通常会引起任何特定症状,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诊断依据: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等)、以及影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等),提示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可做出诊断[3]。肾动脉狭窄有哪些类型?根据该病主要病因,可将此病分型为:纤维肌性发育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脂血症所致的肾动脉狭窄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常见,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达到临床治愈(通过相关治疗各种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或疾病本身并有痊愈,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美珍健康课堂·营养师张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