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之秘在剂量
发表人:
医疗新知速递
阅读量:
143人
在中医药领域,黄芪作为一味常用的药材,其剂量和功效一直是中医临床关注的重点。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气虚、乏力、水肿、疮疡等症。
《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多个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和乌头汤是较为著名的两个方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适用于治疗血痹证。血痹证的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桂枝温经通络,白芍养血和营,生姜温中止呕,大枣补气养血。该方剂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乌头汤主要由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组成,适用于治疗脚气疼痛,不可屈伸。方中麻黄、川乌具有镇痛作用,芍药、甘草可以缓解肌肉痉挛,黄芪则主要用于缓解麻木。需要注意的是,乌头汤中的川乌和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黄芪剂量和配伍方剂。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日常饮食和起居,以提高治疗效果。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