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偷窃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心理疏导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偷窃行为的咨询案例

 

李力是一个黑黑的小男孩,今年15岁,现在某所普通中学上初二,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被老师批评。除此以外,李力还经常偷班上同学的东西,屡教不改,为此,班上的同学都很讨厌他,每次有同学丢东西,李力就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为此老师十分头痛。

 

李力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从小离异,其原因是父亲吸毒。李力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为了抚养孩子,她什么活都干过,现在在一家清洁公司工作,所以家里的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因为从小没有父亲,李力小时候经常被同学嘲笑,为了报复嘲笑他的同学,李力就把同学家里的钥匙偷走了,并扔到了臭水沟。看着那个同学焦急的样子,李力觉得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从那以后,只要有人笑他,他就会偷别人的东西,渐渐地,范围也就越来越大,只要看见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而他没有的,他就会去偷,还会偷钱。

 

 

李力的母亲因为他偷钱的事情没少操心,经常为这个对李力又打又骂,但是李力就是没改过,后来母亲也没有办法了。

 

一、偷窃行为的原因分析

 

对于初中生偷窃行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所有权观念

 

在现今社会中,一切财物都存在一个占有或使用权利归属的问题,或归国有,或归集体及个人所有,这就是“所有权”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对此却不甚了解。

 

这类学生所有权观念模糊,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什么是自己的东西,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要据为己有,尽管有的东西对他来说毫无使用价值,也仍然照拿不误。

 

这种孩子在上学前就缺乏爱惜别人东西的教育,而他们的家庭却往往收入丰厚,条件优裕。

 

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无论想要什么东西都能很快得到满足,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要想方设法拿回家去,缺乏自控能力。当他们向父母要钱的时候,父母总是说:“衣袋里有,自己去拿吧。”

 

于是他们坦然地从父母的包里或钱夹里掏钱,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到学校里也作出顺手牵羊的事来。

 

2.因为虚荣而偷窃

 

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度表现,为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初中生中,有的因为家庭条件差,在同学中没什么地位而本人又面子观极强,有时也会发生偷窃行为。

 

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差,很多愿望都不能满足,而他们又希望可以通过炫耀自己的财物而获得别人的尊重,在家庭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把手伸到了自己同学的身上。

 

3.由收集热引起的偷窃

 

自私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处于人的心灵深处。人有很多需要,需要推动人的行为。当人一味想满足自己的私欲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占有欲。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行窃时并不会意识到他在干一件坏事。

 

相反,他在侵占了他人的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产生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在学校,学生中常流行某种收集热。收集的品种繁多,收集的对象因年龄大小而各有不同,如画片、火花、邮票等。

 

有的孩子热衷于这种收集,对于自己没有的东西,总要想方设法弄到手,因此,常常不经同意,就将别人的东西随意拿走。有这些行为的孩子中,有的是因为零花钱不够用,缺乏“所有权”的观念;

 

有的虽然家庭经济宽裕,但父母平时不给零花钱,或者因为缺乏控制力而渐渐形成了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4.为报复而进行的偷窃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长期压抑在心中,久而久之转为一种潜意识,有时会驱动其行为,产生报复性的行为,借以释放被压抑的能量,表现自己,获得心理上的轻松。

 

偷窃常常成为学生用来报复的一种手段。这种孩子偷窃的动机和目的往往是出自对大人的一种报复。他们平时在家中总感觉父母不爱自己,嫌弃自己。

 

他们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要摆出“老子”的架子,要求孩子唯命是从,稍有反抗便大打出手,使孩子饱受皮肉之苦。由于这些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处处感到压抑,特别是在父母离异后再婚的家庭中更是如此。所以,他们就以偷窃的形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借以表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同时,由于心理的扭曲,他们的偷窃行为不仅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而且也是在寻求自己心理上的一种暂时的平衡。在学校,最不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出于对老师的不满,专门偷窃受老师喜欢和重用的同学的东西。

 

 

他们往往见一样偷一样,即便是那些一文不值的东西,他们也不放过。他们所需要的就是看到别人失窃后难受的表情,以此达到所谓的报复。

 

5.被别人勒索或受人指使而偷窃

 

初中阶段是一个比较动荡的阶段,也是学生中出现帮派组织、小团体最多的阶段,这些不良团体中的学生会仗势欺人,狐假虎威,欺负一些弱小同学。有些学生就是在这种受威胁的情况下作出偷窃行为的。

 

有些学生因为被别人勒索,自己身上钱不够,又不敢告诉老师、家长,于是就铤而走险,去偷别人的东西;另外一种情况是加入了一些所谓的帮派组织,受到他人指使而去偷窃。

 

这种偷窃行为事出有因,我们要区别对待,而更重要的是要打击学生中的恶势力,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安全。

 

二、偷窃行为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预防性策略

 

1.学校教育策略

 

(1)培养学生妥善保管财物的能力

 

并告诫学生不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贵重财物,钱财不可露眼。很多学生被偷东西往往是由于年纪小,没有戒心,或者是因为虚荣心作祟而向同学炫耀自己的东西,这样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学生的不满,故意报复而偷窃。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除了教育那些偷东西的学生,同样也要提醒其他同学,培养他们保管个人物品的能力。

 

(2)进行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常识教育,阐明偷窃带来的后果

 

社会规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要素,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依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去思考、去行动,而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社会规范,那我们就没办法生存下去。

 

初中生偷窃不论其严重与否,都已经违反了社会规范,因此,要让学生首先明确这一点,否则有些学生连自己违法犯罪了都不知道。所以说,要加强社会规范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3)适当进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交流非常迅捷,学生处于这样的社会中,既会接触好的东西,也会接触不良的东西,而有些学生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为了获得金钱就会不择手段;

 

还有的小小年纪就很虚荣,看见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也非要不可,当父母不能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把“第三只手”伸向了自己的同学。

 

因此,在学校教育的时候,要适当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活教育,让他们学会去分辨是非,让他们明白财富是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去获得的,虚荣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4)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增加学生的抗诱惑能力

 

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都在发育、发展中,因此,他们的意志水平和耐挫力都是比较低的,好奇心很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却很低,容易受外界诱惑。

 

当他们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影响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摇摆不定甚至作出错误的决定。所以,在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要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的训练,增强他们抵御诱惑的能力和耐挫力。

 

2.家庭教育策略

 

(1)父母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孩子面对的第一个社会,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平日里也有一些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的行为,那在孩子的心目中也会认为偷东西没什么,因为爸爸妈妈也偷东西。

 

另外还有些家长平时虚荣、势利,待人接物都信奉利己主义,那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会虚荣、势利,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教导,就会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财富观,有时甚至就会铤而走险。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2)在适当满足孩子需求的情况下,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却没有告诉孩子要怎样去花钱。对于这些刚刚开始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懂得该怎样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财物,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买,有时钱花完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花钱,同时要养成他们节约、储蓄的好习惯。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既不能一味肆意娇纵,但也不要过分苛刻,还是要把握一个“度”的原则。

 

(3)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动向,及时发现孩子不正常的举动

 

有些孩子偷窃可能是受人威胁或是受人摆布,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不正常举动,就能及时制止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免他们发展下去,无法控制。

 

(4)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包庇孩子

 

有些家长因为面子问题,在孩子出现了偷窃行为以后,并不是严肃对待,而是包庇纵容,这样的话,孩子就会知道,即使自己偷东西也没什么,反正有爸爸妈妈这个大靠山,出了什么事也不用怕。

 

这样,孩子的胆子只会越来越大,结果只会把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渊。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以后,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不能听之任之,包庇纵容。

 

(二)即时辅导策略

 

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后,可采取下列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

 

(1)与学生讨论偷窃的动机、次数、时间、物品以及得手后如何处理等问题。如果涉及盗窃集团,则更应进一步了解其组织、关联程度、为何涉入等问题,必要时与公安机关配合进行追查。

 

(2)与学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说明偷窃可能造成的后果,并用“现实疗法”告诉当事人他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社会将不会对他的行为负任何责任。

 

(3)应用“角色转变法”,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失窃者可能的遭遇和感受,训练学生的同理心,让他能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而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4)如果学生是因为报复他人而去偷窃的,可以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引导学生检查和纠正报复的错误观念和不正确的解决需求的方式和途径。

 

(5)对于受威胁而去偷窃的,要及时制止恶势力对学生的威胁,让学生明白邪不压正,那些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6)对报复父母型的偷窃行为,特别注意引导其以正当方式获得长辈的认可,减少其心理挫折不平衡感。

 

(7)适度满足个人的需求,与家长共同探讨日常金钱的使用方法、零用钱的额度等问题。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培养子女勤俭、储蓄的好习惯。当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把学生转介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