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阴阳究竟是什么?
阴阳辨证是中医八纲辨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八纲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虽然明确提出八纲辨证法则的是当代经方家祝味菊(祝味菊 《伤寒质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6页),但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张仲景已在熟练运用八纲法则分析症候,《伤寒论》中明确提出虚实寒热表里内外阴阳有余不足等八纲具体名称的条文有116条之多,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在《金匮要略》亦有l 05条,由此可见八纲是解读中医经方的一把钥匙。
首先谈谈阴阳。“阳”最原始的含义是指阳光。
《诗经 小雅 湛露》云: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清晨的露水浓重,没有阳光它不会干。夜晚的宴饮安闲,没有喝醉不必回家。“阳”是指阳光,那么它的反面“阴”就是没有阳光了。
《诗经 邶风 谷风》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山谷间风习习拂来,吹来阴雨。我们本该努力同心,不应有隙。
让我们回到张仲景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城市没有霓虹闪烁,只是某个热闹的节日时,才会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才会有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昼与夜之间的界限,阳光绽放与阳光收敛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我们可以想象那一个个晴阴,昼夜的转换,古人眼前明亮翠绿的草木,转成郁暗灰蒙,漂浮高远的天空,显得沉重低沉,那温暖粘稠的河水变得冰暗幽凉。
我们回到古代的场景,回到阳光的散落与消失,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先民们会以光明,黑暗,温暖,寒冷来分阴阳。后来阴阳被古人用来概括标示事物的属性。趋向于明亮,活动,兴奋,向上,扩散,开放的被称着阳。趋向于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冷,向内,凝聚,闭阖的被唤着阴。
面对属性相反的两类事物,如果我们把其中一类判断为阳,那么剩下的另一类就被判断为阴。如果你嫌阴阳这两个字“封建迷信”,那么你将这两个字改成x,y也可以。但是请记住,“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我们不能简单的孤立的把某样事物,比如男人或女人,称为阳或阴,当一个事物没有参照物时,是无所谓阴阳的。
虽然阴阳的概念已在最原始含义的基础上引申其义,变成概括,天与地,火与水,昼与夜,上与下,生与死等性质相反的事物的一种方法,但是它的抽象程度并不高,它只是古人对“现象”直观性和经验性的概括,所以我们需要记住阴阳原始的本意,也就是阳光的散落和消失,接着我们可以由此推出阳光的绽放带来万物蓬勃生长,阳光消失使得万籁俱静,阳趋于动,阴趋于静,这对理解伤寒论中的阴阳二字是有好处的。
说一点题外话,如果脑洞大开,你甚至可以想到刘慈欣《三体》中的低熵体,宇宙有两个可能的冰冷结局,或者是坍缩至原点、或者是膨胀至虚无,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两者都会导致失衡与毁灭,而低熵体则在阴阳之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
“宇宙的熵在升高,有序度在降低,像平衡鹏那无边无际的黑翅膀,向存在的一切压下来,压下来。可是低熵体不一样,低熵体的熵还在降低。有序度还在上升,像漆黑海面上升起的磷火,这就是意义,最高层的意义,比乐趣的意义层次要高。要维持这种意义,低熵体就必须存在和延续。”-----------现在你能够理解什么是阴阳平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