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调味品”,可能比糖和盐还伤身

美珍健康课堂·营养师
美珍健康课堂
营养师

“三高人群”渐渐成为中老年人的代名词,似乎上了年纪以后,人人都无法躲得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进攻”。“不能吃太多盐”、“不能吃太多糖”、“要戒烟限酒”、“不能轻易动怒”……成了中老年人群最常听到的劝告。


虽然糖分和盐分是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但身体就像气球,虽然能储存大量营养,但总有极限,长期让身体处于一种营养过剩的状态,这个气球迟早会“爆炸”。而过量的盐分和糖分进入人体,会影响血液的黏稠度,刺激血管,堵塞血管,升高体脂,身体会“不堪重负”。

长期高糖、高盐饮食,会增加三高的风险,所以我们在和中老年朋友相处的时候,通常都会劝告他们少吃糖,限制盐分摄入。

  
然而,对身体有危害的可不止这两种调味品,以下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杀手”,其实一直都在损耗我们的健康!

味精

相信很多朋友平时在做菜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味精,这种调味品可以增加食物的鲜美,提升食物的口感,但放多了的话,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说到味精,就不得不提鸡精了,有人觉得二者功能相似,可以互相替代,也有人觉得鸡精更“天然”,更健康。其实,味精和鸡精的主要成分都一样,都是由谷氨酸钠构成的,作用也差不多,虽然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鸡精里因为加入了鸡肉的原因,味道可能会更鲜美,但多吃也没有好处。

  
有些人觉得味精会致癌,但经过研究证明,味精并不会直接致癌,但因为味精在高温的状态下,会发生质变,加上味精中也含有大量盐分,所以在没有减少食用盐的量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钠超标的问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对策

味精对食物的增色效果,是很多调味品所无法代替的,完全不用也不太现实,所以需要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多注意使用方式。因为谷氨酸钠在120℃时会发生质变,而在常温下又不易溶解,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物刚出锅时加入,味道会更鲜美。

  
同时,每天摄入味精的量要控制在1.8克以内,如果菜里加入了味精,就可以相应地减少食用盐和酱油等调味品的量。

食品添加剂

如果大家平时比较细心的话,一定会注意到很多食品包装袋的配料表中写着“食品添加剂”,这种物质本来是为了延长保质期出现的,有的还能改善食物品质,像我们平时吃的零食、火腿肠、罐头、饮料中都含有这种物质,正规厂家一般不太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但也有一些不良商家会为了利益加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

  
像果葡糖浆就存在于各种果汁、酱料、面包、奶茶等食物中,它的价格非常低廉,甜味浓郁,经常被用来代替成本价高昂的白砂糖,但这种物质摄入过量,对身体的危害却是最大的。

长期食用果葡糖浆含量高的食物,不仅会让人越来越胖,还会诱发痛风。因为果葡糖浆的本质就是液态果糖,很容易被人体快速消化,而肝脏的储存功能在这个时候也会发挥最大价值,肝脏摄取大量果糖,果糖转化为脂肪,会加速脂肪肝的形成,还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总结:虽然我们平时不太容易注意到身边各种食物中的添加剂,对食物中的调味品也一无所知,只知道好不好吃,却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深层次的健康问题,但看完以后,希望大家都能多留个心眼,为了健康,别嫌麻烦。

#概述#预防#高血压
阅读数 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美珍健康课堂·营养师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